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建立村(社区)监督站,贴身监督当“探头”

原标题:

  我市建立村(社区)监督站,贴身监督当“探头”

  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

  “这个‘三资’账单有问题,多个商铺租赁未经招投标程序,要向街道纪工委报告”“这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合同管理不规范,要向镇纪委报告并督促清理整改”“村里一党员长时间未参加党支部的组织生活,需要重点关注”……对这些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惠州市各村(社区)监督站都做到了及时上报并跟进处理。

  聚焦村级小微权力运行。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纪委监委牵头,联合多部门开展村(社区)监督站试点工作。经过近2年时间,从无到有、从理论到实践,监督站已在惠州大地全面铺开,全市1325个村(社区)1250个监督站建成运行。

  村(社区)监督站站长和兼职监督员、信息员“走马上任”,将视野集中在乡村、社区等基层服务组织,当起村级监督“探头”和“哨兵”,将监督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通过提前介入、贴身监督、抓早抓小,强化对村(社区)干部行事用权的监督。

    

监督站分片区对场所安全生产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先试点后推广

  打造1250个群众身边的监督“哨所”

  2022年8月12日,大亚湾开发区澳头街道衙前村迎来“喜事”,村民们在村委会通过抽签的方式“分房”,共享合作项目“秋谷海生活园”的发展成果。

  当天现场除了村民朋友,还迎来几位特殊“见证人”。衙前村监督站工作人员全程在场,从选房村民身份验证、现场稳控、政策咨询、抽签分户型、抽签确定房号、房屋登记等各项环节开展监督,确保抽签仪式全程公开、公平、公正。

  像衙前村这样的村级监督站,我市目前设立了1250个,配备了304名站长,选聘2327名兼职监督员和3580名信息员。他们作为廉政政策“宣传员”、廉情信息“侦察员”、党务政务“监督员”、问题线索“情报员”和情况反馈“联络员”驻扎村(社区)一线。

  乡村、社区是最基层的服务组织,村(社区)干部处在服务的第一线,是乡村振兴的“领头人”,还是群众身边的“大管家”。他们实际掌控着村(社区)大量的资金、资产和资源,尤其是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三个一肩挑”后,村(社区)干部能否依法依纪依规履职尽责,更是直接影响群众的获得感和党在群众中的形象。

  为提高对村(社区)权力运行监督的有效性,市委尝试设立村(社区)监督站。

  2021年初,在借鉴先行地区经验做法基础上,市纪委监委综合考量集体经济总量、社会发展潜力、干部履职情况、村民利益冲突等核心特征指标,在全市选取四类8个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镇(街道)开展试点,探索创建具有惠州特色的村(社区)监督站。

  2021年3月31日,市第一批87个村(社区)监督站正式挂牌运行。当时,村(社区)监督站是新生事物,是一项创新工作,全国没有统一规定,也没有现成的模板照搬。市纪委监委牵头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社区)干部监督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方案细则,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村(社区)监督站进行总体设计和规范。

  村(社区)监督站按照“划片分区”设站,推行“一村(社区)设一站、站长一管多”模式,在每个村(社区)设立一个监督站,一名站长同时兼管3至5个监督站。其中,经济体量特别大、利益冲突凸显的村(社区),单独配备站长;常住人口特别少的“空心村”,按照地理、经济、文化联系紧密度设立综合监督站,或者就近并入邻村(社区)监督站。

  “村(社区)监督站成立后,主要通过定期谈话、列席会议、参与监督、收集廉情等方式,强化对村(社区)干部全天候、近距离、常态化的监督。”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以此实现对村(社区)公权力和公职人员、受委托从事管理人员的监督全覆盖,从而有效推动监督职能向基层延伸。

  经过近半年的试点和推广,试点镇(街道)形成经验成果,为其他乡镇(街道)提供一看就懂、照着能做的具体操作指引。随后,村(社区)监督站设立在全市铺开。

  如今,监督站的作用已经初步显现,通过1250个群众身边的监督“哨所”建成运行,基层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群众积极参与监督的良好风气正在逐步形成。

  在2021年村级换届前,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收到涉及村组干部的检举控告量在全市总量中的占比持续处于40%以上。监督站设立后,2021年涉及村组干部的检举控告总数同比下降8%,在全市总量中的占比降到35%,实现数量和占比的“双下降”。

  监督站运行一年来,全市村(居)“一把手”问题线索数和立案查处数分别下降了33.8%和27.6%。数据折射出监督站通过真做、真管、真监督,能够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促进村组干部作风转变。

 

监督站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整治,查看相关台账资料。

  展开精准监督

  盯紧关键人关键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学校门口设立家长等候区,以后接孩子更安全。”听到回音后,学生家长连声称赞社区监督站“管用”。

  在日常走访中,惠城区桥西街道更楼下社区监督站收集到某小学部分学生家长反映:学校门口与马路距离较小,缓冲区域不足,上学、放学时段人车混行现象严重。尤其在放学时,接送的家长、等候的学生都没有一个相应的安全区域。

  接到家长反映后,社区监督站主动与社区书记沟通。在与多方联系后,共同制定安全方案,让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这是惠州村(社区)监督站通过监督提升群众幸福感的缩影。

  在村(社区)监督站履行职责时,市纪委监委紧盯关键人、关键事,全面加强“三资”监管等,关注和解决“监督谁”“如何精准监督”和“如何以监督提升工作水平”等问题。

  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0.6岁,比上届下降2.4岁,88.8%的“两委”班子均至少配备了一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年富力强的“80后”成为主力军;共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班子成员5268名,比上届增加2735名,占比从33.6%大幅提升至65%;共有女性班子成员2216名,比上届增加323名。

  这是2021年1月25日,我市完成全市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后,8105名“两委”干部的新“画像”。这些干部也是村(社区)监督站的重点监督对象。

  在全市村(社区)监督站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指出,“换届后,‘头雁’队伍优化,但‘一肩挑’后‘头雁’的责任更大,能力素质要求更高,更要警惕廉政风险。”

  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被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的村组干部共570人,其中“一肩挑”人员135人,占比23.7%;村(居)民小组长118人,占比20.7%。

  同时,纪检监察干部在查办案件中发现基层一线党员干部尤其是农村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在村企合作、“三旧”改造、弱势群体保障等领域。村(居)民小组长是要重点关注的人群。全市近2万名村级监督对象中,村(居)民小组长就有1.1万名左右,他们手握大量资源。据市农业农村局统计,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总值中,村小组一级资产总值占比在50%以上。

  博罗县石坝镇石坝村监督站在开展辖区村、小组“三资”账目清查过程中,发现监督辖区内下坑村上栋小组对公账户出现异常的大额取现情况,且与村小组账目开支记录不相符,随即将情况报告石坝镇纪委。在镇纪委的指导下,石坝村监督站工作人员采取核对村小组收支票据、向村小组干部了解等方式,发现上栋小组小组长陈某良涉嫌挪用村集体资金的严重问题,石坝镇纪委立即对该问题立案审查。2022年8月,石坝镇纪委给予陈某良留党察看二年处分,责令其辞去村小组长职务,追缴回被挪用村集体资金。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村(社区)监督站还尝试用上“智慧大脑”。惠阳区新圩镇村(社区)监督站充分利用“惠州市农村三资平台”开展农村“三资”领域监督检查。截至2022年11月中旬,全镇129个集体经济组织共清理805份合同,其中存在签订主体不适合、租期过长和租金偏低等问题的合同有78份。针对上述问题,新圩镇纪委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各村(社区)财会人员、村(社区)监督站工作人员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对不规范合同的处置工作,防止集体利益受侵害。

  “基层监督站成立后,不仅督促‘两委’班子在阳光下用权,更为服务老百姓带来了新思路。”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监督站紧盯群众期盼,以实实在在的监督成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监督站工作人员走访村委会。

  完善运行机制

  进一步规范村(社区)“小微”权力运行

  “经专项监督,2022年37个未及时交账的村小组已全部完成交账报账,村小组交账报账不及时问题得到有效整治。”这是惠东县吉隆镇开展村(社区)监督站工作的汇报中所提到的。这背后是多方联合规范小微权力运行的结果。

  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需要凝聚各级各方力量。我市在村(组)干部日常权力监督中,提出不只是单靠镇(街)纪委带着监督站唱“独角戏”,要探索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协同推进、纪检监察机关督促查纠、监督站协助监督、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体系。通过“1+X”协同监督模式,让业务部门、管理部门、监督部门和基层群众共同参与进来,切实提升监督工作质效。

  惠东县吉隆镇的专项整治工作就整合了多方力量。惠东县吉隆镇的村(社区)监督站联合财政所、农办、综治办等部门集中开展当前村级监督存在突出问题的排查与整治工作,提出由财政所发出书面提醒函、监督站联合财政所到各村召开专题会议、镇纪委书记约谈相关负责人“三步走”的方式开展专项监督。

  在工作开展中,各监督站分别到6个村委组织村小组长召开专题会议,重点通报部分村小组交账报账不及时、清产核资工作进度滞后等问题。同时,开展“以案促改”和财务知识专题培训,利用本镇村干部因违反财经纪律受党纪处分的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充分利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龙门县则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多种方式联动监督、“贴身”监督,运用“县纪委监委+监督站+相关职能部门”“镇级纪委监察组+监督站”等多种形式,对营商环境、“庸懒散拖”、“三资”管理等落实情况深入监督,发现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17件。自监督站运行以来,截至2022年12月底,入户走访群众9036次,接待引导群众来访1868次,发现问题850个,协调督促解决问题760个,协助立案32件,进一步加强了对村级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

  此外,在村(社区)监督站运行过程中,市纪委监委还不断通过培训、总结等方式,改进、提升工作方法,打造村级监督“能手”,使基层监督体系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仲恺高新区惠环街道的村(社区)监督站建立“一查二报三规范”工作机制,从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健全制度等环节入手,对5个村(社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开展专项监督,通过查阅村务账务,发现问题后及时上报,提出规范性工作建议并跟踪督促落实整改,形成监督工作闭环。2022年以来,监督站共发现合同签订、津贴补贴发放不规范等问题20多个,通过发出《工作提醒函》进行反馈通报,逐条督促整改。

  接下来,市纪委监委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十三届省纪委二次全会和十二届市纪委三次全会部署,激活基层监督“神经末梢”,从强化人员管理、规范运行机制、完善培训体系等方面发力,以规范促成效,充分发挥监督站“探头”“前哨”作用,实现村级权力监督精准化、常态化,着力净化基层政治生态。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袁畅 通讯员余雪春 李翠平 邱宁 张宏忻

编辑:小丽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