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我市个别农贸市场未严格落实查验场所码
惠州日报讯 农贸市场作为主副食品供应主渠道,是市民日常消费的重要场所,市场人流量大、人员结构复杂。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场所,农贸市场还关乎千家万户的“菜篮子”安全,因此扫场所码十分必要。日前,记者走访我市部分农贸市场发现,个别市场未严格落实查验场所码,疫情防控仍存在漏洞。
7月20日下午6时许,记者来到小金口乌石综合市场,发现出入口并无人员值守,场所码展板也被放在了一边,市民可以随意进出。在市场内,很多档主和前来买菜的市民都未戴口罩。当天下午6时30分许,记者来到江北三新农贸市场,在入口防疫点,只见地上摆放了场所码,没有看到负责查验工作的防疫人员。记者询问商贩得知,防疫人员下班后,则无人负责“两码”的查验工作,市民可随意进出。
7月21日上午8时30分,记者来到东平市场,市场出入口虽设置了场所码,但无工作人员值守,前来买菜的市民可以随意出入。上午10时30分许,记者再次经过该市场,发现出入口已有工作人员值守,并提醒市民扫场所码测量体温。11时许,记者来到江北三新农贸市场,看到每个出入口都有保安值守,并要求进入市场的市民扫场所码和测量体温、戴好口罩方可进入。
7月22日下午4时30分许,在小金口乌石综合市场,记者发现出入口放置了场所码展板,但无人员值守。一商贩告诉记者,平时门口都有工作人员值守,提醒进入市场人员扫场所码,“此刻门口没工作人员,是因为刚好走开办别的事情去了。”下午5时许,记者来到江北三新农贸市场,从该市场东门、南门、北门进出,发现三个门口均有工作人员值守,但只有东门工作人员严格落实查验场所码,南门、北门工作人员并未要求记者出示“两码”并测量体温。
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戴口罩是阻隔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场所码的应用有利于加强疫情溯源和监测。农贸市场在开展经营的同时,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督促进入市场的人员扫场所码并核验扫码结果。广大市民也应积极配合市场的防疫措施,在做好测量体温、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落实扫码通行、入场即扫场所码,进一步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让精准防控更有“数”。
惠州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