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谷爱凌苏翊鸣的冠军战袍是“惠州定制”

这些天
北京冬奥会那是热搜霸屏
尤其是谷爱凌、苏翊鸣
在奥运赛场上断层式夺冠的瞬间
一整个朋友圈燃爆
让人分分钟爱上滑雪


谷爱凌在比赛后庆祝。图片来源:新华社


图片苏翊鸣庆祝夺冠。图片来源:新华社


大家也许不知道
两位天才少年的冠军战袍
可都是“惠州定制”

大家也许不知道 两位天才少年的冠军战袍 可都是“惠州定制”


作为北京冬奥会滑雪赛事服
唯一生产商家惠州宏星制衣厂
为北京冬奥会设计生产了5万套服装


今天
惠州头条客户端带你们了解
这家台资企业与北京冬奥会的故事
揭秘冬奥滑雪赛事服暗藏的“小窍门”
滑雪赛事服内“窍门”多

  走进惠州宏星制衣厂陈列馆,8套靓丽的运动服映入记者眼帘。“这是定版后的北京冬奥会服装,包括滑雪赛事服、官员和技术官员服、志愿者服装、领奖服、安保服装等。”惠州宏星制衣厂董事长林秋霖告诉记者,接到生产北京冬奥会服装的任务后,企业前后共设计了47个版本,最终才制作成眼前这批服装。

  恶劣的赛场环境和复杂的赛事动作,对冬奥会服装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前后47次设计改造,宏星制衣厂最终制作出符合赛事标准的冬奥会服装:零下30度防风防寒,水压达到3000psi也不会渗水。

宏星制衣厂制作的北京冬奥会赛事服装。

  除此之外,冬奥会服装内还暗藏许多令人称道的“小窍门”。以滑雪赛事服为例,衣服内衬用光热板材料制作,贴合身体就会发热;衣服和裤子下摆均设置防风裙和防滑条,比赛时动作再大也不会漏风,防寒效果一流;衣服口袋内配有手机触控笔,不脱下手套也可操作手机;左边袖口内暗藏口哨,遇到紧急情况可吹响求救;衣服口袋、袖子和背面都有收纳装置,可以放置对讲机、手套、眼罩等物品……

  林秋霖告诉记者,企业一共生产了5万套冬奥会服装,所有服装全部采用无缝工艺,许多生产环节都是纯手工打造。“衣服表面的线条要完全对位,上拉链的时候要用尺子对准服装上的线条,每件衣服上的山峰图案要求高度统一,这些细节决定了一件衣服需要大量工人参与制作。”林秋霖说,一件冬奥会服装从原材料到制作完成有382道工序,需要350个工人参与,制作成本高达3000元。

  冬奥滑雪赛事服的技术标准

  1.赛事装备服具备保暖、防风、透湿、防水、耐低温、耐摩擦的性能;

  2.所有原物料都需要经过耐寒测试(零下30度),印花不可龟裂、脱落,面料要送指定机构做专业的低温耐折测试;

  3.服装的防水功能可达3000mmH2O(即一般下雨都不会渗水到衣服里面);

  4.在服装设计中,要根据比赛当中各种动作设计功能伸展性,防止影响参赛选手发挥,同时符合穿着要求;

  5.确保服装在耐摩擦及撕裂强度方面的性能,从而保障运动员的安全性;

  6.专程将产品送往“北京中纺标检验认证中心”进行加测,确保每件产品达到冬奥委品质标准。

  3个月内完成5万套冬奥会服装生产任务

  为何惠州宏星制衣厂能成为北京冬奥会的服装生产商?这得益于企业强大的生产能力以及与其他国内著名运动品牌良好的合作关系。

  2022年北京冬奥会,安踏为15大赛项的12支中国国家队打造比赛装备,是支持中国国家队比赛装备最多的运动品牌。作为安踏的长期合作伙伴,惠州宏星制衣厂理所当然地承担起设计和制作冬奥会服装的重任。

宏星制衣厂工作人员展示北京冬奥会赛事服装。

  据介绍,惠州宏星制衣厂成立于1991年6月,主要生产滑雪衣、冲锋衣、航海衣等系列户外高端运动服。目前在广东、河南、重庆共有九家分厂,许多世界顶级品牌都从这里走向世界。

  林秋霖告诉记者,接到北京冬奥会服装生产任务后,企业马上抽调工人和设备进行设计制作,克服原材料短缺、人手紧张等困难,3个月内完成5万套冬奥会服装的生产任务,得到北京奥组委工作人员的高度肯定。“北京奥组委工作人员来企业现场考察,惊讶地发现批量生产的服装质量竟然比展示样品的质量还要好。”

  随着北京冬奥会正式拉开大幕,5万套服装出现在冬奥会的各个赛场,这是宏星制衣厂的骄傲,也是惠州的荣耀。“可以为国家、为北京冬奥会做一些事情,公司全体员工把它当成这辈子最大的荣耀”林秋霖说。

  文图/视频: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戴建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