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奔流,孕育临江古村源塘,600余年光阴流转成惠城区水口街道下源村。变的是时光,不变的是“崇文重教 耕读传家”的家训传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从2008年起,下源村每年举办大学生欢送会,表彰考上本科以上的奉公后裔学子,至今已沿袭16年。
8月18日,2024年下源村大学生欢送会举行,惠州地区严氏宗亲欢聚一堂,近百名严氏优秀学子在村里的文化广场相会。活动持续一天,村里热热闹闹挤满了回乡的学子们。大学新生和小学生携手以诗歌舞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从下源村走出去的高校代表分享学习经验。活动启动了“启·源”春山书院古村落文化艺术展,艺术展既是对下源村悠久历史的回溯与致敬,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期许与展望。
港籍博士返乡寻宗溯源,
优秀学子分享学习经验
2021年,在惠州地区严氏宗亲总会的支持下,下源村成立惠州地区严氏宗亲大学生互助团,制定了“宗亲、凝聚、互助、反哺”的宗旨,组建了由200多位严氏学子组成的微信群平台,组成了"梦之源大学生志愿服务队”连续6年开展暑期义务支教活动,并定于每年8月中旬举行学子入学欢送大会,成为村里每年的盛会。
一年一期,一期一会,今年的学子入学欢送会如期在下源村文化广场举行,村中学子、返乡学子济济一堂,现场320多张椅子坐得满当当。
学子们相聚家乡。
大学生欢送会的亮点之一,就是大学生们带领下源小学的小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节目,有诗朗诵《祖国,我们向您致敬》、有歌舞节目《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有歌曲《和谐大家园》、有舞蹈《长安幻世绘》等,无不表达着学子们爱国爱家乡之情。当歌曲《我和我的祖国》音乐响起的时候,气氛达到了高潮,现场形成了大合唱……
榜样是最好的教育。“在欢送会舞台上,大哥哥大姐姐们跟我们一起表演,激励了我们从小树立榜样,认真学习,向优秀的他们看齐。”下源村小学生严闯说。
当天的欢送会,还有一位特邀嘉宾——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严智德,生长在香港的严智德,从小就听爷爷奶奶讲述家乡下源村的逸闻趣事。“自幼时起,我便对家乡充满好奇。长大后,我决心回到大陆,考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在获得了博士学位后决心回乡认祖归宗。在这个时期,我通过网络寻根溯源,了解更多家乡的历史,最终找到了先辈在下源村的祖居故地。”在今年大学生欢送会上,严智德从自身经历出发,发表了动人的演讲,桑梓情深、赤子心诚,当场献上了对家乡和学子们的真诚祝福。
大学生带着小学生,一起开展文艺演出。
刚刚考上香港大学的本科新生严小莉、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新生严乙琅,以及华南理工大学的博士生新生严渊等优秀学子,也在欢送会上为同学们分享了学习经验,鼓励大家努力学习,回报社会,建设祖国。
“我注意到,下源村里的图书馆和革命史料馆一如既往地开设着,给小朋友们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梦之源服务队返乡支教活动一如既往地开展着,培养小朋友们探求知识的浓厚兴趣,梦想的种子在这里茁壮成长……”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新生严乙琅在现场致辞说,“百千万工程”吹拂下,严氏族人持续坚守耕读传家立世的家训,凝聚力量、互助反哺,家乡发展日新月异。
近年来,下源村优秀学子辈出,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学子逐年增加,曾有五年就有三人考上北大读书的辉煌事迹。2024年,下源村惠州地区严氏宗亲总会共计考取了88位学子,包含博士生2位、研究生9位,本科生77位。其中不乏北京大学、香港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全国著名高等院校。
艺术进古村,书画传新风
数百年来,下源村涌现出许多优秀人物,除了献祖居为归善县署的严奉公,在地方志上留下传记的还有被称为“严青天”的严毓元、修筑严公桥的严凝禧,以及在近代革命浪潮中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严确廷等仁人志士。
如今村中保留多处建于明末清初的古宅、古祠,它们记载着严氏家族兴旺的故事,见证着一方土地六百年的发展变迁。
“启·源”春山书院古村落文化艺术展。
比方说,下源村盘活了广场旁边一处古宅,打造了春山书院。书院位于严氏宗祠旁,占地约1000平方米,三进三出格局,20多间房间,为传统明清岭南风格,白墙黛瓦、内室敞亮,横梁雕花精美细腻,历经300年岁月不改风采。
修旧如旧,春山书院将国学文化引入乡村,承载着艺术展陈、培训交流等文化功能,村里不定期开展画展、雅集、诗词交流等文化特色活动,为村民提供优质文化服务。
“我们启动‘启·源’春山书院古村落文化艺术展,就是希望让艺术大咖们走进下源,用书法、国画等形式留下下源村发展的动人‘倩影’。”为推动“百千万工程”实施,下源村成立了强村公司——惠州市下源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严梦婷告诉记者,“启”寓意着开启新的篇章,以艺术为媒介,唤醒乡村沉睡的文化基因;“源”既指下源村,同时也指向文化的根源,提醒新一代青年应不忘初心,从历史的土壤中汲取养分,滋养现代乡村的灵魂。
本次展览持续到本月28日,汇集了廖伟升、杨欲青、黎漢忠、王亚波等4位优秀书画家的作品,分为“乡笺染韵”、“墨染初心”、“怒马少年”、“丹青入画”四大展区,意在雅集“国画之韵、书法之骨、水彩之灵,以及严氏学子之锐意创新”,在以笔墨传情,以色彩绘梦,着力以崭新的视角传播乡村特色文化、传承艺术历史、传扬学子风采。
文图/视频 惠报全媒体记者谢菁菁 特约通讯员黎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