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文广旅体局发布《国庆假期前后惠州市文旅行业疫情防控指引》(下称《指引》)。根据该《指引》,国庆前至10月31日,进入旅游景区、公共文化场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娱乐场所(KTV)、电子游戏游艺娱乐场所、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上网服务场所(网吧)等场所人员和入住星级酒店、民宿时,需持有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入演出场所,需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近7天内有疫情所在县(市、区、旗)旅居史的人员,需凭3天两检核酸检测(间隔24小时以上)阴性进入文旅场所和经营单位。出现疫情县区的文旅场所和经营单位应按照属地疫情防控政策,落实防控措施。
市文广旅体局倡议,广大市民国庆期间尽量减少跨地市出行。倡导就地过节,非必要不离惠,到景区景点遵循“预约、错峰”要求,尽量做到“无预约、不出游”,服从景区管理人员分流、限流等安排,避免聚集扎堆。减少跨地市出行,确需跨市出行的,积极配合当地“落地检”,并于返回后及时开展核酸“3天两检”。
惠州西湖。图片来源:惠州东江图片社。
A级旅游景区按最大承载量的75%实行限流
《指引》提出,我市旅游行业不得经营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旗)和疫情特别严重省份的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组团出行必须落实“一团一报”制度,并严格落实旅行社包车“五不租”制度。导游上岗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按属地要求查验游客健康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同时,禁止旅行社、导游将私设“景点”“野景点”作为旅游产品予以销售或推荐,及时整治未严格落实管理要求的企业。
A级旅游景区要根据“限量、预约、错峰”原则,动态调整防控策略,尽量减少跨地市预约,关注“惠州文体旅游发布”微信公众号,强化提前网上预约,按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实行限流。
市民游客进入旅游景区要严格执行实名预约,景区入口落实扫场所码、查验行程卡、健康码和72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以及测体温、戴口罩、保持“一米线”距离等防控措施。近7天内有疫情所在县(市、区、旗)旅居史的人员,需凭3天两检核酸检测(间隔24小时以上)阴性证明进入景区。
市民进出公共场所自觉佩戴口罩、主动扫验场所码成为一种新习惯。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 摄
逢进必扫场所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根据《指引》,我市公共文化场馆、歌舞娱乐场所、电子游戏游艺娱乐场所、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上网服务场所等空间相对密闭、通风不良场所,执照“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强化75%限流、场所清洁通风消毒、人员健康管理等措施,严格落实扫码、测温、查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防控措施;进入演出场所,要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出现疫情的县区按属地政策落实。
同时,严格落实扫场所码通行的要求,逢进必扫,逢扫必验,不漏一人,落实查验粤康码和行程卡、测体温、佩戴口罩等常规防控措施。
入住星级酒店、旅游民宿时,要查验健康码和72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严格落实扫场所码、查验粤康码和行程卡、测体温、戴口罩、保持“一米线”距离等防控措施。密切留意出现社区传播较严重的县(区)的入住旅客,严格要求做好安全防护,提醒其及时完成核酸3天两检。其他住宿旅业经营单位参照执行。
坚持“非必要不举办、能线上不线下”,近期原则上不安排大型会议、培训、会展、文艺演出等聚集性活动,暂停审批大型营业性文艺演出活动。确需举办的,从严审批,按照“谁举办、谁负责”原则,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尽量缩小规模,控制人流量,参加活动人员需扫码登记、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提倡群众从简举办婚丧嫁娶,尽量减少人员数量。
此外,我市还将加强对文旅重点行业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星级酒店、登记民宿、旅游景区景点、文化场馆、文化娱乐场所等服务场所的一线工作人员,在节后一周内开展不少于2次的核酸检测。
惠报全媒体记者 龚妍 谭琳 通讯员 杨春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