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烈吴石云孙子吴建辉传承红色基因推动乡村振兴

原标题:

先烈吴石云孙子吴建辉传承红色基因推动乡村振兴
秋长双田村将开发“红色+绿色”旅游路线

  从秋长街道周田村鸡心石水库旁一条蜿蜒的村道进去,一路青山绿水,空气清新宜人。随着两侧的山岭逐渐消失,进入一处视野开阔的平坦之处,双田老屋就在这里,背后山峦叠翠,屋前溪水环绕,田里三五村民在劳作,颇有世外桃源的意境。

  勇于牺牲,是双田这个革命老区一代代人传承不息的红色基因,已经融入了双田人的血脉之中。“这是双田村革命烈士纪念碑,刻有爷爷吴石云的名字。他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但我们一直缅怀包括他在内的双田革命烈士。”吴石云的孙子、双田村村委会副主任兼治保主任吴建辉说,双田生态环境优良,已经完成了村庄规划,正在接洽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整合村中农田荒地有序流转,以推进规模化耕种,未来要打造集红色文旅、农耕文化体验于一体的青少年研学教育基地。

  家中珍藏爷爷革命烈士证明书

  1938年10月,日军从大亚湾登陆,进犯惠州。同年12月,中共惠宝工委在秋溪乡(今秋长街道)周田村成立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之后深入周边村庄发动群众,宣传抗日。双田村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于1939年成立双田村党支部,组织了读书会、妇女会、夜校和自卫队,肩负起了抗击日寇、保卫家园的使命。

  1945年5月、6月间,日军得到情报,误以为东江纵队司令部进驻在周田,但实际情况是东江纵队江南指挥部在周田村驻扎3天就撤离了。日军调集了2000多兵力,分9路包围周田村,企图剿灭东纵司令部。

吴建辉展示珍藏的爷爷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在惠阳活动的东江纵队一个小队与当时秋溪乡600多名民兵进行反包围战略,伏击日军。双田村自卫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遭到从镇隆、麻溪、双田进犯周田的日军伏击,奋力抵抗、顽强还击,但由于敌众我寡,吴仕珍、吴亚梅、吴石云、卢其昌、吴仕林5位双田自卫队员在战斗中牺牲。因牺牲的地方在坭禾堂,村民称他们为“坭禾堂五英烈”。

  牺牲的五名烈士之一的吴石云,是吴建辉的爷爷。“爷爷牺牲时,父亲还在娘胎,成为遗腹子。”吴建辉说,家里一直珍藏着爷爷的《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和《革命烈士证明书》。距离村委办公楼没多远,一座位于半山腰的泥砖房,门框上钉着“光荣烈属”的牌子,见证着双田村的红色岁月。

  据统计,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共有57位双田儿女参加革命,其中12人英勇牺牲。1989年,双田村在村口的山坡上修建了“双田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上镌刻着12位双田英雄的姓名,吴石云是其中之一。

  正接洽有实力企业共同开发双田村资源

  与秋长多数村庄相比,双田村属于发展较为滞后的村庄,没有工业,只有青山绿水间的乡村美景。每逢周末或节假日,这里成为不少都市游人前来徒步、骑行的地方,宁静的乡村一下变得热闹起来。

  这对于双田村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在吴建辉看来,要实现双田乡村振兴,关键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合作开发,挖掘好双田村的红色资源和原生态田园风光。“发展建设好双田,就是对革命烈士的最好纪念。”吴建辉说。

  在双田村村庄规划中,提出了双田村的发展方向,通过整合村中农田荒地有序流转,以推进规模化耕种,未来要打造集红色文旅、农耕文化体验于一体的青少年研学教育基地。

  因双田村位置较为偏远,出入不便,在三四十年前,村里的年轻人陆续外出务工或外迁,住在村里的人口数量逐年减少,原来上千人的村子,最少的时候只剩下五六十人,是典型的“空心村”。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进村山路铺上了沥青。部分外出的村民陆续回乡创业,主要从事酿酒和蔬果种植。原来的泥砖房也改建成现代小洋房,外出村民节假日纷纷回到村里度假。

  吴建辉说,村里有耕地1200亩、林地1.73万亩,还有丰富的牛大力、五指毛桃等中药材资源,目前正在接洽有实力的企业,共同开发双田的资源,要将红色文化和农耕文化相结合,开发“红色+绿色”旅游路线,吸引更多人到双田。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黄尉宏 通讯员颜海资

编辑:洪东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