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与深圳多地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跨城通办”

原标题:

惠阳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召开
惠阳与深圳多地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跨城通办”

  11月21日,惠阳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召开,会期1天。会前,惠阳区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工委主任肖德辉专题讲授《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当天上午,会议审议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在惠阳区实施情况的报告、审议关于检查《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在惠阳区实施情况的报告;当天下午,会议审议人事免职事项、审议个别市十三届人大代表辞职事项、审议个别区六届人大代表辞职事项、审议区六届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开展市人大代表述职评议。

  全区粮食种植面积维持在11万亩以上

  惠阳区人大常委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执法检查列入2024年工作要点,8~10月组织开展了执法检查前工作部署、法律专题讲座、实地检查、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和征求代表意见建议等,深入检查惠阳贯彻实施农业法情况。

  从执法检查情况看,惠阳农业农村形势持续向好,农业法在惠阳得到全面有效实施,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完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保护和合理利用种质资源、保护农业资源环境、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保障农民权益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惠阳区在2012年开始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建设高标准农田11.21万亩,持续推进中小型水利灌溉区建设和改造,建设粮食生产急需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全面落实种粮发放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政策,全区粮食种植面积维持在11万亩以上,总产量维持在4万吨以上。2023年起,惠阳推进土地托管服务,推动“小农户”在“耕、种、防、收”各环节积极参与生产托管,推进了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与此同时,惠阳在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城乡融合发展、依法治农、监督管理等方面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执法检查组提出六方面建议,包括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农业法、建立和健全支农投入长效机制、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稳定粮食生产和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及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其中在建立和健全支农投入长效机制方面,建议积极推进资金优化统筹,有效整合支农资金,明确资金扶持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惠阳区人大代表黄小文说,惠阳有很多特色农产品,如镇隆荔枝、永湖吊沥茨菰、沙田桔塱茶等,应大力培育创立品牌产品,让老品牌焕发新活力,成为助力“百千万工程”强村富民的有力举措。

  惠阳区人大代表林宏华说,农业企业购买了农业保险,因天气原因农业设施受不同程度损毁,保险理赔响应慢,而农业企业为了及时恢复生产,往往会因赶修设施未能及时定损,希望保险部门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理赔方案,方便企业尽早复产。

  建议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尽享

  《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执法检查也是2024年惠阳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要点之一。今年8~10月,惠阳区人大常委会组织执法检查组对惠阳贯彻实施《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检查。

  从执法检查情况看,《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在惠阳得到了有效实施,对改善营商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惠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编制《惠阳区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性政策文件,推动惠阳优化营商环境举措不断迭代升级。

  惠阳积极推广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通办”“一窗通取”服务,持续推进“住改商”登记改革,将四类行业不作为限制类(住宅小区除外)给予办理登记。推进高频事项“跨域通办”,与深圳多地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跨城通办”,与深圳坪山区、龙岗区实现“跨市办电”合作。推动国企成立科创产业母基金,重点投向新兴产业。落实70%以上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工业项目,实行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等供应机制,降低工业企业用工成本。

  对照《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具体规定,对比先进地区营商环境的质量水平,对标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总体要求,惠阳还存在政务服务水平尚有提升空间、要素支撑有待进一步强化、制定的惠企政策推广不足等问题。

  执法检查组提出四方面建议,主要是聚焦目标任务,提高优化营商环境思想认识水平;聚焦政务环境,着力在优化服务、政策保障上下功夫;聚焦优化要素环境,着力解决企业发展难题;聚焦法治惠阳建设,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其中,在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上,建议明确产业用地全周期管理牵头部门,探索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项目招引、征地、供地、建设和监管的全流程有机融合,推进土地供应事前定标准、事中作承诺、事后强监管的生命周期管理。

  惠阳区人大代表张明智建议,政务服务应进一步公开透明化,如审批受理容缺制度,应制定容缺事项清单并公开,对审批过程中属于容缺的证明材料,可由申请人作出书面承诺限时补交,先给予办理证照。

  惠阳区人大代表董亚洲、郑昌明建议,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尽享,让“政策找企业”,让企业“一次也不用跑”,享受政策红利。同时,对企业轻微违法行为,应加大服务力度、体现执法温度,避免重罚轻管、机械执法、一罚了之等简单执法,建议柔性执法,给予企业整改机会,这样有利于让越来越多企业对在惠阳长远发展更有信心。

  惠州日报记者黄尉宏 通讯员宾善立

编辑:洪东晗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