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22时07分,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接到位于江北某地呼救事件,称一名50岁男子疑是突发疾病倒地,了解到患者已经没有意识和呼吸后,120调度员朱利安迅速派出就近的医院救护车,并立即启用医疗急救优先分级调度系统 (MPDS)远程指导呼救者为患者进行现场心肺复苏,呼救者表示现场己有热心市民在给患者按压胸部并挂断了电话。
对方挂断电话后,调度员朱利安还是放心不下,担心现场施救者按压频率和位置是否准确,又立即回拨电话,线上线下联动施救患者开始了,“按压时大声地数出来,我可以和你一起数。1、2、3、4,1、2、3、4,1、2、3、4……”,朱利安不断鼓励热心施救者,帮助施救者调整按压频率,大约10分钟后,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接手抢救后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据了解,入院后经过抢救,该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这一成功案例离不开热心市民和120调度员的密切配合,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此呼吁广大市民朋友,拨打120电话后,除了配合调度员的询问和指导,“出手急救,你也可以”以挽救更多生命。
相关链接
1、如何开展急救技能培训?
在市卫生健康局统筹指导下,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大力推进公众急救知识普及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在惠州科技馆、惠东县东江干部学院、仲恺高新区体育馆及博罗县江南社区各设立一所“急救科学屋”,为公众提供规范化、一站式急救知识和技能科普场所,实现惠州急救科普规范化、科学化,切实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引导实现惠州市民“敢救、会救、能救、乐救”的美好局面。
2、拨打120后应该做些什么?
为了把握院前急救“黄金时间”,从2013年起,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开启“电话接通,急救开始”的120指挥调度新模式,调度员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电话远程为病人提供规范化、标准化医学自救指导,有效弥补救护车到达前的急救“空窗期”缺位,让院前急救实现“零等待”,从而给生命急救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截止2022年8月,远程指导现场成功抢救生命175例,其中心肺复苏141例,分娩28例,哽噎4例,中风2例。
惠报全媒体记者黄晓娜 通讯员何静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