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惠州常住人口 606 . 6万人,城镇化率72 . 90%;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增长 30.3%,占比 6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利润总额 420.81 亿元,比上年增长38.5%;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 22.7%,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895184万吨公里,增长48.6%;全年全市专利授权 25624 件,增长 34.4%;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 2811.07 万人次,增长 26.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82113 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 12728 美元),增长9.3%……
位处粤港澳大湾区、深圳都市圈,惠州抢抓重大历史机遇,深入融深融湾,苦练内功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忍住转型升级阵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力促城市能级和城市吸引力提升,2021 年惠州GDP(初步核算数)4977.36 亿元,逼近5000亿俱乐部,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近日,市惠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惠州调查队发布《2021年惠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披露更多更详细的“家底”数据。
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 20%
如今,惠州各大工业园区管理和服务者挂在口头最多的词是什么?“项目”、“强链补链延链”、“营商环境”均是高频词。背后折射的是,惠州产业发展正在经历不可有失的转型升级重要阶段。
围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惠州市委市政府正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发展“2+1”现代产业集群:园区提质增资,全力破解项目建设“用地难”,创新服机制推动项目落地“加速”,大力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力促深度融深融湾……
苦练内功带来显著成效,外企、央企、民企扎堆抢滩,为惠州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举足轻重的价值。
《公报》显示,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 21.8%。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9.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 50.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2%。工业投资增长 50.5% , 占固定投资比重为 33. 1%。
分投资主体看,内源性经济投资增长22.4%,外源性经济投资增长 16.7%,民间投资增长 30.3%,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 61.6%。
《公报》还披露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惠州的发展情况:2021年,惠州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3114 家,全年实现利润总额 420.81 亿元,比上年增长38.5%,企业亏损面20. 1%。全员劳动生产率 22.09 万元/人年,比上年增长 19%。
分经济类型来看,规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控股企业增长7. 1%,民营企业增长2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1. 1%,集体企业增长 4.8%,私营企业增长 20.4%。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增长 12.7% ,中型企业增长 17.3%,小微型企业增长 14.6%。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4. 1%。
分行业看,电子行业增长 13.9%,石化能源新材料行业增长 11.9%,生命健康制造业增长 8.2%。其中,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高达 64. 1%、43.8%,显示出惠州制造业延续了升级的态势。
具体到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方面,营养、保健食品,中成药,智能手机,液晶显示模组等均录得超40%的增长,分别为51.3%,63.8%,52.6%,52.6%。此外,涂料、化学药品原药、锂离子电池、微型计算机设备、鞋饲料均有超20%的增长。
规上服务业企业营收增长7.2%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延续,惠州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公报》显示,2021年,惠州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489.33 亿元,增长7.2%;
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幅度表现亮眼。数据显示,惠州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 88.72 亿元,增长 22.7%。
这当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惠州公路旅客的周转量下降10.6%,但货物周转量达 895184万吨公里,增长48.6%;水路货物周转量 3198497万吨公里,增长1.4%。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9644万吨, 增长0. 1%。
惠州是经济重镇,近年来正在大力补上交通短板:围绕“对外大连通、对内大循环”,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以“丰”字交通主框架为引领,大力推动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空港海港互联互通,以开放理念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进一步释放区位优势带来的发展潜力,为深入融深融湾提供支撑。
而现代物流产业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配套,正在被高度重视加大力度集聚发展。根据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惠州谋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现代物流产业基地;加快中国(惠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建成保税物流中心;引进国内外大型航运企业,谋划建设惠州港现代物流集聚区,推动惠州港从产业港向贸易港、产业港并重转型,深度参与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打造大湾区乃至全国南北出海新通道。
《公报》还披露,2021年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 156.83万辆,比上年末增长 10.6%。其中,私人汽车136.94万辆,增长10.0%。民用轿车保有量96.60万辆,增长9.3%。其中, 私人轿车 88.97万辆,增长 9.6%。
餐饮收入增长 37.5%,金银珠宝类销售增长 34.5%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消费扮演着重要角色。数据显示,2021年,惠州消费复苏明显。
《公报》披露,2021年,惠州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978.92亿元,增长13.3%。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1585. 11 亿元,增长 14.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393.81亿元,增长9.3% 。
从消费形态看,爱吃会吃还会做的惠州人在餐饮上的消费增长明显,2021年餐饮收入 160. 15 亿元,增长 37.5%,商品零售 1818.77 亿元,也有11.6%的增长。
消费升级类商品快速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增长了34.5%,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 22.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 10.4%。而受疫情影响,人们戴口罩的时间多了,过去一年化妆品类下降 了13.3%。
值得关注的还有旅游业。发展旅游业,不仅仅在于打造旅游景点、目的地,它也是社会经济与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映,是一种城市消费文化。近年来,惠州的滨海旅游、森林旅游、温泉旅游、乡村旅游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元的消费供给,更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如深圳、东莞、广州等城市居民周末游目的地,在疫情影响下,惠州山水风光吸引力不减。
《公报》显示,至2021年年末,全市共有 A 级景区 40 个,其中 5A级景区 2 个,4A级景区 10个。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 2811.07 万人次,增长 26.6%。其中,接待住宿游客 1366.58 万人次,增长 5.4%,这带动了惠州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 219.60 亿元,增长6.7%。
经济发展也让居民“钱袋子”鼓起来。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3351元,增长 9. 1%,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7.5%;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 35.6% 。
备案各类私募基金116支
城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惠州毗邻金融大市深圳,在惠州金融业表现如何?《公报》显示,2021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7809.67 亿元 ,增长 7.9% 。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 7218. 17 亿元,增长 5.9%。 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 8478.86 亿元,增长 18.0%。
2021 年年末全市证券市场共有上市公司 17 家,市价总值 5233. 14 亿元。全年上市公司通过境内市场累计筹资 57. 18 亿元。
2021 年末,全市成立并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有 22 家(其中,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 11 家;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 11 家),管理资金规模超 50 亿元。备案的各类私募基金共 116 支,基金总规模300 亿元。
保险机构方面,全市共有各类保险公司61 家(含分支机构)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81. 12 亿元,增长1.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 50.86 亿元,增长 5.0%。
此外,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惠州的专利授权件数增速明显。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全市专利授权25624件,增长34.4%。其中发 明专利授权2158件,增长26.5%;PCT专利申请457件,增长38. 1%;有效发明专利量 10482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7.35件。
此外,全市共有建成或在建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3个,省级授权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9个。至2021年底,获得资质认定计量认证的实验室238家, 获得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大管理体系认证企业分别为 5107 、2095 和 1248 家,获得 3C 产品认证的企业 714 家。
采写: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冯丽均
海报:彭觅笑(文案) 谢斌(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