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就干他个地增辉——记惠城区横沥镇墨园村党总支部书记刘红兰

原标题:

干就干他个地增辉

——记惠城区横沥镇墨园村党总支部书记刘红兰

  刘红兰瘦了!

  半年不见,双颊明显凹陷,下巴也变得有些尖。瘦归瘦,但精气神很足。一双充满笑意的眼睛,明亮而坚韧,像村边迎着朝阳生长的向日葵。她一开口,便快言快语,真诚且坦荡,亲和感油然而生,一下子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她说:“瘦点好,别人减肥还要找路子,我既干了活,又省了钱,一举多得。”她笑得阳光灿烂,只不过嗓子有些沙哑。

  嗓子能不哑吗?一大早起来,太阳还没露脸呢,她就在村子里转悠。哪家的鸡没关好,哪家门口有垃圾,哪条小巷要清理……她都要登门拜访。遇到有些人家还没起床,她转悠一圈再过来,撸起袖子,一起干。

墨园村党总支部书记刘红兰(左三)。 图片由作者提供

  太阳升高了,载客来观光旅游的大车小车,一辆接着一辆进了村。她随身挂起“小蜜蜂”扩音器,调整好音量,当起讲解员。客人们都认定了她,实在推脱不了。最多的一天,她接待了8个旅游团。嗓子冒了火,抗议要罢工,她喝了几口凉水浇下去,火熄了,烟还在。如此三番,铁打的嗓子也扛不住。太阳下山了,她拖着一身疲惫,走向村委办公室。村干部都在那里等着她,一天下来,很多事情要“复盘”,很多工作要安排。

  我问她:“累吗?值吗?”

  她笑着回答:“现在是乡村发展‘黄金期’,赶上了好日子,不觉得累。”

  这话,让我想起一首难忘的歌谣:不白活一回,活就活他个龙摆尾,活就活他个地增辉。

壹 团结一致 齐心干

  时间往前推。

  2023年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七。

  农历新春第一个工作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省委书记黄坤明同志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广东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个时候,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奋斗正当时。扎扎实实抓好今年,抓好5年,再深耕10年、30年,必定能再造一个新广东、再创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省委书记的讲话,通过视频、音频、多媒体等,在岭南大地广泛传播。听得刘红兰激情澎湃,信心满满。她仿佛看到大海里有一艘航船,正露出尖尖的桅杆,在光芒四射的朝阳下急驶而来。抓住这艘船,登上它,顺势而为,就能乘风破浪,直济沧海。

  可是,怎么才能搭上这艘大船呢?

  2022年12月,广东省开始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对于乡村来讲,其目的就是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让集体经济强起来,让村庄美起来,让群众富起来。

  让刘红兰没想到的是,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名单中,墨园村赫然在列。这个荣誉来得太突然,让她感觉“压力山大”。

惠城区横沥镇墨园村风光秀丽。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墨园这个大家庭,她太熟悉了。自2017年当选村妇女主任以来,她走遍了全村2.6平方公里的土地。300多户人家,家中都有谁,她了如指掌。2021年,她高票当选墨园村党总支部书记后,邀请专家撰写《墨园村故事集》。她知道,村里那一栋栋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古村落要弹唱出时代的歌谣,必须赋予文化之魂。只有讲好乡村故事,留住乡愁,才能吸引游客前来打卡。古井、古树、古民居,大夫第里有传奇。然而,也有不足,就是离市区太远,开车要50分钟,并且道路狭窄,交通不便。还有,村集体每年收入只有10多万元,想干点事,难!

  我们能当好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吗?我们能完成“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任务吗?

  全村党员干部会上,刘红兰抛出这些问题,让大家畅所欲言,直抒胸臆,建言献策。

  一位年轻干部率先发话:“农村工作,步步都要钱。这些年村庄的改变,都是上级拨款,才修了村道,安了路灯,栽了树木,没有钱,如何发展?”

  听年轻干部这么一说,很多人随声附和,是啊是啊。

  老党员强哥举手反对。强哥说:“我们村在2012年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这就是金字招牌,这就是最好的资源。如果在我们手中,不能发扬光大,那就对不起列祖列宗。”

  一时间,空气有些沉闷。

  刘红兰清清嗓子说:“大家讲的都是事实,我也明白村里的困难。但是作为村干部,老百姓把我们选出来,就是希望我们能带他们过上好日子。现在发展的机遇来了,全省都在积极推进‘百千万工程’,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办法一定会比困难多。”

  大家静了下来,他们都看着刘红兰眼睛里闪着光,充满斗志和力量。刘红兰继续说:“只要我们村干部带头干,有信心,群众就会和我们一条心。上下齐心,拧成一股绳,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一席话,统一了大家的思想,点燃了干事创业的激情。

贰 换位思考 用心干

  对于发展经济,刘红兰有自己的看法:我们不行,就请能人来,谁能让我们强起来、富起来,我们就拜谁为师。

  要想请到能人,首先要把“家”打扫干净。

  村中曾有一处近3000平方米的空场地,是周边10多户人家的“集体用地”。陈家堆木料、朱家放砖瓦、曾家砌鸡舍、徐家种瓜果,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

  刘红兰带着村干部,到每家每户做思想工作,要求大家清理杂物,腾空场地,把这片规划建设成村里的公共绿化地。刘红兰到哪家,哪家都满口答应,表示大力支持她的工作。可半个月过去了,依旧没有行动。她明白,大家这是在观望。

  要破题,必须从自家人入手。

  刘红兰家公姓陈,按辈份,刘红兰喊堆木料的主人为叔公。

  “叔公,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大家看小家,腾空场地,请您带个头。”刘红兰开门见山地说。

  “不是我不带头,而是我搬了,其他人你也搞不定。”叔公抽口烟,意味深长地说。“比如曾家老太太,她在空地上养了一辈子的鸡,你现在让她搬走,她肯搬吗?即使肯搬,又能搬到哪里去?她的房屋不大,搬到屋内还不把人熏死?”叔公一席话,点醒了刘红兰。干农村工作一定要心细,要把好事办好,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能粗枝大叶。只有全面了解群众需求,全力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他们才会全力以赴支持你的工作。

  鸡往哪里放?如果解决不好这个问题,“强搬”会让大家不服。

  经集思广益,刘红兰想到了一个让“土鸡”住“洋楼”的绝招。“洋楼”不高,约1.2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鸡房,下层为粪仓,全用仿古木头制成,外观精美漂亮,并且设有飘窗。村民的鸡只要愿意圈养,村委会免费派送。“洋楼”卫生干净,每天都有专人搞卫生。往指定的路边一放,竟成了乡村旅游一道亮丽风景。很多小朋友来研学,看到鸡住“洋楼”都非常好奇。他们把飘窗上的菜叶揉碎喂鸡,公鸡、母鸡兴奋地引吭高唱:喔喔喔——喔喔喔——欢乐喜庆满村飘荡。 

刘红兰(右一)带领村民打扫卫生。 图片由作者提供

  这一招,创新思维,跳出老路子,闯出新天地。不用刘红兰再费口舌,曾家老太太主动找上门来,要求腾场地换“洋楼”。

  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群众就越信任村干部。原本计划两个月才能完成的任务,没想到只用了一星期就搬清腾空。

  如今,这里已成为村中网红打卡点。近3000平方米的草坪,像绿色的地毯铺在村里。

  朱子治家曾曰: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墨园村借用传统文化的力量,把村内的大街小巷、房前屋后、沟渠坑塘等清理得干净整洁,让每一个人到这里都感觉耳目一新。

  村子的形象,就是招商最好的广告。随着游客的增多,很多运营公司也将目光锁定墨园村。

  几经挑选,几经协商,浙江一家乡村振兴公司牵手墨园村,与村委会共同成立墨园强村文旅公司。

叁 以身作则 带头干

  挂了牌,就要名副其实,真正要运营起来。

  如果还是“开新车走老路”,让游客来后只看看老民居、老房屋,那是留不住游客的,也是无法见到经济效益的。

  压力从这一刻起,在刘红兰的肩膀上骤增。

  那段时间,她整天思考的就是,如何盘活村里有形资产和无形资源,把农田、林木、山塘有机融合起来,让人文与自然相得益彰,让游客来后有看的、吃的、品的、住的,真正不虚此行。

  世上任何事,想象很容易,真正要落地却有难度。但再难也要上,再险也要闯,既然扛起了村支书这副担子,再难也要干出个模样来。

  很快,村里结合实际,推出了5个小项目,分别是“乡村咖啡屋”“围炉煮茶”“稻田小火车”“墨园有礼”“乡村学院”。

  “乡村咖啡屋”:咖啡是年轻人的喜好,留住年轻人的胃口,就等于留下年轻人的脚步。

墨园村成为众多游客打卡点。 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围炉煮茶”:清理村委会一侧约200多平方米的林地,在树荫下铺上石子,摆上方桌,围着炭炉,三五游客,细品的是文化,慢煮的是生活。

  “稻田小火车”:围绕50亩的乡间田野,在不破坏田埂、耕地的情况下,架起观光小火车,来一场独特的观光之旅,在阵阵油菜花香中,品味墨园古村的烟火人间。

  “墨园有礼”:推出本村的文创产品,设计墨墨和园园两个人物IP。礼盒里放的是番薯、芋头、甜玉米等时令农产品,吃的是味道,留下的是回忆。

  “乡村学院”:在游客中心二楼,配备多功能会议室,开辟研学、培训、交流基地,让思想在乡村碰撞,让智慧在墨园开花。

  刘红兰提出,以上5个小项目已申请上级扶持资金,村党员干部各“承包”一个,要求在2023年年底完成,争取2024年新春佳节一炮走红。

  村党员干部当时就傻了眼,离春节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啊。

  然而大家都知道,如果不能按时完工,就等于“半拉子”工程,丢的不仅是名声和面子,更是发展的好机遇。时间紧,任务重,号角声声,战鼓阵阵。党员干部全都立下军令状,白纸上留下斗大一个字:干!

  刘红兰回忆,那段时间真不知道怎么过来的。有老话说“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而她是“两眼一睁,忙到半夜三更”。每天早上洗脸,她都不敢对着镜子细看。又黑又瘦,眼角皱纹增多,头上白发日添,连手上都磨出许多老茧。

  工程多,缺人手,她就四处招揽工人。村民们知道后,不计报酬,纷纷报名,要求加入到美丽家园建设的队伍中。这让刘红兰很感动。她明白,只要一心为民,村干部有所呼,群众必有所应,这就是众志成城心连心。

  人多力量大,5个小项目,按预定计划顺利推进。然而快到收尾时,却遇到了难题——缺钱!

  拨付款暂未到位,购买的设备需要付钱。特别是加班加点干活的工人,新年到了,他们要回家,要团圆。本村村民还好说,其他务工人员呢,总不能空手回去吧?

  望着大家焦急期盼的眼神,刘红兰皱紧了眉头。

肆 急公好义 贷款干

  怎么办?钱从哪里来?

  思考了一夜的刘红兰,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腊月二十七晚,她去找惠州农商银行横沥支行行长。见到行长后,刘红兰直接说出了此行的目的,村里搞建设,没钱了,要贷款。

  行长面露难色,一来单位快要放假了,很多业务已进入终结状态;二来墨园村搞建设,村里可是没有抵押的资产啊,拿什么贷?

  刘红兰明白行长的难处,她从包里掏出一个深红色的小本子递给行长。

  “啥?”

  “房产证。”

  “谁的?”

  “我家的。”

  “你家的?”

  “嗯。”

  行长疑惑地接过房产证,翻开一看,上面写着刘红兰和她丈夫的名字。

  行长问:“你要抵押自己的房子为村集体贷款?”

  刘红兰回答:“是的。”

  行长又问:“你丈夫知道这事吗?”

  刘红兰说:“不知道。如果确实要他签字,我可以说服他。”

  行长再问:“为什么要这么做?”

  刘红兰回答:“我不想辜负乡亲们对我的信任,更不想让大家失望。”

  简洁朴实的回答,让行长感受到了一名共产党员不变的初心和使命。他深受感动,当即决定连夜召开电话办公会,尽快发放贷款。

  有了银行的大力支持,30万元贷款于腊月二十九下午顺利到账。当所有务工人员拿到工资时,他们的眼睛都湿润了。

  然而,一波困难刚解决,一波困难又来了。

  刚发完工钱,从广州运来的观光小火车到货了,司机要求结清余款,共11万元。如果没钱结账,他就要把货物拉回去。

  刘红兰顿时懵了,春节吸引游客,全指望观光小火车唱大戏呢。在关键时候拿不出来,可算彻底砸了场子。

  正焦急万分,负责这个项目的老党员强哥拍着胸脯向司机保证,先让大伙卸货,他这就回家拿钱。

  刘红兰知道强哥家并不富裕,忍不住悄悄问:“强哥,你家有那么多钱吗?”

  强哥笑了:“我这是跟你学的啊,村里的事不能光靠你一个人操心,我负责这个项目,知道小火车年底到货,也把自己房子抵押了,贷了10万元。”

  这一刻,刘红兰鼻子有些发酸。

  除夕,万家团圆,鞭炮声在墨园村上空回响,热闹喜庆的氛围中,全村人奔走相告,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奋斗,5个小项目全部顺利竣工。

  不知是谁趁机打开了村里的大喇叭,播放了一曲旋律高昂、催人奋进的主题歌:不白活一回,苦也不觉得累,不白活一回,难也吓不倒谁,活就活他个穷变富呀,活就活他个地增辉,活他个心想事成笑声脆,笑声脆。

墨园村于2012年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 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让村民们更为兴奋的是,2024年春节期间,墨园村迎来了高光时刻,全村共接待游客8万多人次,农民收入200多万元,集体收入20多万元。5个精心打造的小项目成为最吸睛的亮点,本钱也收回来了,一个春节抵得上过去一年的收入。

  刘红兰说,真心热爱家乡,就能听到美丽的家园在召唤,我们唯有实干,才能让土增辉、人增寿,不辜负这伟大的新时代。

  作者:肖建国(国家二级作家,惠州市惠城区作协主席)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