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龙丰:“法院+街道”助力诉前解纠纷

  惠州日报讯 (记者谢菁菁 通讯员黄丽心)“在我们街道设立调解工作室是法院对我们基层纠纷治理的大力支持!”龙丰街道综治中心主任黎金胜兴奋地说。此前,惠城区人民法院驻龙丰街道调解工作室揭牌成立,目前,惠城区人民法院的驻街道调解工作室已覆盖全区8个街道。法院参与街道的综治治理,通过诉前调解的方式,让群众少跑路,让街道少点综治压力,让法院少点庭审压力,真正实现“一室设立”一举多得。

  揭牌仪式结束后,一行人在黎金胜办公室对日后调解工作室的工作方向进行座谈。座谈会上,黎金胜说起近日手头的一个案例,而这个案例成为了龙丰街道调解工作室揭牌后调解的第一案。

  案件的主人公叫阿芳(化名),两年前,丈夫阿伟(化名)因太阳花酒店(化名)的外墙脱落导致意外死亡。原本阿芳与太阳花酒店已自行达成了一份《和解协议》,约定酒店在半年内向家属支付一百万元的赔偿款,但后来因酒店经营不善,未能如期支付。

  双方又商定了分期,最终还剩33万元未支付。于是,阿芳来到龙丰综治中心寻求法律帮助。而黎金胜查询得知,太阳花酒店正在挂网进行司法拍卖,酒店早在几个月前就已停业,如果酒店整栋被拍卖,阿芳这笔赔偿金可能彻底无法兑现。

  “尽快走诉讼途径,《和解协议》经过司法程序确认才能有强制执行力。”可是太阳花酒店的老板拒绝去法院。“把法院的调解室搬到街道,不用到法院,当事人也能做诉前调解!”此举可以让阿芳尽早拿到《民事调解书》,早日申请参与分配执行款。而酒店老板也不用再筹钱解决阿芳的事情,解决了一件心头大事。

  龙丰街道调解工作室刚揭牌便“开张”了。在工作人员的调解下,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一周内,阿芳和酒店老板各自收到了由法院制发的《民事调解书》,阿芳已向执行局提交参与分配执行款的申请。

  此次调解的圆满完结,是“法院+街道”诉源治理新模式的成功实践。法院派驻街道调解工作室的成立能够整合各方资源,更好地解决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或者疑难复杂的纠纷,高效推动群众矛盾纠纷实质化解、源头化解,是落实“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的积极举措,是对新时代“枫桥经验”惠城方案的创新探索。

编辑:罗秋玲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