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惠城区横沥镇举办惠州梅菜文化节
打响“土特产”名号 绘就“梅”好前景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土特产”看似普通,实则大有乾坤,“土”可稳固产业根基,“特”能发挥竞争优势,“产”又为发展持续助力。一方水土产一方物,在惠州市惠城区横沥镇矮陂村,梅菜是当地农民胼手胝足、汇聚农耕智慧而成的“土特产”。
为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培育“土特产”品牌,1月5日上午,惠城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联合横沥镇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生态横沥 梅美与共”——惠州梅菜文化节。
共绘5米梅菜主题画卷,种植农户比拼“梅菜王”评选,举行梅菜产品采购签约、金融保险签约……此次活动以“梅”为媒开启梅菜文化盛事,以打响梅菜“土特产”为支点,撬动以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新型经营主体、新的技术理念为目标的梅菜产业市场,推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卢丽松凭24.1斤大梅菜夺下“梅菜王”称号
走进横沥镇矮陂村,梅菜田绿意盎然,清香四溢,农民穿梭其间,忙着收割,收获满满。田埂上,矮陂中小学的师生们正在绘制一幅5米长的巨幅梅菜主题画卷,吸引了众多目光。他们用画笔绘出特色产业的“梅”好前景,助力梅菜“土特产”打响名号。
在矮陂村环通饭店旁的主会场,洋圳村的潘家拳武术表演为梅菜文化节激情开场。现场文艺演出精彩纷呈,尽显横沥地域风情,为观众奉上一场视听盛宴。当《爱在横沥》的旋律悠扬响起,风姿绰约的“梅仙子”优雅起舞,引领观众领略横沥深厚底蕴与梅菜文化交融的魅力。
市民为惠州梅菜打CALL。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现场还设置了游览展区,摊位上梅菜肉饼、梅菜包子、梅菜饺子等美味“梅菜宴”,以及番石榴、大陂头腐竹等农特产品吸引宾客们驻足品尝,感受梅菜饮食文化和横沥风土人情。“我们是从大亚湾来黄沙洞村泡温泉的,听说附近有活动就来凑热闹,刚刚试了梅菜包子,味道甜中带咸,非常好吃!”游客张雪丽分享道。
活动中,备受瞩目的“梅菜王”评选环节精彩上演。来自10个优质种植单位的14名“梅菜王”候选人,携自家精心挑选的“明星”梅菜登台亮相。只见这些梅菜棵棵饱满、色泽鲜亮,叶片层叠、茎秆挺拔,评委们从外观、新鲜度、整齐度和重量四个方面对梅菜进行综合评分,全方位评比梅菜品质。
卢丽松摘得“梅菜王”称号。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种植户卢丽松凭借一棵重达24.1斤的硕大梅菜,一举夺下“梅菜王”称号。“这棵梅菜是我今早亲自去地里精心挑选的,像这样二十几斤重的‘巨无霸’还有很多棵,中等大小的也都有十几斤重。我们这里的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水源纯净,再加上平时对梅菜的精心管理,从浇水到施肥,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卢丽松自豪地分享道。
企业、金融机构、农户签约,促产销防风险
梅菜不仅是横沥的土特产,更是岭南地区的名特产。早在2004年,惠州梅菜就获得了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20年,矮陂梅菜被农业农村部登记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销结合。活动中,矮陂村经济合作社与惠州市环通贸易有限公司、矮陂村村民代表与惠州市坤悦农贸有限公司、马岭村村民代表与惠州市惠城区天龙梅菜加工场分别签订梅菜采购协议,大力推动种植户与梅菜企业、农民合作社与种植企业合作,进一步保障梅菜品质,规范生产标准,拓宽梅菜销售渠道。
活动现场多家农民合作社与种植企业签订采购协议。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矮陂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潘汉鹏表示:“经济合作社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一方面,可以有效激发村民的种植热情,为企业提供稳定的货源;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商定收购底价,可以保障农户的收益,促进农户增收。”
除了产销签约,现场,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市惠城支公司与惠州市惠城区富银农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惠州市城区支行与惠州市环通贸易有限公司、惠州农商银行矮陂支行与土桥村民委员会分别签订金融保险合作协议。其中,惠州市环通贸易有限公司获得综合授信1000万元额度,将为梅菜产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和风险保障,助力产业稳健前行。
产业园赋能,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苎萝西子十里绿,惠州梅菜一枝花。横沥镇矮陂片区秋冬日夜温差适宜,雨量稀少,日照充足且土壤肥沃,有利于梅菜的种植。得益于招元水库的天然滋养,矮陂产出的梅菜品质上乘,闻名遐迩,加上世代菜农的精心培育、制作,造就了矮陂梅菜清香扑鼻、爽脆无渣的独特风味。目前,矮陂梅菜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入选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近年来,东江湾千亿产业园横沥分园和惠城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乡村振兴产业园先后落户横沥镇,惠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将水稻和蔬菜(梅菜)作为主导产业,实行“稻—稻—菜”轮作,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值得关注的是,坐落于横沥镇霞塱村的惠城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乡村振兴产业园,规划总面积835.25公顷,计划打造国内领先水平的农副产品全产业链加工基地,启动区25.64公顷建设用地重点面向“两米一菜”(丝苗米、甜玉米和梅菜)深加工进行招商,将持续为梅菜种植加工、质量提升和扩大影响力创造更好条件,加强全产业链集成和品牌保护。
惠城区横沥镇矮陂村连片的梅菜种植基地一片翠绿。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梅菜种植历史悠久的横沥镇享有“中国梅菜之乡”的盛名,矮陂村更是惠州梅菜种植的主产区之一。如何抓住这一发展机遇,让矮陂村梅菜“土特产”大放异彩?
“我们要做强一产、做大二产、做活三产,促进三产融合。”潘汉鹏表示,矮陂村正积极谋划打造以梅菜文化为主题的农业公园,精心规划育种、种植、加工、文旅等多功能区域,全力发展梅菜和丝苗米产业,持续深耕土特产领域。同时,计划成立村企,整合推广梅菜、丝苗米、花生油等优质土特产,进一步拓展市场,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惠州日报记者叶文青 特约通讯员匡贇 通讯员张雅 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