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气可谓“高温酷暑、上蒸下煮”,多地已出现中暑甚至出现热射病致死的案例,“热死了”真的不是一句玩笑话。这不,前不久就有一名年轻小伙发生“热衰竭”被紧急送往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最近的广东,正在经历71年来的最长高温过程,全省气象图每天都是一只“火辣辣”的大鸡腿,相比那些可以少出门的人群,户外工作者就比较无奈,如果长时间在高温天气下劳作,忽略休息,非常容易中暑。前两天,一位二十来岁在工地干活的年轻小伙,因为长时间暴晒出现身体不适,体温达到39度多,被紧急送往市中心人民医院。
据了解,该小伙儿是患上了“热衰竭”。医生介绍,根据中暑的症状可分为先兆、轻度和重症中暑三类: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中出现四肢乏力、大汗、口渴、头痛、头晕、眼花、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伴或不伴体温升高;若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的地方,及时通风降温补充冷盐水,短时间就可以恢复。轻度中暑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至38℃以上,也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死亡率大大增高,十分危险。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 主任 王国标:
如果热衰竭再不处理,到热射病的时候,那基本上患者的体温调节功能是丧失了,还有中枢神经衰竭的表现,还会合并很多器官的损害,包括肺水肿、心衰、脑水肿、凝血障碍等等,这类病人的死亡率可以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
据了解,今年入夏后,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已经收治轻症中暑11人,其中热衰竭、热射病各1例。医生建议户外工作者、老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基础疾病这类高发人群,在高温天气尽量在阴凉的环境活动,严禁长时间高温暴晒。
另外,主管部门还要求,当日最高气温达到37摄氏度以上,40摄氏度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5摄氏度以上,37摄氏度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且不得安排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