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13个镇(街)社会工作服务站挂牌运营

  在惠城区,活跃着一群身穿蓝色马甲社工服、走村进户服务基层群众的年轻人,他们是“双百”社工,经常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走访,以入户探访、建档立卡等形式与服务对象建立互为主体的共生关系,精准识别服务对象需求。

  继2017年广东省发布“双百镇(街)社会工作服务5年计划”后,去年1月广东省民政、财政、人社、妇联、残联5部门联合发文实施“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2021年,惠城13个镇(街)社会工作服务站全部挂牌运营。该区计划今年底前全区村(居)分片区建成社工点,实现全区社工站(点)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

  精准帮扶民政重点服务对象

  家住三栋镇鹿颈村的李婆婆今年97岁了,丧偶,育有三女一子。三女外嫁,身边一同居住的儿子有精神智力残疾,语言沟通存在障碍。李婆婆年事已高,视力模糊,多次摔倒住院治疗后,时常伴有腰痛等不适症状。

  三栋镇社工站社工在走访中发现,李婆婆与女儿情感交流少,常常感到孤独、寂寞,生理机能下降,多次在家中跌倒。

  定期入户探访聊家常、修理屋顶漏水问题……了解李婆婆的情况后,三栋镇社工站为李婆婆制订了帮扶方案。如今,李婆婆见到社工就上前感谢。

  惠城区三栋镇鹿颈村社工服务站于2017年7月投入使用,主要服务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困境儿童、农村留守人员、优抚安置对象、老年群体等民政重点服务对象,主要提供精神慰藉、资源链接、能力提升、关系调适、社会融入等专业社工服务。

  “他们这群年轻人很好,真心来探望我们,帮我们办好事。”三栋镇鹿颈村村民纷纷对“双百”社工竖起大拇指。

  今年内全区村(居)分片区建成社工点

  李婆婆这个案例是惠城区积极推动“双百工程”落地的缩影。

  2021年8月,《“惠城区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实施方案》印发,明确要求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全面覆盖”的原则,到2021年底前全区13个镇(街)建成社工站,到2022年底前全区村(居)分片区建成社工点,实现全区社工站(点)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

  “通过‘双百’社工摸清民政服务对象,把政策送进家,打通民政服务最后一米,提供专业服务。”惠城区民政局局长陶发琴介绍,截至去年10月,全区13个镇(街)社工站全部揭牌运营,每个社工站配备3名专职社工,现已实现镇(街)全面建成社工站目标,并在全市率先建立14个社工点,对部分村(居)派驻服务岗社工。

  据悉,目前惠城区共有“双百”社工108人,从去年10月以来“双百”社工累计开展逾1.3万次探访,服务案例38个。

  “为了吸引优秀社工人才,镇(街)与社工建立直接劳动关系,采取双向选择方式签订劳动合同,履行用人单位义务。”惠城区民政局副局长廖晴亮说,一方面明确薪酬标准,由区民政部门按照相关政策规定,会同财政、人社、残联、妇联等有关部门制定“双百”社工薪酬待遇管理办法;另一方面加强绩效激励,以体现专业人才价值为导向,建立社工人员绩效金激励机制,采取学历、职业资格、业绩、岗位、工龄、荣誉、学术、学时及持社工证证书等级等多种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定绩定奖、按劳取酬。目前,在全区首批招录的108名“双百”社工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共104人(含本科学历社工66人)。

  惠州日报记者邓惠婷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