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蓝田:利用撂荒地连片种植甘薯苗促产业发展

原标题:

龙门蓝田瑶族乡全面盘活撂荒耕地

连片种植甘薯苗促产业发展

  春风和煦,阳光明媚,位于惠州北部的龙门县蓝田瑶族乡新星村140多亩优质甘薯种苗生机勃勃,此前的连片撂荒耕地变成绿意葱葱的种苗基地,从这里培植的种苗,将卖向全国各地。

  “5年前,这里还是因闲置而杂草丛生的连片撂荒耕地,从去年开始复耕复种,所种优质甘薯种苗已收成几次,增加了村集体和村民收入。”蓝田瑶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刘党明说。

  记者走访了解到,近年来,蓝田瑶族乡因农村劳动力匮乏、复耕意愿不强等原因,出现了大量的撂荒耕地。2020年,蓝田瑶族乡有撂荒耕地面积1400多亩。

  如何盘活闲置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对此,蓝田瑶族乡党委、政府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契机,多措并举,让昔日“沉睡”耕地焕发新生机。

  蓝田瑶族乡推行土地集中流转,严格贯彻落实相关耕地保护和用途管制政策,加强宣传促进限期复耕,村民不愿自主复耕的可以委托代耕模式。

  2023年6月,社前村与新星村作为“先锋队”,与各村民小组签订代耕协议360亩,两年内由村委统一代耕,村民不收租金,两年期满后,如村民有复耕意愿的,可自行复耕。目前,蓝田全乡已完成代耕面积约220亩,流转复耕930亩。

村民在种植甘薯。 惠州日报记者李松权 罗剑业 肖泓 摄

  在此过程中,《蓝田瑶族乡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奖补项目实施方案》出台,充分挖掘社会慈善资源奖励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在蓝田瑶族乡党委、政府的积极争取下,2023年,市交投集团定向捐赠28.64万元奖补资金,以先种后奖补的方式鼓励企业、种植户、村民积极复耕复种。

  “蓝田还积极引入企业力量解决撂荒耕地痛点。”驻蓝田瑶族乡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邱欢介绍,近年落户蓝田瑶族乡的惠州市耘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甘薯等粮食种苗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因长期缺乏田间扩繁基地,导致种苗产能受限,制约该企业发展。蓝田瑶族乡借助“百千万工程,龙门工会在行动”活动,积极推进连片农户将土地流转为种植园基地,建立“工会+村委+企业+农户”四方互助模式,由村统一流转土地,工会组织认耕,种苗企业代耕,带动种苗产业发展和扩大。

技术人员培育甘薯种苗。 惠州日报记者李松权 罗剑业 肖泓 摄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经长期调查研究并结合地方发展实际,蓝田瑶族乡党委、政府引进惠州市耘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并启动甘薯脱毒组培苗培育基地建设项目,将闲置的到流小学旧校舍改建成一个集病毒检测室、缓冲车间、操作准备室、无菌操作车间、种苗培养室及练苗室等功能于一体的甘薯脱毒组培苗生产车间。

  未来,蓝田瑶族乡将继续大力在其下辖7个行政村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全面盘活全乡撂荒耕地,主要种植甘薯脱毒组培苗,形成规模化、产业化,促进当地产业发展。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