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7项非遗走进区第五中学
看非遗表演 品非遗美食 学非遗技艺
惠州日报讯 (记者许文昌 通讯员卢嘉敏)精彩有趣的凉帽课堂、威风凛凛的舞麒麟、独具特色的非遗美食……日前,2023年惠阳区“非遗进校园”宣传展示活动走进惠阳区第五中学,通过现场观摩、参与制作等生动形式让非遗走进课堂,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做传统文化的推广者、践行者。
学生们围观沙田舞麒麟表演。 惠州日报记者许文昌 通讯员卢嘉敏 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承载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惠阳历史源远流长,勤劳智慧的惠阳人民创造了许多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的传统文化,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惠阳区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9项,其中,惠阳皆歌、淡水客家凉帽制作技艺、黄金酥丸制作工艺、客家酿豆腐制作技艺4项为省级非遗项目,另有沙田东澳舞麒麟、客家九大碗等市级非遗项目15项。
“同学们,将竹条交叉形成对角……”在互动体验环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淡水客家凉帽制作技艺传承人陈瑾瑜走进课堂,给学生讲解淡水客家凉帽的历史渊源和制作工艺,并手把手指导学生体验,让他们在欣赏、体验中了解惠阳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亲身体会过后才感受到制作一顶凉帽是多么不容易。”高二(12)班学生王晓珠高兴地展示刚刚制作完成的凉帽工艺品。
学生学习制作客家凉帽工艺品。 惠州日报记者许文昌 摄
“以前只是听说舞麒麟,没想到今天能在校园亲眼看到,真是非常震撼!”正在围观市级非遗——沙田舞麒麟习俗表演的高二(7)班学生刘铭惠与同学们被这一精彩的传统技艺所折服,纷纷鼓掌喝彩。
此次活动由惠阳区文化馆、惠阳区第五中学主办。其间,客家凉帽、黄金酥丸、舞麒麟、客家大笼粄、客家喜粄、客家咸鸡、连和月饼共7项惠阳非遗项目走进校园,通过非遗展板展示、非遗技艺活态体验、非遗美食品鉴、非遗节目展演等形式,让学生们全方位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现场气氛热烈。
接下来,惠阳区将深入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走深走实,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提升莘莘学子的文化自信,让“非遗之花”在校园落地生根发芽,绽放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