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武夷定植岭南,惠州岩茶绽放异彩

  岩骨花香茶韵鲜醇,岩茶产业东江名片。

  连日来,趁着天气晴好,在惠东多祝镇的茶山上,惠州市花海茶园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温新伙忙得大汗淋漓,为了这片2000余亩的岩茶茶园施够足量有机肥,茶厂员工已连续工作了近1个月。“基肥要施足,土壤好、茶树壮,来年的茶才会更香!”温新伙说。

  

惠州岩茶基地引入智慧茶园装置。王昌辉 摄

  去年,这片茶园共产出茶青近20万斤,加工岩茶成品约2万斤,以500—2000元/斤不等的价格销售,几乎被订购一空。

  产于岭南、优于武夷。岩茶原产地为福建武夷山,如今南移惠州仅12年,但在惠州少年丹霞地貌产出的岩茶比武夷岩茶岩骨花香更醇厚,并曾在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两次获得金奖,其背后的秘密除了适宜的生态环境和地质条件外,关键在于科学的栽种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工艺。

  去年以来,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以承担市政协提案项目为契机,大力推动惠州岩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让原本外来的茶叶品种成功定植惠州,更从标准化、科技化、品牌化等更高起点发力,助力惠州岩茶产业实现弯道超车,让“岩骨茶香”留香粤港澳大湾区,有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规划先行

  全市72万亩丹霞地貌适种岩茶

  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原产于武夷山地区的岩茶,因生长在悬崖绝壁的丹霞地貌而得名。在这种充满砾岩、红砂岩、页岩、凝灰岩的土壤里,铁、钙、锰、钾等矿物质含量丰富,茶农通过半发酵制作出来的茶叶,香气馥郁、浓醇绵润。

  “一朵莲花成山脉,云萦雾绕引仙来。”生态环境、地质条件适宜是岩茶定植岭南的重要原因之一。12年前,惠州岩茶在生态专家刘宗超技术指导下从武夷山引进,他正是看中了惠东莲花山脉的丹霞地貌,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土壤、水质条件与武夷岩茶的生长环境相似,非常适合岩茶种植。

  如今,惠州岩茶产业从无到有,从引种种植到加工,再到两次获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最初引进的27万株茶苗已成为千亩茶园,从零星销售到旗舰店规模,形成产业发展蒸蒸日上新格局,社会效益倍增,生态效益显著。

  

惠州岩茶基地引入智慧茶园装置。王昌辉 摄

  “岩茶在惠州落地生根突破了地域限制,代表了茶叶产业从传统认知飞跃到了科学认知。”在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司原司长冯玉林看来,惠州岩茶具有与英德红茶、凤凰单丛形成广东名茶三足鼎立的潜在实力。

  “惠州自然气候优越,岩茶产业发展具有先天优势。”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种子部部长单泽林表示,武夷岩茶历史悠久,从业群体庞大,人才技术雄厚,相比之下,作为后起之秀的惠州,这里的丹霞地貌大多为平缓地形,易于机械化、规模化管理,并拥有西枝江等丰沛的水源作为种植保障,具有弯道超车的潜力。

  根据调研,在惠东、博罗等地可作为岩茶发展条件的丹霞地貌红层黄砾壤分布广泛,拥有丹霞地貌235万亩,其中72万亩适合种植岩茶。单泽林同时指出,地处北回归线的惠州,日照充足、生长期长,几乎无霜冻灾害,在管理得当的情况下,除春茶外,还可以采收二春和夏秋茶,一年最多可连采五茬茶青,优势显著。

  为进一步推动岩茶在惠州地区科学发展,该中心指导编制了《惠州岩茶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惠州岩茶适宜种植区域,理清产业发展思路,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宏观性、方向性、指导性的决策依据。

  该规划指出,短期至2027年惠州计划种植岩茶5万亩、中期规划2032年种植惠州岩茶10万亩,长期规划20年内(至2043年)种植惠州岩茶30万亩。坐拥粤港澳大湾区,未来惠州岩茶市场规模近百亿元。

  建立标准

  打造现代化茶园生产加工体系

  聚莲花山脉之仙气,吸岩石红壤之灵气。广袤的丹霞地貌,让岩茶得以移植岭南,也让原来荒废的石头山成为致富地。不过,让惠州岩茶真正打出名气的,在于其不亚于武夷岩茶的口感品质,其背后是扎实的种植技术和加工工艺。

  “茶园采用全生态种植方式,施用对环境有益的有机肥和生物农药,为惠州岩茶的茶气、岩韵和香甘重滑的品质提供土肥基础。”温新伙介绍,丹霞地貌上土层较为稀薄,要想种植出高品质的岩茶,就必须在土壤的养护上下功夫,“每年施两次有机肥料和专用微量元素肥,可保障全年茶树生长需求。”

  目前,该茶园已先后引进11种岩茶品种,包括水仙、肉桂、铁罗汉、北斗、奇兰、金观音等,在科学的耕种技术支撑下,茶园种植仅3年,便表现出武夷地区6—7年老茶园的岩茶品种特征。

  不仅如此,在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大力推动下,该茶园还在现代化种植加工装备上进行革新升级。目前,茶园已建立符合现代茶叶加工生产标准的茶叶加工车间,装备激光分拣机和全自动岩茶生产线,并完善茶园灌溉管网、建设智慧茶园监控系统等。

  “茶园现采用机械化采收方式,2台机器、10个工人,仅半天便能完成2000斤茶青采收,种植效率大幅提升。”温新伙介绍,除了采收,岩茶的加工工艺也非常复杂,需要经过采青、萎凋、做青、炒青、揉捻、烘焙、拣剔七道工序,完全出茶需要70天左右。

  如今,在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的支持下,茶园完成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现代农业蝶变,实现农事信息化、水肥智能化、加工机械化,打造出了生态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茶园现代化生产新模式。

  去年11月,由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指导、刘宗超带领的专家团队编制的《惠州岩茶》执行标准、《惠州岩茶加工技术规范》、《惠州岩茶栽培技术规范》正式获批发布实施,通过制定惠州岩茶种苗繁育、科学施肥、栽培种植、病虫害防治、加工销售等标准化技术要求,强化对惠州岩茶产业生产链和加工链的质量安全有效控制,保证岩茶产品品质,推动惠州岩茶向生态安全、高标准、国际化快速发展。

  成立协会

  推动岩茶产业组团式发展

  广东是茶叶的主销地,岩茶与潮州凤凰单丛同属乌龙茶,凤凰单丛贵在花香,而岩茶则贵在岩韵,花香岩韵香甘互补,是茶叶消费升级换代的首选品类。

  不过,对于刚刚起步、种植规模仍较小的岩茶产业来说,如何真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茶罐子”,实现富民兴村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去年以来,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先后组织成立了惠州丹霞岩茶研究院和惠州岩茶协会,通过聚拢行业人士力量,组团式推动岩茶产业规模化发展,并着力强化与省内外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引进岩茶种植、加工、销售等领域专家团队,提升科技服务水平。

  在种植端,该中心在惠东多祝镇建立惠州岩茶示范基地,加大岩茶优新品种引进和绿色高效技术推广力度,配套茶园喷灌系统,强化科学生产技术指导,以标准化、规模化生态种植为抓手,打造现代化岩茶生产模式。以点带面,让茶农看着做、学着做、跟着做,辐射带动惠州岩茶生产科学开展,推动产业现代化发展。

  在品牌打造方面,该中心积极引导茶园做好绿色、有机、“圳品”等认证,引导企业开展SC、ISO9001等质量监控与管理认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岩茶合作社等组织的作用,强化行业自律,严格执行行业标准,做到品牌质量有标准、程序有规范、销售有标识、市场有监督。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去年,温新伙荣获惠东县“山海人才”优秀乡土人才称号、刘宗超被聘为惠州岩茶产业发展顾问,成为推动惠州岩茶发展的人才主力军。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强农民培训,加大惠州岩茶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品牌提升、网络销售等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培养一批有知识、会管理、懂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将商品销售服务、茶园管理、岩茶加工等培训工种纳入培训补贴目录,引导更多人员参加培训、提高技能。

  “把岩茶打造成为惠州茶叶新名片。”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刘航宏表示,该中心将继续发挥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桥梁纽带作用,聚焦乡村产业振兴,以标准化、生态化、机械化、品牌化为主攻方向,从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不断强化科技赋能、人才培养,推动惠州岩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撰文】乌天宇 李亮

编辑:小丽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