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晚造“巨型稻”开镰
植株高大产量更高,稻田还适合发展稻渔综合种养
惠州日报讯 (记者黄宇翔)近日,记者在龙门县龙田镇邬村村看到,位于该村的龙门县鸿远种子有限公司成功引种的“巨型稻”迎来收割。在试种田里,来自龙门县的近20个家庭体验了收割的快乐。
试种田里,一片植株高大的“巨型稻”映入眼帘,长而饱满的稻穗随风摇曳,生机盎然。“‘巨型稻’是运用传统育秧技术培育而成,为非转基因水稻。”据龙门县鸿远种子有限公司负责人邬宝华介绍,该公司引进试种的“巨型稻”品种共有6个,目前有两个品种在龙门试种成功,分别为“巨型稻”6号与“巨型稻”8号。“巨型稻”8号品种植株高约1.7~1.8米,“巨型稻”6号植株高约1.6米。虽有“身高”差距,但两者产量基本接近。
家长带着孩子到田里体验收割“巨型稻”。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龙融心 摄
“巨型稻”,顾名思义其特点为“巨”,主要体现在植株与产量上,就是比一般的稻子形状要高大、产量要高。记者了解到,该企业今年4月首次引进试种约4亩“巨型稻”8号品种,经过约130天生长期后,于今年8月份进行早造水稻收割。当前迎来的,正是晚造“巨型稻”的成熟收割期。
据了解,在晚造试种上,龙门县鸿远种子有限公司分别种植了“巨型稻”6号和“巨型稻”8号各1亩。两个品种的亩产量大致在900公斤,经济效益比普通水稻高出30%~40%。“巨型稻”除了具有高产的特点外,因其根系较深,还非常便于增加稻田蓄水深度,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形成立体农业发展模式。
“‘巨型稻’个子巨大,禾下可乘凉,为水产与蛙类等动物提供荫凉栖地。”邬宝华表示,正因为“巨型稻”植株够高,不会被鸭子误食,因此非常适合开展稻田高效生态种养,发展立体农业模式,大幅增加农田的产出,既高效优质,又生态环保。
下一步,该企业将进一步探索发展“鱼稻”“鸭稻”等种养结合的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做到“一亩多用”,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及经济效益。
龙门县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说,该县“巨型稻”试种成功收割,对于提升粮食产量和发展农业多样化有重要意义,进一步推动“禾下乘凉”梦落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