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分类更容易!惠阳首批垃圾分类科普设施投入使用

  住在惠阳淡水坝尾社区的居民最近发现了,沿淡水河一侧的绿化景观带和沿河步道有了新变化,色彩鲜明的四色垃圾分类跑道、活泼有趣的垃圾分类科普设施给这片堤岸绿带增添不少亮色,原本普通的绿化景观带瞬间化身成为一个绿色环保知识小宝库。这些新增的设施就是惠阳区打造的首批垃圾分类科普设施,也是惠阳区深入推进垃圾分类知识和理念深入人心的具体实践与探索。

  室外有阵地 垃圾分类知识“润物细无声”

  伴随着惠阳区首批垃圾分类室外科普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形象、立体、生动的宣传形式和内容立即获得了市民的认可、点赞。坝尾社区居民唐连英说,这一带沿河步道,周边居民平时都爱来这散步吗,大家看到美观的垃圾分类知识科普设施,都称赞不已。“原来自己对四类垃圾具体如何分类不太清楚,现在每天走这条路,每天看一遍,自然而然都记住了。”她说,耳濡目染间记这些知识就容易多了。

  “在保留原有绿植景观的基础上,通过植入垃圾分类的元素,让居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能够亲身去沉浸式体验垃圾分类。”惠阳区环卫事务中心垃圾分类中心副主任郑远桂告诉记者,首个垃圾分类室外科普阵地设有垃圾分类四色步道、雕塑景观牌、科普宣传牌、打卡标识牌和猜猜转转乐等景观和互动道具,居民过来散步时,处处是景,处处可见垃圾分类知识。百米的四色步道上,清晰显眼的各类垃圾图标布满了整条跑道,打卡标识牌前可与活泼可爱的垃圾分类吉祥物合影,原本单调的凉亭立柱上,也喷涂上了多彩的垃圾分类图画。

  室内有展馆 图文视频+游戏互动涨知识

  传播垃圾分类知识,不仅有室外阵地,在位于沙田镇的惠阳环境园低碳馆内,垃圾分类展区也开始发挥作用。

  步入低碳馆垃圾分类展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型的曲面大屏,大屏上《人类在困扰》的宣传片,以声、光、电结合的表达形式,展示了垃圾不分类,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如何遭到破坏的故事。

  “为了贯彻国家、省、市提出的建设一批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的工作部署,惠阳着力去打造一个室内的宣传馆。”郑远桂介绍,低碳馆内的垃圾分类展区共分为“地球在生病、先行有示范、中国在行动、垃圾分类的意义、垃圾分类方式和互动游戏”6大板块,通过图文、视频形式,能够帮助参观者了解到实施垃圾分类的紧迫性、发达国家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发展历程、我国垃圾分类工作的发展历程、垃圾分类的意义、垃圾分类的方式等知识。此外还有垃圾分类射击游戏机,通过互动娱乐的方式,进一步帮助参观者更轻松掌握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依托垃圾分类宣传馆,常态化组织居民来参观、学习、体验,不断促使大家改变意识,从‘要我分类’变成‘我要分类’,让更多市民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列中来。”郑远桂表示,惠阳环境园既是处理生活垃圾的一个终端,也是一个最好的垃圾分类科普基地,在这里,既能亲身去参观垃圾终端处理的整个过程,又能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科普教育,从而打造成为一个一站式的参观学习教育基地。

  惠阳区首批垃圾分类科普设施的投入使用,为市民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途径,让垃圾分类知识变得更加亲民。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分类能力,更是为惠阳区打造绿美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图 惠报全媒体记者李芳娟

编辑:洪东晗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