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佐坑村周伟浩:助村探出“生态+产业”乡村振兴新“稻”路

原标题:

惠东县宝口镇佐坑村驻村第一书记周伟浩

助村探出“生态+产业”乡村振兴新“稻”路

  收割早稻、抢种晚稻、加工大米……近段时间,周伟浩格外忙碌。2021年,在惠州市代建项目管理局工作的周伟浩,成为派驻惠东县宝口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兼佐坑村第一书记,这位从小在城市长大、未曾下过田的“80后”,在短短3年时间里,坚持边学边干,逐梦沃野,成为了村民致富的带头人。

  驻村以来,周伟浩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用好各方资源,推动佐坑村党总支领办惠州市源尚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打造水稻种植全产业链,3年来产出并销售大米187.3万元,帮助村集体每年增收16万元,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的乡村振兴新“稻”路。2023年,佐坑村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2024年入选广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这个昔日偏僻的小山村正在实现美丽蜕变。

周伟浩使用植保无人机开展飞防作业。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打造惠东县首个粮食生产全产业链合作社

  “江源古村,淳净佐坑”。位于莲花山支脉乌禽嶂山下的佐坑村,是东江一级支流西枝江发源地,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环境很好,但村子里没什么人气,不少耕地都撂荒了。”这是周伟浩对佐坑村的第一印象。

  “我们村离县城90多公里,比较偏僻,交通不便,大家普遍外出,留不住人。”佐坑村党总支书记徐汉忠介绍,全村户籍人口2200多人,常住人口只有250人左右。

  如何结合实际、立足资源优势,蹚出一条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经过深入调研和外出学习,周伟浩和村党总支一起规划了一条“生态+产业”的发展路径。

  2022年初,以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为契机,佐坑村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200多亩,采用“村集体经济联合社+企业+农户”的模式,牵头领办惠州市源尚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同时,周伟浩积极向市人大及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成员单位争取帮扶资金110万元,用于支持村集体经济联合社购买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农机设备入股合作社,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及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等。

  但早稻收成后,新情况出现了。“60多吨稻谷,人工晒干不现实,可宝口周边没有烘干的厂家,最后拉到70公里之外的汕尾海丰才烘干。”周伟浩说,这让大家意识到,想要发展水稻产业,得把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做起来。

  为此,周伟浩广泛了解各方面政策,积极申请各级资金支持,在佐坑村建成约2000平方米集水稻育秧中心、稻谷烘干中心、大米精加工车间和仓库于一体的生产基地,打造了惠东县首个粮食生产全产业链合作社。

  生产出来的大米如何走向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结合佐坑村是西枝江源头、穿山甲栖息地的地理优势,将佐坑村的原生态和大米价值绑定,打造‘江源大米’特色品牌。”周伟浩介绍,目前“江源大米”已在深圳、惠州等地上市销售,颇受消费者欢迎,荣获2023惠州制造名优新特产品展销会特色食品金奖,被认定为2024年“惠东特色旅游商品”。

  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撂荒耕地复耕1550亩

  最近,佐坑村400亩秧苗刚插好,遇上雨水频繁,受聘于惠州市源尚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村民徐荣生时常到田间查看秧苗情况,并及时补种秧苗。“有了这个合作社,我们把田租出去,还能在这里工作,既有租金又能领工资,比以前自己种田好多了。”徐荣生说。

  “村里成立合作社,发展水稻产业,带动效益非常明显。”徐汉忠算了一笔账,2023年,合作社实现纯收益40万元,助力村集体增收16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带动农户租金收入2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45个,带动村民就业增收60万元。

  不止于此,合作社通过提供育秧、打田、机插机播、统防统治、机耕机收、烘干储存、加工包装等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推动佐坑村及周边镇村撂荒耕地复耕1550亩,促进水稻规模化生产,有效解决了山区开荒整地难度大、小农户种田负担大等问题。这一做法于2023年被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征集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今年7月,合作社被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乡村振兴局评为“广东省十佳粮食安全守护主体”。

  关爱五保老人、资助困难学生、慰问困难群众、协调乡贤及社会力量支持村里公共事业……在推动佐坑村产业振兴的同时,周伟浩还积极为群众办实事,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驻村3年,老百姓都知道村里有个“爱种田又热心的周书记”,周伟浩也把佐坑村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3年我的车跑了9万公里,大部分都是为了佐坑跑的。”

  如今,周伟浩驻村期已满,但他坚信:“只要朝着既定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佐坑村的发展会越来越好。”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编辑:罗秋玲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