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2023年建成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示范基地超33家

原标题:
我市推进乡村人才工作发展,分层分类培育高素质农民
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我市农业农村部门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推进乡村人才工作发展,目前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大培训”“乡村工匠”“乡土专家”等工程,持续提升农民创业就业能力。

  “加大引资引才力度,进一步扶持农业企业做大做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到2023年,建成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示范基地33家以上。到2025年,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3000人次,乡村工匠1000人次,农村电商4500人次。


惠州市晚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现场。

  多举措培育壮大高素质农民队伍

  日前,惠州市晚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举行,活动通过实操比赛,让选手们不断打磨技艺,营造“节粮减损、机收先行”社会氛围,为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据悉,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通过现场指导、组织农机手通过线上线下培训学习机收减损技术等,提升农机人才的操作水平。目前全市有农机驾驶员24000多人,农机维修人员2000多人。

  这是我市培养打造高素质农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通过课堂教学与田间操作相结合,利用“云上智农”APP、“高素质农民”微信公众号等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实现农民、技术人员、培训机构的无缝对接,着力提升农民学员的种养技术、病虫害防治、经营管理、产品营销水平。

  “把培育高素质农民作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重要途径,通过就地培养、吸引提升等方式,将正在从事或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农民纳入培育对象,并把回乡务农创业的大学生、青壮年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等作为当前培养重点。”该负责人介绍,我市结合主导产业发展情况、农业规模化和组织化发展情况、农业从业人员结构数量和素质等,分层分类、线上线下培育高素质农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带动乡村人口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进一步提升。

  我市已创建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示范基地22家,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5486人,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就业率95%,人均年收入达到5万元。通过精勤农民网络学院平台学习达4万多人次,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促进了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推动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


惠州市晚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现场。

  围绕农村迫切需要的人才开展培育

  农户在田头用手机直播销售农产品、外出返乡人员办起家庭农场、惠州市农村电商“一村一品”带头人提升培训班举行……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会同相关单位高质量建设电子商务人才队伍,选送农村电商从业人员到市技师学院等高职院校和知名网商企业培训,培养电子商务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培训对象涵盖全市开展农村电商相关业务的小型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目前已培训1496人,就业率达到98%。

  据悉,在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时,我市紧紧围绕时下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农技推广型、生产技术型、经营管理型、社会服务型等人才,通过综合素养课、专业能力课、能力拓展课进行教学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了法律知识、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质量安全等方面。

  通过扶大扶强企业引进人才,发展科技农业,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建立了国家稻米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广东省海纳现代农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10余个科技创新平台,引进院士工作站进站院士2人等,通过建立“广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训”和“广东省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等科学技术培训平台,开展高素质农民、基础农技班等培训。

  我市学习借鉴省“科技专家服务团”的先进做法,创新实施惠州市人才服务团工作。该负责人介绍,在深入摸查需求基础上,首批选派20名博士、科技人才到基层,开展智力帮扶和科技服务,服务范围覆盖科技、经济、农业、旅游等八个专业领域,为我市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通讯员刘爱建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