大亚湾夜市如何以“烟火气”汇集人气?

  夜市,是许多市民夜间寻觅美食、享受夜生活的好去处。晚上8时左右,大亚湾滨海广场夜市热闹非凡,在绵延数百米的长街上,市民可以尝遍丰富多样的美食。在大亚湾,大大小小的夜市星罗棋布,多以美食摊贩、小商品销售为主,业态相对比较单一。

  放眼全国,不少夜市频频出圈,发展出集餐饮购物、便民服务、旅游观光、文艺展演等多重功能的综合空间,成为外地游客旅行必打卡点。依据大亚湾夜市现状,我们不妨探讨如何解锁大亚湾夜市的其他业态可能性,发展出更契合市民需求、更多创新消费场景的夜市,激发夜市文旅潜能,将大亚湾夜市办得更火热,既能守住烟火气,又能汇集人气。

  (一)

  夜市,在兼顾“烟火气”的同时,更要注重“洁净美”。

  近年来,大亚湾的人口数量递增,住宅区和企业逐渐密集起来,在公园广场、居民区、企业厂区等人流集聚的地方,悄然多了一个个夜市,升腾起浓烈的烟火气。这些夜市原本由几家小吃摊位组成,逐渐达到一定规模,成行成市。

  如澳头街道滨海公园广场前的夜市,规模较大,有上百家摊位,是大亚湾人气最旺的夜市之一;澳头街道岩前村一带以往摊贩占道经营现象较为严重,由街道办和村委规范经营区域后,自然形成了规模相对较小的夜市;西区街道敏华家具公司周边小吃摊贩众多,交警部门设立了统一的流动摊贩疏导点,成为企业员工的“第二食堂”。

  这些夜市大多没有一个特定的名称,大家一般通过约定俗成的方式,根据夜市附近的地名进行命名,夜市的规划和管理也比较松散。夜市扩张和数量增多,极大丰富了市民夜生活,但其管理也亟需由粗放逐步转向精细:加强交通管理,减少对周边居民出行的影响;加强环境卫生监督,避免环境污染和噪声扰民问题;加强安全监管,引导摊主做好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强化市场秩序监管,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等。

  (二)

  夜市的打造要告别千篇一律,在差异化的经营中获得良性发展。

  夜市,主打别具一格,既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也是外地游客体验当地风土人情的窗口。随着消费升级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全国各地夜市的功能也前所未有地丰富起来,向融合文化、旅游、娱乐等多种业态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转变。比如,位于山东济南的环联夜市,美食只占夜市的“半壁江山”,时尚百货、潮玩娱乐、特色宠物、潮流服装、非遗文创等多个业态街区让游客多种消费需求一应满足;夜市“鼻祖”开封夜市分为不同主题,包括古都文化、市井文化、青春记忆等,餐车采用统一的仿古建筑样式,与周边历史风貌融为一体,成为夜色下的一道风景线。

  目前来看,大亚湾各夜市的业态比较单一,小吃品类雷同,也没有明显的主题区分,未形成对外的品牌效应。在完善基础配置的前提下,若能将夜市加以包装推广,形成“一夜市一主题”,可不仅满足周边市民的觅食需求,还能为广大游客的打卡清单上多加几个优选项,为培育“过夜经济”添一把柴火。

  在笔者看来,大亚湾滨海广场夜市便颇具“出圈”潜质。这个夜市紧邻滨海广场,与渔人码头、金门塘码头相隔不远,是大亚湾展示滨海渔家风情的重要窗口,澳头滨海岸线整体提升工程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依托独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滨海广场夜市可以引入不同品类的经营者,在场地植入更多大亚湾滨海元素,再通过统一的标识设计,有望改造升级为大亚湾文旅的新“IP”。

  (三)

  夜市,可融入更多公益服务,让人们品尝美食的同时享受精神食粮。

  今年以来,我市共举办了8场“健康夜市”。针灸、刮痧、拔火罐、正骨推拿……这种打破传统医疗服务模式的做法,让中医药文化以更加亲民、接地气的方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由“健康夜市”的成功举办来看,人气旺、时间适宜,夜市正是开展社会公益服务的绝佳舞台。

  去年,大亚湾第一场和美音乐会在滨海公园唱响,通过户外草地音乐会+游戏互动+现场教学的方式普法,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营造向上、心和、事美的氛围。音乐,可以说是夜市的标配,在各地的夜市中,驻唱表演屡见不鲜。

  接下来,大亚湾夜市不妨探索更多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让夜市从单纯的味觉经济提升到视听经济再到体验经济,奏响一曲生动多元的市井交响乐,为城市增添更多“烟火气”。

  惠州日报记者曾静妍

编辑:洪东晗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