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预算委员会关于惠州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原标题: 

惠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计划预算委员会关于惠州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2022年1月12日惠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

  惠州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计划预算委员会主任委员 郑则丰

  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查了市政府提出的惠州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及《惠州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大会计划预算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和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的意见,对我市2022年计划草案及其报告进行了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2021年,我市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的工作要求,围绕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这一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城市发展格局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短板加快补齐,人民群众幸福感更加丰厚,国内一流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市十二届人大八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主要任务超额完成。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中小企业经营面临的困难较多,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有待加快;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民生事业发展与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等。对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市政府提出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符合惠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主要目标和工作安排总体可行。建议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惠州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批准《惠州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三、2022年是我市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加快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的重要一年,做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为此,计划预算委员会提出以下建议:

  (一)深度融深融湾,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建立与湾区城市高效协同的衔接机制,深化与广深港澳等大湾区城市合作,加快深莞惠一体化,促进大湾区协同共兴,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全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主动学习借鉴深圳制度创新成果,全方位向深圳学习,全领域与深圳对接,以交通一体化为先导,靠前承接深圳产业转移和产能外溢的活水,着力推动与深圳融合发展。加快建成“丰”字交通主框架,全面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高标准建设惠州千万级干线机场,构建高效畅通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下大力气把惠州港建设成大湾区乃至全国南北出海新通道。

  (二)强化创新驱动,不断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整合集聚创新资源,统筹创新平台建设,加速科技人才引育,着力增强基础研究能力,推进核心技术“揭榜挂帅”,加快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使创新成为推动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锚定“2+1”现代产业集群不动摇,夯实石化、电子两大支柱产业,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联动打造世界水平数字产业基地,推进清洁能源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高水平建设“3+7”工业园区,坚持集群集约发展不动摇,做好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工作,着力提高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全力打造以大带小、以小育大的产业生态,充分释放高质量发展强大动能。

  (三)坚持深化改革,打造更具竞争力营商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着力优化管理模式、整合行政资源、提升服务效能,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营造高效透明、公平公正、稳定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增强主动服务的意识,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为中小微企业排忧解难,不断完善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制度,提高“惠企利民”政策兑现效率,建设有利于企业更好发展的优良政务环境。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围绕城建、交通、港口、水务等基础领域,提升国资国企保供稳价、服务实体经济、保障城市运营和社会民生的能力。

  (四)统筹城乡资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强化城乡资源统筹,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实现乡村振兴走在大湾区前列。突出富足富裕实现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形成“生产在农户、基地在乡村、加工在乡镇、流通在县城、增收在农民”的乡村经济新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编制村庄规划,稳妥有序推进乡村建设,优化城乡空间发展格局,坚决遏制城镇无序扩张。健全新型乡村生活体系,提档升级乡村基础设施,优化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打造诗意田园和现代生活有机统一的乡村振兴样本。

  (五)兜牢民生底线,让发展成果更多普惠于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集中更多财力用于解决群众关心关切的实际问题,让群众的向心力更加凝聚。把促进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落实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等制度安排,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切实抓好各类人群的就业工作,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不断提升教育、文化、卫生、养老、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促使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互促共进。

编辑:小丽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