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全力打造产城融合兴旺县城

原标题:

兴产业、促融合、增福祉
龙门全力打造产城融合兴旺县城

  开展招商引资增强产业支撑力、完善市政基础配套设施、强化公共服务供给、整合资源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近年来,龙门县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幸福示范县,奋力打造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一座生态“高颜值”、发展“有朝气”的现代化城镇正发生美丽蜕变。

  作为首批入选全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当前,龙门以打造产城融合兴旺县城为目标,着力提升产业承载能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产业平台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化提升基础设施,增加优质服务供给,辐射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同时,全力办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民生实事,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聚力兴产业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龙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深圳都市圈,毗邻广州都市圈,坐享珠三角核心区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双重红利,生态优美,交通便利。近年来,龙门县积极响应省委“1310”具体部署,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加速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坚定不移地壮大实体经济。

龙门工业园是承接产业转移、增强县城产业支撑力的重要载体。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龙门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上,龙门提出聚焦重点领域、盯紧关键环节,全力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落地落实、见行见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龙门实践注入强劲动力。其中,在聚力发展产业方面,要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深入实施融深融湾行动,切实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龙门县一直坚持把龙门工业园作为壮大县域经济“主引擎”“主平台”“主战场”,并将该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增强县城产业支撑力的重要载体,发挥好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通过优化园区布局,打造优越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众多优质企业入驻。如今,龙门工业园初步形成功能性薄膜新材料、厨具智能制造、装配式建筑等产业集聚区,新增一批项目动工建成投产,新培育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在政府部门支持帮助下,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同时,龙门工业园坚持软环境和硬环境并重,建好用好公共服务中心、双创大厦及人才公寓,提升园区精细化运营管理水平,完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布局,营造“近悦远来”的创新创业环境。

  今年,龙门县秉持“向新而行”理念,继续发挥惠州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龙门片区带动作用,积极主动承接珠三角优质产业转移,着力培育壮大医药与生命健康、新一代电子信息、前沿新材料产业集群,推动装配式建筑、新材料、新型储能、厨具设备等产业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并探索发展低空经济。

  聚力促融合

  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

  过去一年,龙门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为推进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建设,龙门投入10.42亿元完成人民公园等22宗项目建设。在乡村建设方面,龙门深入推进国家农村宅基地“两项试点”工作;全县已完成32个行政村村庄规划方案修编;建设“四小园”392个;永汉镇顺利完成美丽圩镇省级典型镇建设。如今,龙门全部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实现“10万+”,其中106个村突破“20万+”。

  中国共产党龙门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提出,要聚力促融合,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抓实农村改革各项重点任务,建立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推进机制,充分释放县镇村发展活力潜能。

  一方面,当前龙门正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今年拟投入5.15亿元实施县城补短板强弱项项目9宗:稳妥引温泉入县城,县城供地热水建设工程进度57%;升级改造县城老旧街区,激发县城商贸活力;在龙城街道谷行街和城东路,龙门县古城街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火如荼进行。在大力推动旧城区改造的同时,龙城街道还持续推动“六乱”整治,扎实推动市容市貌治理,常态化开展背街小巷卫生治理工作,不断提升城镇风貌颜值。

  另一方面,龙门正着力全域建设美丽圩镇。坚持“抓两头促中间”“一镇一方案”,抓好“1+4+1”典型镇和重点提升镇建设,实施微改造精提升,增强小镇辨识度,狠抓“六乱”治理,塑造有特色、有主题的靓丽圩街面貌。

  自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永汉镇启动了多项品质提升改造工程。其中,增龙路段创新打造的“猫街”尤为引人注目。如今,圩镇街道两旁,一个个憨态可掬的猫形塑像栩栩如生,不仅为永汉镇增添了新的街景风貌,更成为游客拍照留念的网红打卡点。通过特色街道的品质改造升级,永汉镇不仅实现了沿街管理有序、立面整新,还全面提升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

  聚力增福祉

  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落脚点是为了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过去一年,从县城水厂的升级改造,到推进龙门中学的升级改造;从龙门县总医院急诊急救“五大中心”的建成启用,到更多民生实事的扎实推进……龙门县将办好民生实事、保障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以实实在在的成果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书写了一份成果满满的民生答卷。

  中国共产党龙门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提出,要聚力增福祉,加快实施民主和民生领域改革,完善全民参与改革、支持改革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为了让孩子都能“上好学”,龙门发挥教育集团作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缩小城乡、校际的教育差距。10月30日,中山纪念中学教育集团龙门县高级中学揭牌仪式举行,全国名校中山纪念中学与龙门县高级中学全面建立托管帮扶机制。通过中山纪念中学的帮扶,让更多的龙门孩子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也可全面提高龙门县高级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带动全县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不断推动龙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为了让群众能享受优质医疗,龙门依托县域医共体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加快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并通过加大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与省市三甲医院跨区共建临床专科18个。此前,在第八届“县域医疗榜样力量”系列评选颁奖典礼上,龙门县总医院荣获“医共体建设标杆奖”。

  根据部署,接下来,龙门将狠抓新型工业化,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和园区争创省级高新区,实现以产兴城。同时,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质效,建好医院,办好学校;大力提高居住环境水平,加快创建省园林城市;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县城综合承载力,吸引更多人到县城生产生活,实现以城聚人。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编辑:洪东晗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