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惠州海关获悉,2021年,惠州市进出口3055.1亿元,增长22.8%,增幅均高于全国和广东整体水平。其中,出口2132.3亿元,增长26.3%;进口922.8亿元,增长15.3%。12月当月,惠州市进出口294.7亿元,增长10.2%。从月度数据来看,惠州外贸已保持连续18个月的正增长。
惠州海关关员在蔬菜种植基地抽采样品,开展有毒有害物质风险监测。(摄影:张仕荣)
“稳”字当头!
惠州全年外贸增长超2成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贸易方式来看,惠州市外贸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产业链更长、附加值更高的一般贸易方式成为惠州市外贸增长的主要动力,进出口1317.9亿元,增长35.5%,拉动惠州外贸增长13.9个百分点,占比从2017年的23.3%逐年提升至2021年的43.1%。从贸易伙伴看,对墨西哥、巴西进出口大幅增长。从企业性质来看,外商投资企业占比超7成,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进出口快速增长。从进出口主要商品来看,机电产品为进出口“拳头”产品,拉动作用明显。
“暖”字见效!
海关深化改革释放政策红利
作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惠州,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及相关企业就超过了700家,在海外需求旺盛叠加本地制造业优势的背景下,5G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电池等优势产业链有了更大的成长空间,企业出口也迎来了更大机遇。据统计,2021年全年,惠州市出口机电产品1659.7亿元,增长25%。其中,液晶电视机、手机、平板电脑、无线耳机等电器电子产品合计出口429.1亿元,拉动整体出口6.5个百分点。其中,锂离子蓄电池、汽车零配件合计出口138.2亿元,拉动3.8个百分点。
据了解,2021年,惠州海关围绕高新技术、智能显示、新能源等重点支柱产业,出台“暖企计划八条措施”和“新一轮稳外贸稳外资五条措施”。该关持续扩大企业集团加贸改革试点范围,辖区TCL、德赛、伯恩3个集团累计17家企业纳入试点运行,2021年累计开展保税料件调拨、外发加工、货物自主存放等业务8000余票,涉及货值近40亿元,节省企业物流、报关等费用130余万元。
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电子企业之一,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6%。该公司的进出口事务经理刘耀庆表示,“受全球大宗商品涨价、芯片产能紧缺等影响,我司积极采取战略备料的措施进行应对,但在备料过程中遇到了仓储面积缺口的问题。集团纳入加贸改革试点范围后,享受了集团内部保税料件自由流转和仓储场所资源共享的便利措施,在无需增加仓储面积的前提下,解决了仓储不足的问题,既降低了仓储成本,还提升了保税物料的周转率。”
除此之外,惠州海关还申请扩大TCL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参与税收担保政策的试点范围,将TCL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参与税收担保政策的试点范围继续扩大至黄埔和南京等关区。作为深圳海关关区的首家试点单位,3年来TCL集团累计为成员企业开立保函超68亿元,节约资金成本约1.2亿元。TCL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关务经理黄英才表示,该企业2021年出口总值同比增长40%。
“新”字亮眼!
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放量发展
2021年9月15日,位于惠州市博罗县泰美镇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顺利启动运营,开通了又一个供港农产品绿色通道。截至年底,该供应基地入驻园区企业已达16家,出口总货值近2亿元人民币。此前,惠州海关与供销社、地方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建立了农产品检测、农产品信息互通、重大动物疫情联防联控等6项合作机制,确保基地具备投入运营的条件。
连接小农户,对接大市场——这是供应基地的核心功能之一。对于惠州而言,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供应基地将带动农户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通高品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链条,建立健全绿色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向大湾区广阔市场的高效供应。
据了解,该基地每天平均出口果蔬约7车次,品种包括葡萄、柑橘、白菜、豆苗、上海青等,主要出口泰国、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引入海关检验检疫和全程监管服务后,海关查验和封关程序在基地就能完成,免去了口岸拆检程序,运输费用和等待时间大大压缩,果蔬的保鲜得到了有效保障。
针对应季果蔬新鲜易腐的特点,惠州海关与企业实验室直接对接,以实验数据双向比对模式提高企业自检自控和病虫害防治能力;积极推广“提前申报、预约出证”申报模式,大幅压缩采样时间和企业运输费用;并针对出口国家和地区检疫要求,委派业务专家进行“一对一”指导与服务。据统计,2021年该关累计监管出口果蔬2800多批,货值超4亿元,其中水果出口批次和数量同比分别增长2.9、2.7倍。
下一步,该关将继续推动检测实验室等配套设施在供应基地落地,加快驻博罗办事处整体进驻步伐,发挥海关技术服务作用,助力基地农产品出口放量发展。
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刘炜炜 特约通讯员陈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