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个项目入列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原标题:

14个项目入列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惠州雅言吟诵成区级非遗

  “雅言是古代华夏族的通用语,有九声六调,与现代的粤语很接近,吟诵诗文时,更贴切古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秦汉时期,雅言从中原传入惠州地区,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古代教书育人、创作诗文的主要方式之一。”雅言吟诵第三代传承人张向阳教授在课堂上分享说。

  近日,惠城区公布《关于公布惠城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将“惠州雅言吟诵”等14个项目列入名录。

  惠城区具备较好的传承条件

  据悉,惠城区是一个集惠州话、客家话、福佬话、白话等几大语言交汇的区域,各种语言相互影响,但都保留了雅言的入声,语言音调丰富,有较为可观的雅言吟诵传承的语言条件。近年来,国家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导方针,在发掘保护、传承发展中,使诸多深藏于民间的“非遗”项目存续状态发生了积极变化。

雅言吟诵爱好者在吟诵诗文。

  “雅言吟诵自古就是文人雅士创作诗文、舒展情怀、传递情感的基本技艺,其最大特点是情感丰富,意境高雅,语调平和、悠闲。”雅言吟诵第四代传承人杨爱萍说。

  据了解,雅言吟诵使用的语序、语速与常人说话的口语不同。尤其是吟诵所作的诗文,更有自身独特的规则,这些规则产生了与口语相异的含义。通过吟诵,把长短、轻重、缓急、高低这些汉字读音的意义展示出来,令人理解诗文的言外之意。这也是如今用雅言诵读唐诗宋词,会感到更顺畅,更能表现古诗文韵律悠扬的原因。

  “唐宋以前,古人用雅言吟诵,并无刻意的节拍限制,依据汉语的自然发声,语言随吟诵者内心感情流动,即‘信口而歌’‘即兴而吟’。如今用惠城区当地的惠州话、客家话、福佬话和白话都能读出苏轼作品中独特的诗韵。所以说,惠城区具备较好传承雅言吟诵的语言条件。”张向阳介绍说。

  已培训几百名雅言吟诵爱好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提及“传承人认定制度”,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只有“以人为本、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世代相传、亘古绵延。

  当代雅言吟诵的倡导者区文伟先生(第二代传承人),自小得到父亲(区文扬,第一代传承人)教导,立志让古老的雅言吟诵得以传承。他指导其在华南师大从教的学生张向阳(第三代传承人),将雅言吟诵的技艺传授给惠城区的杨爱萍(第四代传承人)。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杨爱萍陆续在惠城区培训了几百名雅言吟诵爱好者,学员主要分布在惠城区所辖的桥东、桥西、江北、河南岸、小金口、汝湖等镇街以及博罗县一带。

  为了更系统地推广雅言吟诵,杨爱萍还成立了惠州市正心修身盘古文化有限公司,作为雅言吟诵传承保护单位,授权使用区文伟先生出版的雅言吟诵CD碟作为基本教材,并组织人员编写了《惠州雅言吟诵幼儿教材资料汇编》《惠州雅言吟诵校本教材(样章)》等学习资料,对惠城区雅言吟诵的现状进行了初步的抢救性资料搜集工作。同时,罗祖儿(第五代传承人)结合现代声乐知识,在青年群体中推广雅言吟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将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并定期举办雅言吟诵培训活动,进一步推广、传承雅言吟诵。

  知多D

  雅言吟诵

  雅言吟诵使用的语序、语速与常人说话的口语不同,尤其是吟诵所作的诗文,更有自身独特的规则,这些规则产生了与口语相异的含义。通过吟诵,把长短、轻重、缓急、高低这些汉字读音的意义展示出来,令人理解诗文的言外之意。这也是如今用雅言诵读唐诗宋词,会感到更顺畅,更能表现古诗文韵律悠扬的原因。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叶文青

编辑:洪东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