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惠东县梁化镇小禾洞村驻村第一书记薛刚
以产业兴旺带动强村富民
“这段时间运营情况怎么样”“接下来准备怎么干”……最近,惠东县梁化镇小禾洞村第一书记薛刚分外忙碌,与村里企业、村民等深入交流,一心想着抓住驻村工作的“尾巴”,再为村里多做点事情。“现在正争取为村里申请项目资金,推动村里产业可持续发展。”
薛刚来自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2021年7月被派驻小禾洞村任第一书记。驻村3年,他和村“两委”干部、村民齐心协力,积极打造“1+2+1”特色产业,推动“美丽乡村”和“美丽经济”协同发展,力促小禾洞村获评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村内企业惠州市特石有机农业有限公司获评“广东省生态农场”。驻村期间,薛刚获评“惠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荣立公务员个人三等功。
薛刚(左)。 惠州日报记者哈鹏 摄
坚持党建引领,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走进小禾洞村,道路宽敞平整,花草树木生机勃勃,房前屋后整洁干净,村民生活悠闲自在,展现出一幅和美乡村新画卷。
“以前村里的路比较窄,现在路面扩宽,村容村貌不断改善提升,产业也发展起来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休闲游玩。”村民曾秀霞笑容满面地说,“多亏了薛书记,让我们村越来越好。”
能获得村民的认可,薛刚觉得自己3年的驻村工作很值得,这段经历也成了他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第一书记既要驻村更要驻心,只有真正走进村民心里,才能顺利开展各项工作。”从驻村第一天起,薛刚就想着如何让自己迅速进入“角色”。于是,他一户户走访,虚心向群众请教,从中琢磨出门道。
薛刚在走访中发现,小禾洞村资源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然而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生产生活环境较差,制约着村里的进一步发展。
为此,薛刚大力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融合,通过开展党建共建、主题党日等活动,深入推进“网格化”治理,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党员示范带头,村民、乡贤、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让小禾洞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要致富,先修路。之前,小禾洞村交通不便,极大地影响了村内产业发展。”驻村后,薛刚多方协调,历时近8个月,完成村内11公里主干道和800米产业联营体配套道路的“单改双”扩建和硬底化,打通了小禾洞村产业致富的“大通道”。
发挥自身优势,争取项目发展特色产业
在小禾洞村内的惠州市特石有机农业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大棚内的蔬菜品种多样,一片葱绿。
“薛书记来了之后,帮我们修好了路,建设了大棚、冷库,还引进了新项目、新品种,提供了土壤改良等新技术。”该公司总经理徐斌说,目前,公司已获评“广东省生态农场”,并取得广东省“一村一品”、市级农业项目等多个政策项目支持,正朝着三产融合的道路发展,“产能也得到了持续、稳定的提升,并拿下了大企业的订单。”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为加速小禾洞村的发展,培育孵化产业联营体,驻村期间,薛刚立足村里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积极筹划政策项目、交通道路、土地指标等基础配套,发挥自身技术资源优势,为小禾洞村特色产业发展争取项目,推动建立了蔬菜、蜜柚、柑橘、凤梨、荔枝等农作物技术示范基地8个。
“村里先后引进了4家公司,涉及凤梨、水稻等种植,还有‘三产’方面的培育基地,发展壮大产业联营体,初步形成能够长久发力的农业三产融合新局面。”薛刚说,目前村里“1+2+1”特色产业(1个产业联营体,省级“一村一品”有机蔬菜特色优势产业和小禾洞系列农产品两个品系,1条产业经济带)发展新格局正在加速构建,“后期基础配套完善后,将进一步提升招商选资能力,吸引更多有意向的企业和投资者入驻,共同打造‘小禾洞’这一区域品牌,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特色产业的发展,为富民兴村提供了强劲动力。小禾洞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1年的6000元提升至2023年的22万元,今年有望突破50万元。
“即便驻村结束,也要给小禾洞村留下源源不竭的产业原动力。”在薛刚看来,小禾洞村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紧紧抓住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培育契机,未来的小禾洞村必将不断刷新乡村面貌,焕发出全新活力。
惠州日报记者陈春惠 实习生刘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