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平潭镇凌屋排村严杰宽返乡搞农业
带动村民复耕复种500亩撂荒地
从15岁外出求学、参加工作、成家立业,到41岁重返乡村,深耕农田、带动村民……在村民严杰宽的带领下,惠阳区平潭镇凌屋排村荒地变良田,村民纷纷种上稻谷、番薯、香蕉等农作物,偏僻的村庄一到节假日迎来不少前往度假的城里人。“乡村大有可为,农村也是广阔天地。”严杰宽说,在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等利好背景下,他对联农带农促发展更有信心。
严杰宽介绍试验田里种植的新品种水稻。
免费帮村民盘整土地
严杰宽是一个普通的村民,却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他毕业于惠阳师专,在国内办过驾校培训,曾到国外经商搞贸易……“人在外待久了,会越来越思乡。”走南闯北的严杰宽眷恋家乡,回到惠州后还在消防队伍里历练过。2020年,他不顾父母反对,决定回村创业,“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现在国家的惠农政策越来越好,扎根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大有可为。”
凌屋排村地理位置偏僻,村民们从改革开放之初就陆续外出谋生、定居在外,村里常住人口不多,大多是中老年人。看到村庄里大片田地撂荒,严杰宽心情复杂:“村庄生机盎然才能振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为鼓励村民把撂荒田地利用起来,他甚至免费帮村民盘整土地、赠送秧苗,并承诺愿意收购粮食来为农户兜底。
起初,村民们心生疑惑:哪有这样的好事?有人跃跃欲试,有人继续观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严杰宽踏实肯干,身体力行,穿梭在田间地头,守晒禾坪边晾晒稻谷,招引一波波外来游客开车进村……村民们开始相信:他搞农业,是认真的。
村民看在眼里,信任也在心底。有人不懂农业保险,他给解疑答惑;有人担心水源问题,他协助申请农机设备……严杰宽在村里的号召力逐渐增强。75岁的村民凌国君说:“大家看到村容村貌的改变,就决定跟着干了。”在严杰宽的带动下,4年来,凌屋排村有500亩撂荒地复耕,粮食收成逐年增加。
帮扶加持,探索三产融合路
“这块是我们的试验田,种水稻的新品种;这块地我们试种一种非常香甜的番薯,如果试种效果好,就在村民中推广。”日前,严杰宽走在田埂上一一向记者介绍。
严杰宽说,好风凭借力,回乡创业这几年,遇到了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和科技特派员的帮助,让他干得更起劲。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人事处处长、党委委员朱柳单是驻惠阳区平潭镇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队长。在日常下乡工作中,该团队跟驻平潭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一起,将技术链接到村里,帮助当地增收致富。
时任平潭镇挂职党委副书记兼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孙国光了解到凌屋排村有这样一个返乡新农人,便主动找到严杰宽询问有什么难处,可以助其带动乡村振兴工作。
“有政策的扶持,也有技术上的支持。”严杰宽说,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科技特派员团队的帮助下,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送来了优质水稻种子,还在有机肥、农药方面给村民送来帮助。目前,他们联合为凌屋排村农产品设计形象包装等。接下来,严杰宽还想加大养殖力度,开设家庭农场、导入更多农耕体验,带动村民参与进来,推动三产融合。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李芳娟 通讯员李正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