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校门口报刊亭将其变成“安全岛”、校门口流动摊贩少了、学校周边小店售卖“五毛”食品得到有效整治……惠州市平安校园建设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惠城区针对校园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现场办公,集中整治学校及周边的治安、交通、流动摊贩等突出问题,取得扎实成效,解决安全存在的隐患547个,各校(幼儿园)校园周边环境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校园及周边秩序明显好转,获得师生和家长好评。
惠州市上排小学增设了家长接送电动车和小车分开停放区,保障学生安全又有序。
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现场办公
据介绍,平安校园建设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惠城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区教育局、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文广旅体局、区城管执法局、区住建局、区自然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交通运输分局、区消防大队、相关街道等校园及周边环境专项治理工作专班成员单位,分别到惠州市河南岸中学、市第二十八小学、市第七小学、市上排小学、市光彩小学、市华侨中学、市第六小学等学校召开现场办公会,到校园内外和周边午托机构实地察看,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现场办公,认真分析研究整治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逐一梳理,细化措施,明确责任单位和整改完成时限。
此前,惠州市上排小学旁边的报刊亭位于教师车辆入口处,且报刊亭售卖零食和学习用品,导致学生拥挤购买,给学生安全带来隐患。如今,该报刊亭拆除后,充分保障了学生的安全,卫生环境也得到了改善。而在惠州市光彩小学,不仅校门口流动摊贩少了,而且在拆除学校大口左侧报刊亭的基础上,将其整改成“安全岛”,供家长和孩子上下学对接,大大缓解了校门口人流压力,保障学生上放学安全有序。此外,针对校门口马路雨天积水情况,相关部门也已联系学校,正在设计整改方案。
“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给学校创造了师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惠州市上排小学相关负责人说,学校增设了电动车和小车分开停放区方便家长接送学生,在正大门增设铁马分流通道,保障了学生上放学安全和车辆有序停放,达到了美观、安全效果。
“校园周边环境得到进一步综合治理,现今各方面得到改善,学生买零食现象少了,校园周边环境干净整洁。”惠州市第一小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3月至5月,惠州市和惠城区相关部门多次开展联合行动,对学校周边小店及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检查整治。学校也对周边小店的防疫和卫生提出要求和进行相关指导。通过专项整治,校门左侧江畔花园入口处小店被拆除,周边两家小店也改善了卫生及做了一米线等防疫措施。此外,学校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行为和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并成立环保志愿队对校园周边卫生进行保洁。
将好办法好措施转化为长效常态化治理机制
记者从惠城区召开的平安校园建设暨校园及周边环境专项治理工作第二次联席会议上获悉,平安校园建设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惠城区各镇(街)、各部门及各学校主动出击、密切配合、全力整治,上级业务部门通力合作,在健全管理办法、长效机制上狠下功夫,在整治流动摊贩、违规经营和完善设施设备等重点难点问题协同发力,做到定点管控和巡查整治相结合、提升校园安全水平和保障周边安全相结合、强化学生教育和加大社会宣传相结合,通过采取问题挂号销账、明察暗访、现场办公、重难点问题集中攻关等一系列管用实用的有力措施,排查整治了一批校园及周边存在的隐患问题。
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各单位排查问题隐患637个(不含交通设施设备问题),已解决547个,正在推进整改90个,规劝教育流动商贩违法行为1000余宗,纠正跨门店经营现象640余宗,清理乱张贴乱拉挂多处,依法扣押电动三轮车29辆,桌椅板凳、电子秤、四角棚、太阳伞一批,立案处罚89宗,移交公安部门2宗,下发《整改通知书》约240份。同时,针对交通设施设备问题,相关部门也已制定整改方案。
接下来,各镇(街道)、各部门将按照《惠城区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开展强力整治,常抓不懈,持续推动校园及周边环境专项治理工作走深走实。要用问题隐患整治数量的累积提升整治质量效果;要将整治过程中摸索出来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好措施转化为长效常态化治理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对重难点问题的攻坚力度和日常问题的常态化治理,不断推动惠城区平安校园建设水平稳步提高。
惠州日报记者涂坚 通讯员罗志雄 谢海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