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位单亲母亲的故事 诠释新时代惠州女性的真善美

[报料热线] 2831000

  美丽半边天,巾帼绽芳华。今天,我们一起倾听几位单亲母亲的故事,她们或经历婚姻变故,或与爱人生离死别,但依旧持家有道、育儿有方,甚至打拼出一片事业天地。生活以痛吻她们,她们却温柔待之,力所能及地从事公益帮助他人,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惠州女性的真善美。

  人物1

  魏秋莲:诚信经商爱做公益

  

魏秋莲给环卫工人赠送酥饼。

  “这批惠州手信请帮忙赠送给志愿者们,以表心意。”3月5日,为支持惠州市红棉慈善会举办的学雷锋日志愿者交流分享会,红灶坊(惠州)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魏秋莲找到该慈善会,赠送一批爱心酥饼。

  捐资助学、宴请环卫工人吃年饭、慰问“好人”代表、帮扶单亲贫困母亲、送抗疫物资……多年来,魏秋莲热心公益,尽己所能帮助他人。

  公益慈善对魏秋莲来说是一场修行,诚实守信是她的人生信条。从花季雨季开始创业,她凭着巾帼不让须眉的劲头,勇于开拓,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从深圳到惠州

  诚信经营每一单生意

  个子不高,说话直率,凡事亲力亲为,做事风风火火,这是魏秋莲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

  魏秋莲出生于河源龙川一个小山村的贫困农家,8个月大时便失去母亲,与祖母相依为命。

  穷则思变。1989年正月,元宵节刚过,魏秋莲到深圳一家制衣厂打工,后在深圳街头开了一间公共电话亭。曾有一名建筑包工头在电话亭遗漏了十万元现金,魏秋莲发现后,及时联系失主“完璧归赵”。街坊们都对她拾金不昧的行为竖起了大拇指。从小店到小超市,魏秋莲的生意越做越大,她的家庭却遭遇不幸,与丈夫离婚,自己带着两个小孩孤身打拼。

  2015年,魏秋莲在惠城区水口租下几十亩土地,开了“红灶坊”生态农庄,经营得风生水起。除了吃饭的场所,周围则种上各种应季蔬果,养起鸡鸭鹅等家禽。“食品一定要健康、安全,大家才吃得安心。”

  农庄出品的菜,魏秋莲常亲自品尝,她觉得好吃就推出,不好吃就撤下。有一次农庄采购员买回200公斤草鱼,做成清蒸草鱼后,魏秋莲吃出泥腥味,于是立刻停止上桌,并叫人把这批鱼都放生了。“厨师说把这些鱼打成鱼肉丸就闻不出泥腥味,我说不行,即使亏本也不能影响产品品质。”

  2018年“红灶坊”生态农庄被惠城区妇联评为“巾帼创业示范基地”,魏秋莲也先后获得“广东省优秀企业家”“广东省诚信企业家”等称号。

  从农庄到食品厂

  惠州文化融入产品包装

  在惠州生活居住的魏秋莲发现没有合适的手信赠送外地朋友。2018年3月,魏秋莲成立红灶坊(惠州)食品有限公司,将惠州文化与美食融到一起,开发“一典心意”系列产品。她投入数千万元建无菌无尘无烟生产车间,严格把控原料来源。

  魏秋莲现已开发出10多种产品,每一款都选取惠州一处历史文化经典作为背景融入包装,产品的原料大部分选取本地特产,如黑糖提子酥中的黑糖来自博罗观音阁等。

  去年我市举办的“岭东雄郡 惠州有礼”——惠州手信产品征集及PK赛中,“一典心意”系列产品入围惠州手信50强。

  事业上,她巾帼不让须眉;生活中,她有一颗柔软善良的心。在一次返乡时,她看到家乡小学建好后没钱装修,便掏出38万元拿给校长,将教学楼装修一新。亲戚们说她“有些傻”,38万元可以在农村盖起一栋楼房了。她的儿子很理解:“我妈就这样的性格,她总想让身边的过得好。”

  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得知很多志愿者队伍紧缺口罩,魏秋莲通过人脉网络,购买了1000只口罩捐赠给抗疫一线。她得知惠州号召全市企业家驰援湖北一线防疫工作时,立马与相关单位取得联系,将500盒总价值约3万元的手信产品送往湖北荆州。惠州援鄂医疗队归来,她又带着满满一车手信产品,向英雄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魏秋莲认为,创业打拼以及从事公益活动,已是她的生活常态。魏秋莲的儿子大学毕业后随她定居惠州:“我很理解母亲的难处,希望帮助她把事业和家庭经营得更好。”

  人物2

  陈霞:“打铁女人”乐观向善

  

陈霞(后排左二)获颁牌匾。

  在外人眼中,她是个成功的企业家,创立广东省名牌产品“利达行”剪刀,产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40多个国家和地区;她还热心公益,参与公益活动上百场,捐助资金近30万元,志愿服务时长1600多个小时,被评为“惠州最美志愿者”……这些光环背后,她历经失去挚爱成为单亲妈妈、独自抚育幼子的艰辛和艰苦创业的考验。尝尽人生苦难,她依旧乐观自信,活出别样人生。

  剪刀店起家

  事业向好丈夫受伤去世

  出生于1971年的陈霞是福建省福州市江田镇人,18岁那年,她在外出找工作的路上与丈夫相识,并产生感情。1990年两人一起外出闯荡,在深圳坪地租下一套不足80平方米的民房,开办“利达行”剪刀店。两年后,二人在深圳购房买车,结婚生子。

  在两人的努力下,剪刀店的业务量猛增,夫妇俩开始招兵买马,并置地建起一栋住宅楼,做工人宿舍和仓库。公司的剪刀也由代理、贴牌销售转向批发。1999年,公司在广东市场站稳了脚跟,开始向云南、浙江等地扩张。

  陈霞盘算着如何把公司发展得更好时,1999年国庆节前一天,她丈夫因意外受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面对变故,陈霞茫然失措,沉浸在悲痛之中不能自拔,几乎夜夜失眠,门店的生意开始走下坡路。

  创立品牌

  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了不让丈夫辛苦打拼的事业就此没落,经过一段时间的消沉,陈霞重新站了起来,决心走品牌之路:不再销售杂牌工业剪,正式启用“利达行”自主品牌。

  新品牌打开市场,困难重重。陈霞到处寻找客户,提供剪刀试货。为尽快打开销路,她还向客户做出3项公开承诺:产品质量不过关,随时可以退货;对于订购产品,保证3日内送到;销售产品保证比同行价格低。

  承诺做出后,利达行剪刀逐渐打开市场。员工忙碌,陈霞更加忙碌,晚上休息不好,白天只好趁闲将电话机放在床头打盹,一听到电话响,又起来忙碌。

  在陈霞的努力下,公司顺利渡过了难关。2000年6月,她的工业剪生产基地正式投产;2005年,深圳市利达行剪刀有限公司成立,相继设立4家分公司,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的新厂房也建成投产;2007年,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的销售配送中心建成并投用;2010年,惠州市利达行五金刀具有限公司成立。去年公司还在浙江开设了分部,公司员工近200人。

  发展至今,“利达行”设计研发出的剪刀样式已有200多个,并创立了诸多自主品牌,产品已远销到欧美及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位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为适应时代竞争,2014年7月,陈霞联合惠州10多家企业创建了惠州市网商协会,短短5个多月,吸引了90多家惠州本地企业入会。协会通过资源整合,让更多企业抱团开发国际市场。

  热心公益

  累计捐助资金近30万元

  早些年,陈霞根据自己从事的行业,取了“打铁女人”的网名,并以这个网名报名参加各种公益活动。

  2007年,她迁居惠州后,通过一位生意伙伴加入了鹅城公益。之后又加入了东江义工队。截至目前,陈霞累计捐助公益资金近30万元,参加公益时长累计1600多小时,去年她被评为“惠州最美志愿者”。

  陈霞工作日在公司忙碌,一到周末就放弃休息,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我觉得做公益特别好,帮助别人自己也很快乐。”作为一名单亲母亲,陈霞深知一个女人单独撑起一个家的艰辛,为此她还特别拿出一笔资金,资助贫困家庭和单亲贫困母亲,鼓励她们重拾生活的希望和勇气。

  在陈霞的帮助下,一些贫困家庭和单亲母亲日子越过越好,她内心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在国外发展的儿子也时常参加公益,“在国外不少残疾人从事手工活动需要剪刀,儿子就无偿捐赠给他们。”儿子的善举让陈霞倍感欣慰。

  除了自己身体力行做公益,陈霞还在公司成立东江义工利达行分队,带领员工参加公益活动,公司公益氛围浓厚。去年公司一名员工的母亲患胃癌,陈霞第一时间送上资助金,同时发动公司员工累计捐款近2万元。

  对于陈霞的善举,东江义工队队长黄元盛竖起大拇指:“陈总为人善良,做事细心,做公益亲力亲为,对公益事业支持很大,让人感动。”

  如今的陈霞办公室里,摆满了各志愿服务组织及行业协会给她颁发的“爱心企业”“诚信企业”牌匾。看着这些荣誉,陈霞说:“这是对我最佳的褒奖。”

  人物3

  黄伟英:柔弱肩膀撑起一片天

  

黄伟英用柔弱肩膀撑起一片天。

  在水口万卢村,一提起黄伟英,认识她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今年57岁的黄伟英是万卢村一个贫困单亲家庭的母亲,19年来,她以一双勤劳的手和一副柔弱的肩膀,为一个风雨飘摇的单亲家庭撑起一片天。

  遭遇变故

  丈夫早逝独撑单亲家庭

  3月6日上午,在水口街道一家塑胶厂,黄伟英站在操作台上,双手麻利地拿起一块塑胶板,一丝不苟地检查是否有瑕疵。

  黄伟英是博罗响水人,1998年经亲戚介绍,嫁到万卢村。婚后两个孩子相继出生,丈夫踏实肯干,一家人的生活和和美美。天有不测风云,2002年,在外做保安的丈夫回家途中遭遇车祸去世,留下她和刚满周岁的儿子和三岁的女儿。

  “那时感觉天都塌下来了,自己也有想死的念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丈夫的突然离世,让黄伟英难以接受,每天沉浸在悲痛里,但想到两个年幼的孩子,她意识到自己必须振作:“为了孩子我要坚强起来,不能倒下。”在父母亲朋的安慰下,她渐渐走出了丧夫的阴霾,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重担。

  为了养家糊口,黄伟英进厂打工,把孩子留在家里。为了多赚钱,她每天早出晚归,尽量多加班,“经常早上出门孩子还没起床,晚上回来孩子又睡了。”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黄伟英对两个孩子充满了内疚。

  丈夫去世后的头几年,家里经济状况不好,两个孩子又体弱多病,黄伟英白天在厂里忙工作,晚上回到家还要照顾孩子,让很多亲友看着都心疼。大家劝她“再找一个人组建个家庭”,都被她婉拒了,“我怕找的另一半对孩子不好,所以再苦再累,我也自己扛着。”

  勤劳工作

  盖起三层楼日子在变好

  在计件厂上班时,为了多赚钱,她白天尽力少喝水,把时间节省出来用在赶货上。这股拼劲最后把她折腾出病来。

  2005年的夏天,黄伟英不时感到腹痛,但痛感不明显,她没太在意。持续几天后的一个半夜,痛感加剧,又吐又拉。最后医生诊断是肾结石,给她打止痛针还拿了一个星期的药,让她在家里休息了一段时间。

  这件事情让黄伟英吸取了教训,“以后再也不敢这样拼命了,没有身体本钱哪有能力照顾两个孩子长大。”

  为了增加家庭收入,黄伟英多管齐下,养牛、养鸡、种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黄伟英的努力下,在政府和亲友的支持帮助下,2010年,黄伟英一家告别泥瓦房,住进了水泥房。“只是一层楼,但是总算有个安稳的家,再也不用担心家里漏水了。”

  2011年,东江义工队队长黄元盛探访了解到黄伟英的遭遇,决定帮助这位单亲母亲,与黄伟英一家结为“亲戚”。每年的母亲节、中秋节等节假日,黄元盛带志愿者前往探访慰问。为帮助黄伟英脱贫,黄元盛在东江义工队一名老队员的公司帮助黄伟英找到一个合适岗位,待遇比以前好了很多。

  如今黄伟英的女儿已经出来工作,儿子也即将毕业,一家人也顺利脱贫。在生活变好的同时,黄伟英还带领儿女积极参加公益,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其他单亲母亲。

  去年,黄伟英拿出自己多年来的积蓄,同时向亲友借了好几万元,将原来居住的一层平房加盖了两层,“现在孩子长大了,都比较懂事,女儿出来工作,家里负担轻了,儿子在学校也参加勤工俭学。”说起两个孩子,黄伟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还要继续努力,把借亲友建房子的钱还了,把日子过得更好,才对得起帮助我的亲友和社会好心人。”黄伟英语气坚定。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骆国红

分享到:
上一篇:
编辑:小丽
分享到:
  • 今日惠州网微信
  • 惠州发布微信
  • 惠州文明网微信
  • 惠州头条APP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