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报评论员:打好“六个留人”组合拳 强化英才聚惠“磁力场”

原标题

打好“六个留人”组合拳 强化英才聚惠“磁力场”

惠州日报评论员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城市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

  市委人才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围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重要支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人才强市的目标,提出坚持平台留人、事业留人,坚持企业留人、产业留人,坚持环境留人、感情留人,着力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队伍、乡土人才队伍、青年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和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五支队伍”,再现英才聚“惠”盛况。这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惠州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统一了思想、指明了方向。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今天,惠州正迎来新一轮跨越发展的黄金期,地区生产总值直逼5000亿元,常住人口总量突破600万,各类人才聚“惠”达到了一定规模。统计显示,惠州目前人才总量接近120万人,高层次人才2.8万人。实施“梧桐引凤工程”,为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省实验室建设500套优惠住房,盘活近4000套人才周转房,在市中心地段配建31100平方米人才房,投入2700万元装修改造人才服务大楼,建立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提供子女入学、安居、出入境办理等“一站式”优质服务……这些数据和举措是惠州人才战略实施的成果,也是惠州人才发展生态的最好说明。

  不拘一格引人才,英才聚“惠”方有气场。人才是第一资源。引进培养一名领军人才、一个创新团队,就可能撬动一个新兴产业。只有坚持“英雄不问出处”,千方百计引才育才,才能形成并强化人才汇聚的“磁力场”。引进人才,必须引有所需、才有所用。要摸清人才家底,立足发展实际,把真正能为我所用、能为惠州创造价值的人才引进来;要拿出千金买马的诚意,打破身份、地域限制,破除各种“一刀切”惯性,精准引进培养一批“高精尖缺”人才;要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科技创新奖”,激发全市上下创新创造活力,让更多“千里马”在惠州大地竞相奔腾。

  真心诚意留人才,英才聚“惠”方可期。坚持“六个留人”相辅相成、有机联系,构成人才引育“组合拳”,必将进一步营造拴心留才良好生态。坚持平台留人、事业留人,这是英才聚“惠”的基础。城市是大平台,事业是大舞台,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的事业是惠州广纳天下英才的最大平台。坚持企业留人、产业留人,这是英才聚“惠”的根本。推动发展,企业是引擎;集聚人才,企业是主体,产业是摇篮,产业集聚有利于人才集聚,人才集聚必将促进产业升级、增强集群效应。坚持环境留人、感情留人,这是英才聚“惠”的要义。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吸引留住人才,环境很重要。惠州地处大湾区和深圳都市圈,国家和省战略机遇叠加,生态环境优美宜人,地域文化开放包容,公共服务配套较为完善,生活成本相对不高,这些是我们的竞争优势,是吸聚人才的“金字招牌”。

  坚持“六个留人”,重在聚焦经济主战场,支持建设好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充分发挥其集聚人才的龙头作用。实践证明,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是推动惠州大发展的“主引擎”。必须充分发挥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的重要载体作用,多栽梧桐树,打好人才引育“组合拳”,抢占高质量发展制高点。具体讲,就要依托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3+7”工业园区和河桥科教城,吸引更多科研、产业、经营、管理等领域人才来惠工作;要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和“2+1”现代产业集群“强磁场”效应,引进培养用好人才,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人才支撑;要持续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配套,健全完善人才服务和人才评价体系,为人才提供更加贴心的综合性政策保障,最大限度激发人才主观能动性,打造各类人才心向往之的青春之城、奋斗之城。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现实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人才工作会议部署上来,不拘一格引才引智,全力打好“六个留人”组合拳,积极营造拴心留才良好生态,我们就一定能打造出更高水平更大规模的“五支队伍”,再现英才聚“惠”盛况,推动新时代人才强市工作迈上新台阶,更好为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