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绿打造美 点“绿”化为“金”!惠州全力推进“绿美惠州”建设

原标题:

  我市在增绿护绿用绿上下功夫,全力推进“绿美惠州”建设

  借绿打造美 点“绿”化为“金”

  在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上,“绿美广东”成为关键词。全会强调,要突出“绿美广东”引领,高水平谋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探索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路径。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落实好绿美广东大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惠州人民生活在蓝天白云下、鸟语花香中。

  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工作,厚植绿美惠州亮丽底色,让绿色家底更为厚实;巩固国家森林城市成果,守护古树名木,充分发挥绿色资源作用,打造生态优美的花园城市;努力实现增绿与增收双赢,点“绿”化为“金”……这是惠州市贯彻落实“绿美广东”工作的具体举措。

  作为森林覆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8个百分点的地级市,生态历来是惠州最宝贵的资源。近年来,我市林业部门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在增绿、护绿、用绿上下足功夫,奋力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为惠州加快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提供坚强的生态保障。

  经过一代又一代林业人的接续奋斗,惠州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不断取得新进步——全市森林覆盖率61.66%,森林蓄积量4150.85万立方米,全市森林面积超过1049万亩,全市林地面积超过1028万亩,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旅游、新业态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惠州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工作,厚植绿美惠州亮丽底色。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厚植生态底色

  从“绿起来”转变为“美起来”

  植树种绿,大力推动国土绿化建设,不仅能极大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还能让惠州的“绿色家底”更加殷实。每年3月,南粤暖风吹绿大地,也唤醒了惠州人民踏春植树的热情。每到这时,我市林业部门在全市范围广泛开展多次数、多层级、多地域、多主题、多形式的义务植树活动。据统计,2022年我市出动义务植树287.85万人次,累计完成义务植树760.49万株;建设森林村庄57个;建成绿美古树乡村2个。

  去年,我市顺利完成造林绿化空间和草原资源评估工作,通过国家和省的验收。同时,惠州市红花湖林相改造项目建设已全面完成,并经过竣工验收;红树林营造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建设任务,营造修复任务完成率排名全省第一。林相改造和红树林营造,不仅有效提升绿化质量,更让我市实现从“绿起来”向“美起来”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在省林业局大力支持下,我市粤港澳大湾区(惠州市)东北部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入选2022年中央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面积18.6万亩,其中退化林修复11.7万亩、红树林造林0.1万亩、油茶营造0.3万亩、森林抚育6.5万亩,总投资4.025亿元。在此背景下,我市林业部门通过印发建设方案,明确落实责任;制订管理办法,规范项目建设;强化监督指导,实施挂图作战等措施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推动项目落地见效。

  守护“绿色文物”

  1万余株古树见证惠州千百年悠悠历史

  古树苍苍,屹立于千年风霜雨雪之中。古树名木作为“有生命的文物”,留住惠州人的乡愁,也成为惠州的“绿色史书”。

  在惠州,经认定公布的古树名木共10881株,数量居全省地级市第一名。它们以其独具的科研、科普、历史、人文和旅游价值而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成为惠州的一张绿色名片。同时,我市林业部门为上万株古树名木建档“落户”,使惠州成为全省第一个建立古树名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地级市,第一个完成全省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工作,并取得了全省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工作优秀奖。

  目前我市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中,年岁最长的数两株年逾千岁的古树,分别是罗浮山华首寺大雄宝殿左侧的人面子(约1270年)和龙门县麻榨中心村和斜村100号旁的榕树(约1014年)。这两株千年古树受到悉心照料,至今仍然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去年,我市在完成全市47棵濒危衰弱古树名木抢救性复壮的基础上,又完成了30棵古树名木的抢救性复壮,让老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我市全面完成全市古树名木第5次普查,新增古树553棵,并将全部古树名木信息进行修正录入管理系统;古树名木管理系统升级改造已全面完成,新升级的古树名木管理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功能更加完善、使用更加方便。

  用活绿色资源

  释放生态魅力让市民共享生态红利

  步入惠州植物园,映入眼帘的是绿树成荫、湖面如镜,加上颜色各异的花朵馥郁芳香,景观意境优雅……自2019年初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惠州植物园已成为惠州的新晋“网红打卡点”。除此之外,红花湖生态绿道、东江沿岸惠城示范段绿道以及大亚湾滨海绿道等多条特色绿道,林路相连,串联起惠州西湖、东坡纪念公园、合江楼、水东街、金山湖公园等一处处重要的自然及人文景观,为市民和游客提供绿色健康的游憩场所。

  自2014年惠州便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成为广东省首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地级市。这一“国字号”荣誉不仅是对惠州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高度肯定,也标志着惠州林业已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里程碑”,意味着广大群众可享受到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去年,我市大力推进新一轮绿化惠州大行动,大力实施高质量水源林、沿海防护林、乡村绿化美化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建成了“山环水绿,绿廊穿梭,环境优美,生态优良”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形成了道路林荫化、乡村林果化、城市森林化的城乡绿化格局。至此,惠州“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更多市民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

  有了绿水青山,不愁金山银山。我市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已渐渐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每年寒冬,惠东县梁化林场都有大批游客到此旅游,旅客们到这里“打卡”赏梅花,还到当地圩镇购买梁化梅菜、梁化青梅酒、梁化辣椒酱、梁化油豆腐等当地林、农特产,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手段之一。

  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林药科技示范园建设,启动广东惠州国家林药科技示范园总规编制工作,继续加强完善林药科普园区相关基础设备设施。目前,我市已完成九龙峰南药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任务,种植南方药材面积340亩。申报成功中央财政科技推广项目3项,验收结题1项,申报获批市农业技术推广奖2项。深入开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研,支持惠东县大力推进沉香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优质品种绿棋楠的种植面积,扶持沉香加工企业发展。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等生态文明理念已融入惠州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市加快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我市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惠州日报记者游璇钰

  通讯员张辉

编辑:小丽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