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即冲刺!惠州港“三码头一库区”建设全面提速

  春潮涌动,万象更新。记者近日走进惠州港荃湾港区,只见各个码头建设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大亚湾开发区2025年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深度参与港口开发建设,不断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市港投集团计划总投资达100亿元的“三码头一库区”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正全面提速,为惠州港高质量发展撑起“硬脊梁”。

  5万吨级液化烃码头预计今年5月全面完工

  在惠州港荃湾港区,蓝天白云衬托着橘红色的装卸臂,一座崭新的码头即将面世。5万吨级液化烃码头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现已完成整体形象进度95%,预计今年5月全面完工,8月开始投产。该项目是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综合体项目的重要配套工程,主要为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综合体项目、惠州宇新PDH项目等提供其生产、运营所需要的LPG码头运输服务。

5万吨级液化烃码头。

  值得一提的是,该码头采用的DN400液压船用智能装卸臂是广东省内首次应用,填补了惠州港液体化工码头无人化、智能化作业的空白,树立了装卸技术新标杆,对智慧港口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据介绍,装卸臂系统应用视觉识别、北斗和5G定位系统、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输油臂智能对接,具备一键操控、自动智能对接、远程状态监测与故障处理等类人化功能,满足港口多功能智能化作业需求,进一步节省劳动力,有效保障码头装卸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码头装卸效率和环境适应性。

  距离液化烃码头项目不远,两个“巨无霸”高高地矗立在海岸边,这是液化烃码头配套的公用液化烃库项目的两个巨型储罐。该项目负责人卢冬介绍,目前正值项目工序交替的关键时期,项目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两个巨型罐体外围部分也已完成,现正开展跨海公用管廊和应急池的建设,预计今年5月底将完成第一标段工程。

  公用液化烃库项目储罐设计罐容达12万立方米,是大亚湾单台罐容最大的储罐,液化烃低温罐的构造及项目工艺流程可圈可点。据介绍,低温丙烷储罐通过丙烷BOG压缩机压缩回收储罐的蒸发气体以控制压力,低温丁烷储罐通过丙烷/丁烷冷凝器将储罐的蒸发气体冷凝来控制压力,此工艺在有效保证低温罐压力的同时有限降低了能耗。项目控制系统采用前沿的电子布线技术,减少了系统布线数量、节省机柜空间,有效降低了项目成本、缩短了施工周期,便于后期系统扩展,满足后期项目扩建要求。

  5万吨级液体散货码头水工结构开工建设

  2月11日,在5万吨级液体散货码头,塔机巨臂挥舞,将第一根钢管桩稳稳打入海床,标志着码头水工结构建设正式启动。

  5万吨级液体散货码头与5万吨级液化烃码头毗邻而建,整体规模、结构、功能与建造工艺相似。“在建造过程中,我们可以参考借鉴液化烃码头的建设经验,改进和优化许多工艺流程,从而提升建设效率。”该项目负责人华学辉介绍,码头自去年11月动工以来,项目组围绕年度目标,追赶时序,目前完成整体形象进度15%。

  5万吨级液体散货码头是市港投集团今年主要推进的省、市重点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估算5.95亿元,计划2026年底整体完工。该码头是为惠州港提供液体散货公共物流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按停靠1艘50000吨级船或同时停靠2艘3000吨级船设计,设计年通过能力250万吨。

  大亚湾开发区2025年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园区联动发展,提升南北区一体化水平。园区联动发展的背后,是基建工程的深度融合。5万吨级液体散货码头通过引桥与后方规划道路和公共管廊相连接,可运输醇类、脂类等各类液体化工产品,畅通了大亚湾石化区和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液体石化产品及原材料运输通道,为两大园区“隔墙供应”助力提速。

  码头建设不仅是港口发展的必要支撑,更是进一步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有力抓手。项目投产后,将与惠州港其他码头仓储、多式联运项目配套互补,形成散杂货、集装箱、液体石化产品等全品类、多层次的大物流保障体系,助力“石化区、产业园区、港区”三区联动,服务我市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曾静妍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