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青年三宜”城区为惠州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6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党和国家事业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更好把青年一代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接续奋斗。

  惠城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惠城更有为。去年6月,惠城区成功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成为全国99个、全省6个试点县区之一。一年来,惠城区坚持新时代党管青年原则,强化政策支持、优化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品质,致力于打造宜学宜业宜居的“青年三宜”城区,为惠州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实施重点工程 解决青年“急难愁盼”问题

  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是惠州适应新型城镇化战略趋势、推动青年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惠民之州”的中心城区,惠城勇于担起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的重任。

  做好青年工作,惠城拥有良好基础。全区共有14至35周岁青年户籍人口301197人,占常住人口28%,建立了997个团支部,共有团员19169名。可以说,惠城已成为全市广大青年的重要集聚区,各界青年积极投身惠城建设,勇当推动惠城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突击队。

  做好青年工作,要了解青年所思所想所需所求。去年,惠城区精准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精心设计发放了1200份《惠城区青年发展现状调查问卷》,全面摸排青年普遍关切的重点问题。全区多次召开青年就业创业、人才发展、城市融入等主题座谈会,充分听取各类青年群体的意见建议,统筹组织、人社、教育、财政、住建、卫健等有关部门,全力找准青年发展需求点。

  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制定《惠城区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实施方案》,实施“青年教育”“青年健康”“青年文化”“青年就业创业”等14项重点工程。围绕重点工程,全区有效整合部门力量,深度挖掘社会资源,着力解决青年“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城市对青年的友好度。

  今年1月,“推进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建设”被写入区委全会报告,标志着全区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今年3月,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被写进区政府工作报告。与此同时,惠城区建立健全由党委主导、政府主责、共青团协调、各方齐抓共管青年发展工作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由区委分管领导和区政府相关领导共同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团区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召集人,区直各成员单位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试点工作。

  优化教育配套 创造青年宜学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青年工作的领导,为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增长才干、施展才华创造良好条件。

  聚焦青年成长成才,惠城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去年,全区新建(扩建)东升学校、惠泽学校、惠州中学实验学校等6所学校,新增公办学位10740个,招聘在编教师1130名。投入1060万元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的设施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促进城乡学校均衡发展。投入2800万元用于惠城区青少年宫建设,为全区青少年提供舞蹈、器乐、美术等30余个公益培训项目,受惠青少年群体超过2000人。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保障青少年学生每天校内外各1个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助力青少年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指出,“历史清晰而深刻地昭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朝气蓬勃的中国青年运动,矢志不渝跟党走是中国青年百年奋斗的最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青年发展事业更加彰显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党的领导,是中国青年发展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

  新时代的青年紧跟党的步伐。去年10月,党的二十大在北京开幕,惠城区组织全区团员青年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式,通过主题团日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组建青年宣讲团,深入学校、社区、企业等开展宣讲,在青年群体中形成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浓厚氛围。

  “一揽子”政策为青年宜业“保驾护航”

  如今,“投资青年就是投资未来”已经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惠城区委、区政府把青年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制定实施“一揽子”政策,为青年宜业“保驾护航”。

  通过实施“人才双千计划”,惠城加大对青年优秀人才引进培养力度,计划逐步引进2000名产业人才、教育人才、医疗卫生人才、高学历人才,为优秀青年人才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去年以来,全区发放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补贴847人254.1万元,发放一次性创业资助24家24万元,发放创业租金补贴12家7.2万元。

  开展“筑梦青春 就业启航”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通过分类建立台账、实施“1311”就业服务等方式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帮助2318名应届毕业生成功就业。举办“招财引智,智创未来”惠城区高校毕业生专场云聘会,吸引150家企业参与,提供岗位5206个,为青年群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在惠城,关心关爱青年不是一句停留在口头的空话,而是一条条实实在在的举措。为了帮助青年朋友就业,全区在流动人口密集区建成6家青年人才驿站,向高校应届毕业生等求职青年提供免费住宿、就业创业、政策资讯、住房安居等一站式、全方位综合服务。目前,已为300余名高校毕业生提供住宿和就业指导服务,让青年人才安心创业找工作。

  一座城市能不能留住年轻人,营商环境好不好非常重要。去年,惠城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八项重点措施》、《进一步支持服务业领域纾困发展的若干措施》,为受疫情影响符合条件的服务业青年创业者减免6个月租金,为开设跨境电商“保税+新零售”体验店的青年创业者提供最高50万元奖励金。同时,成立区企业服务中心,建立健全政企面对面交流机制,设置“惠帮办”专窗,“一站式”解决青年群体各类创业问题。

  提升城市品质 打造青年宜居城区

  青年是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青年的发展状况关系到城市的未来前景。惠城持续提升城市品质,打造青年宜居城区,让城市对青年更加友好。

  为了不断丰富惠城青年文化,团市委和团区委在惠城精心挑选了33#青年公路街区、惠州商业步行街、祝屋巷、水东街4个商业品质高、配套设施佳、街区环境好、消费年轻化的街区作为“青年友好型街区”,打造青年文化阵地。

  4月28日晚,“我与城市的双向奔赴”2023惠州·惠城青年文化艺术节在33#青年公路街区正式启动。33#青年公路街区前身是一家破旧废弃的制衣厂,通过工业旧改,重获新生。改造后的街区以“青年公路商店”“国潮青年公园”“欧色彩工坊”和青年潮流文化为基调,成功带动近千人就业,促进周边经济消费每年超1亿元。如今,33#青年公路街区已成为惠州网红必打卡地之一,也是惠州青年文化、街头文化、潮流文化的新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年轻人要多接触社会,补上社会实践这一课。青年学生要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才能得到知识“干货”,只有和群众实践结合,才能把“水分”挤掉。

  惠城组织广大青年通过各类志愿活动,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去年,全区共组织青年志愿者5.13万人次投身疫情防控,累计时长达85.4万小时,服务群众超过百万人次。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河小青”巡河湖护河湖志愿服务114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171场,禁毒、普法、消防、防溺水安全宣传62场。在乡村振兴、文明城市、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中,广大青年默默付出,为建设和谐惠城贡献青春力量。

  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提出,广东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摆在重中之重,以珠三角为主阵地,举全省之力办好这件大事,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建设世界一流湾区,离不开广大青年的拼搏付出。以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为契机,惠城将全力以赴为广大青年干事创业、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搭建广阔舞台,激励广大青年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作者:惠城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区直工委书记黄劲)

  

编辑:海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