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全链条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

  

  在惠州,越来越多小区有了垃圾分类督导员,指导居民科学分类垃圾;惠城区桥西街道在垃圾投放点设置垃圾分类“语音小助手”,引导和提醒居民分类垃圾;惠城中心区构建大件垃圾处理机制,居民通过电话、微信小程序即可实现预约大件垃圾免费清运……近年来,惠州全面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链条提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推动垃圾分类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市民自觉的把垃圾投放在指定垃圾分类桶里。

  分类投放

  “语音小助手”引导居民科学分类

  “垃圾分一分,惠州美丽增十分……”近日,为进一步增强对垃圾分类的引导和管控,惠城区桥西街道创新推出语音助手提醒服务,在垃圾投放点设置垃圾分类“语音小助手”,提醒和引导居民科学分类垃圾,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营造文明投放氛围。

  “通过反复提醒,大家对垃圾分类的认识更深刻了。”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垃圾分类“语音小助手”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居民随意丢垃圾、不细心投放的情况,起到很好的垃圾分类宣传效果。

  据了解,桥西街道共采购了300个垃圾分类“语音小助手”,首批投放辖区物业小区标兵单位等。该语音服务项目成本低、效果好,很多小区的垃圾分类准确率得以提高。

  没有物业管理的开放式老旧小区如何有效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是一大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近日,惠城区桥东街道和平直社区创新探索,专门订制了方便小巧的垃圾分类积分卡,以户为单位向居民发放,通过垃圾分类督导员的指引,正确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后就可打卡积分,积分满额即可兑换日常生活用品,表现优秀的个人和家庭还会受到表彰。

  此外,根据实际,惠城区运用“桶边值守”模式,由“街道+社区+物业+家庭”组建团队,266名督导员在桶边宣传劝导,增强居民分类意识,指导居民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对居民混装垃圾行为予以劝阻。

  分类收集

  大件垃圾免费上门收运

  “你好,是处理厂吗?我有一张旧床垫想运走。”“好的,您告诉我住址,我们过去回收。”在惠城中心区小区大件垃圾收运群,类似这样的大件垃圾处理信息每天都有。

  一直以来,居民对废旧桌椅、沙发、杂物柜等大件垃圾的处理甚感棘手。随着我市不断深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大件垃圾分类运输处理的重要一环得到填补。据悉,惠州市市容环境卫生事务中心加大分类中转及终端处置设施建设投入,构建科学的大件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对大件垃圾实施免费清运、集中处理。

  只要有大件垃圾即可拨打电话,拍照发定位上传微信群,中标企业当日收集,送至大件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处理,或者通过“惠城垃圾分类”小程序,预约上门回收大件垃圾,收集处理流程变得简单快捷。

  晚上9时许,专门回收厨余垃圾的垃圾车来到市区下角新豪城菜馆的后厨,回收厨余垃圾,然后运往厨余垃圾处理点,利用绿色养殖黑水虻处理厨余垃圾。

  惠城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顶层设计,联动惠城区市场监管局,把市场、饭店、食堂、大排档等集中餐厨垃圾产生的餐饮单位纳入收运体系,规范分类收集运输,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奠定扎实基础。

  据统计,截至目前,惠城区62个集贸市场已设置垃圾分类桶,8个街道的集贸市场、345家餐饮服务单位已100%完成垃圾分类桶设置、责任牌公示和台账记录等工作,同时协助垃圾分类收运公司与345家餐饮服务单位签订了垃圾收运协议。

  分类运输

  先“大分流”再“小分类”

  目前,惠州垃圾分类按照先“大分流”再“小分类”的基本思路,先把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园林绿化垃圾、破旧衣物等通过各自独立的“收运处”体系进行分流处理(即“大分流”),实现生活垃圾的先期减量;再对居民日常生活、生产中产生的其他生活垃圾按照“四分类”进一步分类(即“小分类”),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实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据悉,全市城区1013个居民小区、587个公共机构、687个学校率先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配备“四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收集点4620个、收运车334辆,确定各类场所管理责任人2218名。惠州市城区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统一由中标企业负责收运并分类暂存,可回收物进行资源化再利用处理,有害垃圾委托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理专业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理。惠城区的厨余垃圾则由两家企业负责定时收运。

  目前,我市逐步建立垃圾分类收运体系,进一步规范垃圾分类收运作业管理,让垃圾有“家”回、回对“家”。市中心城区配备有害垃圾专用运输车5辆、可回收物专用运输车14辆、厨余垃圾专用运输车19辆、其他垃圾专用运输车116辆,强化环卫分类收运作业的过程监督管理,尽可能杜绝混装混运、“跑冒滴漏”现象。

  另外,我市加强执法检查,科技助力监管,全市城区已有537辆垃圾运输车安装定位和视频监管设备,并接入智慧城管平台,惠城、仲恺在分类投放点增设视频监控2668个,监督落实分类责任。

  分类处理

  我市已建成运营大件及园林垃圾处理项目4个

  绿道、绿荫、绿水,蓝天、白云、凉亭,当这几个词组在一起,人们往往不会联想到垃圾焚烧发电厂,但在光大博罗环保生态园,这几个词却是它的真实写照。园区每个角落都栽满了树木,由鱼塘改造的人工湖水质清澈,沥青路连通园区各个功能区,沿山坡还建了一条徒步绿道,从办公楼到生活楼再到厂房的设计都凸显鲜明的岭南建筑特色。

  走进发电厂的垃圾吊控室,透过钢化玻璃幕墙,记者看到了万吨垃圾仓的壮观场景,但闻不到一丝异味。据悉,该垃圾仓全密封、防腐蚀、防渗漏,呈负压状态时空气只能进不能出。当垃圾从卸料门进入垃圾仓后,垃圾吊控室里的工作人员就操控大型桔瓣式抓斗,把垃圾抓起分区堆放。垃圾经过几天发酵后,工作人员再用抓斗把垃圾投入焚烧炉进料口,送入炉内进行焚烧。整个垃圾焚烧过程采用全封闭自动化处理,垃圾焚烧炉不需要添加任何辅助燃料就能保证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在850℃以上,停留时间大于2秒,二噁英等焚烧产生的有害物质被高温瞬间分解。

  据悉,2015年项目建成后,光大博罗环保生态园成为广东省第一家县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博罗县18个镇(街道、管委会)的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目前,垃圾焚烧发电厂可以日处理生活垃圾1050吨、渗滤液220吨,年处理生活垃圾38万吨。光大博罗环保生态园不仅是国内首批成功应用高参数的垃圾焚烧发电厂,还是一家集环保教育、休闲旅游于一体,获国家3A级旅游景区认证的生态园区。

  在分类设施建设方面,我市已建成运营大件及园林垃圾处理项目4个,处理能力360吨/日;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18个,处理能力3993.4万立方米/年;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8个,处理能力283吨/日;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专项收运处理约156吨/日;建成运营垃圾焚烧厂5座,实际处理能力8550吨/日。

  除大亚湾、仲恺外,其他县(区)均已建成运营垃圾焚烧发电厂,全市垃圾产生量(日均8000吨)和终端焚烧实际处理能力(8550吨/日)基本持平,已于2019年底在省内率先实现原生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100%无害化及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目标。

  惠州日报记者谭琳 通讯员邓萨 容佳宁

编辑: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