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亩“稻田画”!在横沥墨园村,体验惠州版“去有风的地方”

  这个国庆假期,不用去远方,不必“人挤人”,就在惠城横沥镇墨园村,体验惠州版“去有风的地方”。以“文化IP+旅游场景”的模式,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墨园村,正推动乡村旅游变得可观可感可玩。

  全方位全天候的沉浸式乡村游

  墨园村,是惠城区现存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古村落,是一个不设围墙的古村“博物馆”。

  驶入墨园村,稻田一边是长长的车龙,在第一时间告知这个网红村的热闹。“呜呜”稻田小火车鸣笛了,坐上小火车去感受碧绿稻浪一波接着一波地涌动,秋风遇稻浪,“唰唰”作响。

  从高空俯瞰,一幅巨型的由黑米与大米混合种植的“稻田画”跃然田野上,约30亩的田园上,偌大的“75”象征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峥嵘岁月,旁边由村里古建筑组合勾画出的“墨园”文创村印赫然显现,“盛世华诞 墨园有礼”八个稻田字更是点题了墨园村民对国家兴盛、乡村振兴的喜悦之情。

  租一辆电动自行车,跟随爽朗的秋风“脚步”,在村里穿街过巷。在墨园印象咖啡店来一杯“村咖”,品尝乡村好滋味。“早就听说墨园很美,今早就跟朋友一起组队骑行到墨园,一看果然名不虚传。”90后河源游客廖政尊跟6个哥们组队,早上从河源源城区出发,机车骑行两个小时抵达墨园村,一路在风驰电掣中感受到惠州城乡的国庆欢快气息。

  在墨园村游客中心,村民把土里种的、手工制的都摆上了货架,再加上“墨园有礼”各式各样精品国潮文创,吸引着市民游客选购。市民陈曦饶有兴致地体验着墨园村七彩套色村印,将7个印章逐一印在纸上,一个由古建筑合成的“墨园”二字跃然纸上。“从稻田到纸上,墨园本土文化体验很丰富,让我们更好记住了这个古村印象。”陈曦说。

  墨园印象咖啡馆、稻田小火车、等风来茶空间、乡创市集、乡学院、团建基地、书香农场等项目不断吸引流量,人来人往带旺了乡村发展,带富了村民创收。

  村民廖龙英的黑糯米酒冰冻后甜香淳洌,搭配新炸的“阿嫲叫”,成为进村必尝的“老味道”。“国庆生意太好了,白天的艾粄一下子卖完了,忙到没时间再做一笼,糯米酒也是现货卖完了,如今都是熟客微信预订了。”廖龙英的手工佳酿备受游客点赞,不少成为她的回头客。

  不止白天的精彩,欢乐也延续到乡村夜晚。夜幕降临,龙井湾民宿的11栋小木屋早早被订完了。古树下,孩子们体验卡丁车、无动力游玩设施,大家一起烧烤、围炉煮茶,在烟火中看乡村星空。“最近这一年来,民宿团客比较多,日常住房率都有八成左右,村里发展带旺了我们生意。”龙井湾民宿负责人王会方告诉记者。

  国庆每天有超过3000多名游客过来游玩

  从入村到出村,从稻田到江边,总在转角处“偶遇”拍照打卡出片处;从早到晚,节目不停,游客逗留时间在延长;春赏花、夏摘果、秋收稻、冬康养,四季全域旅游在发展。

  “这个国庆假期,村里每天都有超过3000多名游客过来游玩。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如何把旅游时间拉长,同时促成流量有效转化,我们的探索就是开展全域乡村运营。”墨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红兰说,通过发售墨园文旅套票,用“沉浸式”加法、“组团式”营销,墨园村正在被打造成覆盖全年的全时段“网红”。

  一方面,墨园村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为抓手,整治农房20余栋,创建美丽庭院10余个,整治农田100余亩,建设绿美景观带1.5公里,打造了诸如团建基地、田园栈道、潮玩公园等一批网红打卡点。另一方面,墨园村深挖本土文化,开发“墨园有礼”系列农产品和文创周边产品,策划墨园打卡游、乡村嘉年华、稻田音乐节等一批主题活动,墨园品牌持续打响。

  通过“强村公司+强村合伙人”联合运营新模式,墨园村今年成立墨园强村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招募各类强村合伙人8家,今年春节以来已接待游客38.7万人次,带动村集体增收50多万元、村民增收约310万元……在希望的田野上,百年古村焕新貌。

  文字:惠报全媒体记者谢菁菁

  图片、视频: 惠报全媒体记者汤渝杭 特约通讯员匡赟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