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门口流动摊贩少了、占道的停业报刊亭拆了、接送孩子的车辆更有序了……今年4月以来,家长们发现惠州各中小学校门口又有新气象:影响孩子健康的“五毛食品”、无证照小吃很少出现;经常有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到学校周边小商店检查是否有“三无”玩具;校门口乱停车的现象得到了整治,上放学高峰期的交通更顺畅了。
今年4月2日,惠州市平安校园建设专项行动启动仪式暨学校综治工作站建设现场推进会举行,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4个月的平安校园建设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学校及周边的治安、交通、流动摊贩、校园欺凌等突出问题,全面消除安全隐患。一个月时间过去了,师生和家长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整改前,市五中校门旁社会停车位停满车。
整改后,社会停车位改为学生接送专用通道。
变化
校门口闲置报刊亭被拆除
“我们学校门口原先有两个报刊亭,给学生食品安全、上学放学接送等造成了不少问题。”惠州市第八中学安全办主任余桂国告诉记者,这两个报刊亭几年前就不卖报刊了,转而卖起了烧烤、无证照小吃、“五毛食品”,学校多次要求其整改无效。后来停业了,成了占道的隐患。
记者了解到,“必投连锁”档口和“爱心报刊亭”位于市八中校门右侧人行道上,处于停止经营状态,联系档口电话一直无人接听。“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还影响学生、市民正常通行,存在安全隐患,师生和家长都希望有关部门将其迁移或拆除,还路于民。”余桂国说。
今年3月,在接到学校的反映后,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多次查看现场并与相关部门协调,随后该局分别向市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残疾人联合会发函,协调解决这一问题。4月5日、15日,这两个报刊亭(档口)先后被拆除,地面平整后,市八中校门口的交通得到了较大改善。“现在周边空出来的地方我们设立了家长接送缓冲区,家长接送孩子更方便有序了。”余桂国介绍说。
学校周边交通堵点得到疏通
作为拥有6000余名学生、校门外道路车流量大的学校,位于市区麦地南路的惠州市第五中学,备受周边交通拥堵问题的困扰。
4月7日,市平安校园建设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召集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管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住建局、市消防救援支队等部分成员单位组成检查督导组,前往惠城区部分学校实地调研检查校园及周边环境,并组织召开现场办公会。
此次专项行动中,市第五中学相关负责人对学校存在的问题一一汇报:“学校正门口两侧绿化带和小学部北门出口停放社会车辆,给师生出行带来较大安全隐患;学校门口存在占道问题;公交车站距离校门口过近;校门口人行道红绿灯时长不够,满足不了学生高峰通勤人流量……”各部门针对学校上报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于当天开始落实。该校副校长胡伟聪告诉记者,目前除了公交车站迁移尚需时间,其他交通整改措施已全部落实。
现在,该校门口旁社会停车位已经改为学生接送专用通道,校门口占道的设施也进行了移除。校门口的人行道,则根据学校作息表,在上学放学时段延长人行道红绿灯通行时间。
“师生和家长对整改效果都很满意。”胡伟聪说。
行动
每周检查督导解决学校难点问题
变化来源于行动。惠州市平安校园建设专项行动启动至今,我市建立了每周检查督导制度,集中行动期间,各职能部门组成联合督导检查组,由平安校园建设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轮流带队,每周到一个县(区)召开现场办公会,督导检查县(区)平安校园建设专项行动工作情况,实地协调解决学校难点、痛点问题。截至4月29日的四周时间里,督导检查组已经先后到惠城区、博罗县、惠阳区、惠东县进行了现场办公。
4月7日,第一次现场办公会举行。市平安校园建设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召集督导检查组,对惠州市知行学校、惠州市第五中学、惠州市第十一小学(南校区)等3所学校周边存在的交通、报刊亭、托管机构等9类难点、痛点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逐一制定措施,明确了责任单位和整改完成时限。
随后在4月15日、24日、29日,督导检查组分别到博罗、惠阳、惠东现场办公,实地检查了部分学校及周边环境,针对发现的校园周边交通、托管、食品、摊贩等方面共性问题,督导组现场办公,明确责任单位和整改完成时限。
“校园和学生安全无小事,要立行立改。”市平安校园建设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各相关部门要抓紧推进尽快见效;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制成清单下发,引导各学校自行查摆;要在全市推广现场办公会制度,做到市县(区)联动、部门联动。
与此同时,各县(区)也陆续开始全面排查校园及周边治安、交通、食品、校服、文化、抽奖游戏、流动摊贩、防溺水、托管机构、校园欺凌等方面隐患,逐项定标准、定措施、定时间、定责任,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记者了解到,4月18~24日,惠城区平安校园建设督导检查组排查学校58所,发现问题194处,均明确整改措施和责任单位,已完成整改133处,综治成效明显。
惠阳区将平安校园建设列入2022年社会治理提升行动,参照市里的经验做法,领导挂帅,逐级落实现场办公会;部门联动,扎实推进日常检查。近期该区累计出动各类执法人员2000余人次,检查学校周边相关市场经营主体666户次,整治流动摊点197处,平安校园建设专项行动取得初步成效。
常态化排查化解校园及周边矛盾纠纷巩固整治效果
“此次专项行动,力度大、针对性强、整改快,切实解决了一批难点、痛点问题。”采访中,学校和家长均对此次专项行动给予积极评价。
记者了解到,此次专项行动一方面以雷霆之势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着重建立长远机制,巩固行动效果。在学校周边环境整治中,重点解决校园周边“刮刮乐”“砸金蛋”等抽奖游戏问题,清查整治学校周边出租屋、黑网吧等场所,整治学校周边“三无”产品、“五毛食品”及其他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在校园安全方面,重点预防校园欺凌,对校园欺凌、恶性伤害、性侵等各类侵害师生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持“零容忍”,形成高压震慑态势。
在机制上,建立每周检查督导制度、舆情研判机制、联席会议制度、分类督促指导制度、考评制度等,防止平安校园建设专项行动成为“一阵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市还提出建立“学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常态化排查化解校园及周边的矛盾纠纷。
记者了解到,“学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要求进一步压实各学校校长、园长的主体责任,主动排查发现涉校涉生安全问题,积极做好前期处置,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处理解决。学校排查不到位、报告不及时,相关职能部门处理不力、推诿扯皮,造成严重后果或重大隐患的,一律倒查、严肃追责问责。
为加强平安校园常态化建设,市委平安办已部署建设学校综治工作站,全力推动全市平安校园建设专项行动和学校综治工作站在大中专院校、技校、中小学(含教学点)及幼儿园等各类学校100%覆盖,全面排查化解学校及周边的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
胡伟聪告诉记者,市第五中学上学期放寒假的时候就已经建立了综治站,是惠城区的第一批,在平安校园建设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学校吹哨、部门报到,这个做法确实是比较好的。很多事单凭学校去实行,会遇到很多麻烦,如果各部门都一起做的话,做起来效果就会更好。”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林奶花 通讯员罗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