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员青年志愿者提着垃圾袋,沿着西枝江平潭段巡河护河,然后将垃圾分类投放到对应的垃圾桶;检察院向文身场所经营者发出劝导书、对未成年人发出倡议书,禁止未成年人文身行为发生,号召社会各界一起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法治副校长向师生讲解《民法典》和宣传新型毒品危害,提升公民法治素质、道德素养和禁毒意识。
这些都是惠阳区开展“用法治方式规范公民行为习惯养成”活动的场景。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的工作部署,惠阳以“1+9”为主要内容,即通过实施民法典的普法宣传活动为总统筹,以民法典的各种要求来规范、引领市民的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以与群众生活紧密联系的疫情防控,野生动物保护和生物安全,遵守交通规则,培养垃圾分类习惯,制止餐饮浪费,防止高空抛物坠物,文明养犬,守护淡水河,倡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信守法等9个方面具体内容为切入点,全面提升惠阳公民法治素养。
惠阳交警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劝导活动。
河小青守护淡水河一泓碧水
每周六下午,惠阳精致志愿服务队副队长伍美连都会跟女儿伍敏芝到淡水河边参加“河小青”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她们身穿志愿者马甲,手持垃圾夹,一边巡岸向路人发放环保宣传资料,一边拾捡河岸边的垃圾……
在惠阳淡水,自2018年“河小青”志愿服务活动上线以来,一对对亲子志愿者构成淡水河边一道靓丽风景……在他们的守护下,淡水河畔的垃圾越来越少,河水也越来越干净。
在惠阳境内另一条主要河流——西枝江,一群“河小青”协助河长开展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今年3月,平潭镇团委联合党建办、党群服务中心、社工、团员青年志愿者开展“河小青”“垃圾分类”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他们提着垃圾袋,分工合作、巡河护河,将散落在岸边的塑料袋、瓶罐等垃圾清理干净,并分类投放到对应的垃圾桶。
惠阳开展全国交通宣传日活动,宣传交通文明出行。
多部门联动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禁止为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文身极有可能影响你未来的求学、社交、工作甚至婚恋,阻碍你的发展。”针对未成年人文身行为,今年3月,惠阳区人民检察院分别对辖区内的文身场所经营者发出劝导书、对未成年人发出倡议书,并与区公安分局、区教育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团区委、区卫健局、区妇联等有关职能部门达成联签协议,合力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在放学高峰期,惠阳交警联合区教育局、区城管执法局,与学校老师、家长交通义务宣传员等携手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常在”交通安全宣传劝导活动,向过往群众介绍“一盔一带”的重要意义。同时,在学校周围劝导交通违法行为、发放交通安全宣传资料,并重点对驾驶摩托车不戴头盔、驾乘汽车不使用安全带、乱停乱放车辆等违法行为进行现场教育,让其签署保证书,提醒广大家长和孩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安全文明出行。
区检察院发出劝导书,禁止为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
以案释法巡回审判开展普法宣传
在三和街道铁门扇小学,“用法治方式规范公民行为习惯养成”专题讲座暨禁毒宣传活动在这里举行,旨在推动法治建设和无毒校园建设,进一步提升公民的法治素养、道德修养和禁毒意识。讲座以《民法典》和新型毒品讲解为核心,从与群众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防控疫情、遵守交通规则、培养垃圾分类习惯、制止餐饮浪费以及防止高空抛物等方面切入,向全体师生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述新型毒品的危害和防范要点,号召学生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和禁毒防范先锋。
惠阳依托区普法讲师团、法学会、法治副校长、村(社区)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等法治人才资源,常态化开展“法德大讲堂”,以宪法、民法典及8项具体内容为宣讲重点,在各镇(街)、区直和驻区各单位、学校、企业、村(社区)每年至少开展2堂以上“法德大讲堂”活动。
同时,依托新春“千人百场”送法律服务进基层、普法·公共法律宣传周、宪法宣传周三大主题活动,在车站、广场、公园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集中开展法治宣讲活动。按行业管理(指导)原则,惠阳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在商超、站场、药店、宾馆、饭店、医院、公园、广场、办证大厅等重要场所滚动刊播法治内容。
以案释法、巡回审判是惠阳普法宣传重要内容之一。惠阳区人民法院将选取与市民行为习惯养成相关的案件,将庭审搬到村(居)、学校,让市民从身边人身边事中接受法治教育,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此外,法治文化项目将纳入公共文化服务常设项目,依托百姓欢乐舞台积极开展快板、小品、歌唱等法治文艺演出、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每个镇(街)每年至少开展1场含法治文化类节目的演出或提交至少一个法治文化作品。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黄尉宏 通讯员张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