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惠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实施两月开出首张罚单
转移建筑垃圾到惠所属企业被罚66万
过去,跨区域乱倾倒建筑垃圾被城管部门查获后,根据以前的条例,最多处罚5万元。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仍有车辆铤而走险。近日,惠州市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依据今年10月1日施行的《惠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对五台转移建筑垃圾到惠的外地车辆所属运输企业处以共计66万元的行政处罚。据悉,此案是新条例实施以来,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罚的第一个案例。
外地车来惠乱倾倒建筑垃圾被查现场。
对跨区域转移垃圾行为处每立方米一万元罚款
10月23日晚,惠州市智慧城管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投诉反映,惠城区马安镇新乐村(马安监狱附近)有大量的外地牌照重型半挂车辆,涉嫌存在跨区域倾倒建筑垃圾的违法行为。指挥中心迅速将情况反馈到惠城区城管执法局。辖区马安综合执法队立即组织人员赶赴投诉地点,现场查获外地牌照重型半挂车辆5辆,分别属于5家外地运输企业。经初步调查,5辆车运载的均是建筑垃圾(渣土),未取得建筑垃圾处置核准。
惠州市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高度重视这宗跨区域转移建筑垃圾案,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专案组专项办理。经过案情研判,专案组决定以建筑垃圾来源地为突破口,开展案件调查取证工作。
专案组先后4次到相关部门、单位调取上述车辆的10月份行驶轨迹、高速及主干道卡口信息,特别是案发当晚的行驶记录,以掌握车辆的行驶情况。当事人面对证据资料,承认将建筑垃圾从外市转移至本市建成区的违法事实,并确认转移的建筑垃圾约66立方米(5辆车总方数)。
根据《惠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禁止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从外市转移至本市城市建成区和其他实行城市化管理的区域。违反规定的,责令限期清理,处每立方米一万元罚款。对此,市城管执法局对5家运输企业作出限期清理,并予以66万元的行政处罚。
市城管执法局将以本案为典型,在全市开展《条例》宣传工作,以全面推进落实新条例为契机,提升依法治理能力,督促各县区执法局切实加强主体责任,持续开展打击跨区域非法倾倒固废物违法整治行动。
外地车来惠乱倾倒建筑垃圾被查现场。
建立部门执法联勤联动机制,集中开展专项整治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的重要举措。市城乡管理综合执法局高度重视城乡执法管理领域污染防治工作,今年1月印发了《惠州市打击跨区域非法倾倒固体废物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结合中央环保督察工作,集中开展打击跨区域非法倾倒固废物专项整治行动。
今年以来,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共出动18706人次,5145车次,开展1859次整治,共查处非法倾倒固体废物违法案件502宗,涉案车辆615辆,处罚款约780万元,有效打击了违法分子嚣张气焰,非法倾倒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惠州市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执法监督一科科长黄坤明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事件仍呈高发态势,市城管执法局持续牵头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明确各部门责任和分工,建立执法联勤联动机制,形成“政府守土有责、部门分工合作”的联动局面,营造全市合力严打高压态势。各地、各部门通过设卡检查、蹲守、伏击、围堵、拦截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整治,查处了一大批非法倾倒的车辆。
与此同时,市城管执法局积极与深圳、东莞相邻地市相关部门合作沟通,建立跨区域平衡处置工作机制,依法、科学、合理、有序消纳外市建筑垃圾资源,从源头减少非法倾倒行为。探索建立跨区域非法倾倒固废物违法行为执法协作、案件协查、信息通报、结果互认等机制,及时发现、查处违法行为。
外地车来惠乱倾倒建筑垃圾被查现场。
完善监控视频网络,加强固体废物信息化监管
为提升固体废物监管能力和水平,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监控视频网络,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依托智慧城管平台,在高速出口、路口、非法倾倒垃圾多发点安装专门抓拍视频,完善全覆盖的监控网络。发现可疑车辆自动识别报警,提高对可疑车辆的发现率和查处率。
同时,积极探索与公安部门研究利用治安、交通视频监控,加强对外市运输固体废物进入我市的动态分析,加强情报研判,及时发现查处外地运输固废物车辆进入我市。在运输上,我市淘汰旧式落后泥头车,推进使用新型全智能密闭环保渣土车。
目前全市共更换使用新型全智能密闭环保渣土车3506辆,并接入智慧城管平台,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垃圾运输载体的监管,有效预防非法处置垃圾行为。
建立健全环保有奖举报制度,加强舆论引导
市城管执法局通过指导各县(区)结合实际探索制定投诉举报跨区域倾倒固废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动员公众参与举报跨区域非法倾倒固废物行为。惠城、惠阳、大亚湾、龙门等地开展有奖举报非法倾倒工作取得一定成效,通过村民举报问题线索,及时查处非法倾倒行为,充分发挥了执法部门与村组、村民的联动作用,狠狠打击非法倾倒行为,在社会上取得较好反响。
与此同时,加强舆论引导,提高公众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意识。惠阳区结合打击工作态势,举办打击跨区域非法倾倒建筑垃圾新闻发布会,大力营造人人参与打击非法倾倒良好氛围。
强化源头管理健全监管长效机制
为逐步建立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监管体系,市城管执法局已牵头制定政府规章《惠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办法》(草案),通过地方立法,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各部门监管责任、加强运输车辆管理,加强扬尘防治、联合打击非法处置垃圾等方面进一步明确职责和工作措施,为全面、有效、持续打击跨区域非法倾倒固废物等行为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目前,结合《广东省建筑垃圾管理条例》(草案),市城管执法局继续修改完善《惠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办法》(草案),加快推进落地。在源头管理上,市城管执法局加强对小区装修垃圾的监管。今年7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建筑装修垃圾处置管理的工作意见》,加强小区装修垃圾源头分类工作,规范末端分类处置,积极推广小区装修垃圾资源化处理,要求优先使用建筑装修垃圾再生产品,不断提高建筑装修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惠城区积极探索建筑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公司拓展上门收集装修垃圾服务试点工作,收获较好实效,有效减少了装修垃圾乱倾倒行为。
接下来,市城管执法局将不断深化督察问责工作,加强对打击工作的督促检查,组织人员对各地进行暗访,明确要求各县(区)严格执行跨市消纳建筑垃圾相关规定,不得违规消纳。同时,市城管执法局分析排查去年以来与违法偷倒有关的投诉案件,并于2021年9月下发了《智慧城管违法偷倒垃圾案件情况专报》,督促各县(区)抓好案件清理落实,接下来将逐一督查落实销案情况。
惠州日报记者谭琳 通讯员嵇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