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立规矩”让广场舞跳出“文明范”

  广场舞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文化体育活动,近年来在我市蓬勃开展,在丰富城乡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展示群众良好精神风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广场舞活动场地和设施结构性欠缺、噪声扰民、引导扶持和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规范我市广场舞活动管理,促进广场舞活动健康发展,营造和谐、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近日《惠州市广场舞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并将于3月12日施行。目前,我市广场舞活动的开展情况如何,市民对这一新规有何期待,相关部门如何推动落实?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走访

  广场舞爱好者跳得欢

  音乐动感欢快,动作简单易学,还能锻炼身体……在城市的公园广场、小区周边空地甚至是村里文化广场,都能看到不少跳广场舞的群众,尽情享受这项健身活动带来的愉悦。

  晚上8点,位于市区江北的惠州市第十六小学门前空地,两支广场舞队伍准时摆开了阵势,打开音响,数十位身穿红色裙子的市民随着音乐舞动起来。

  

音响一开,随乐起舞。

  家住市区江北康怡轩小区的肖阿姨是一名交谊舞爱好者,也是队伍里的领队,每天只要不下雨,她就会准时来市第十六小学门前空地集合,带领队员们跳上一小时的交谊舞。她告诉记者,几年前孙子出生后,她就来到惠州帮忙带孙,到了晚上就和姐妹们一起跳跳交谊舞。“自从跳了交谊舞后,身体健康了,生病少了,还交了很多朋友,心情也好了,家里人都说我越活越年轻了。”

  家住长湖苑附近的刘阿姨,也会在吃过晚饭后,跟一群姐妹相约来到新开河河岸公园跳舞,大家伴随着欢快的歌声,扭动身躯,挥洒汗水。记者看到,除了刘阿姨这支队伍,在新开河河岸公园跳舞的阿姨还有好几拨,她们各有各的团,各有各的地,有的用小音箱播放音乐,有的则带了平板,一边播放视频一边跟着跳舞,现场气氛欢快。刘阿姨说,“跳舞的这个小时,是我们最开心的消遣时光。”

  市区下埔滨江公园是广场舞爱好者的聚集地之一。2月25日晚上8时许,记者在现场细数了一下,共有11支队伍分布在公园广场的不同地方跳舞,这些队伍多则二三十人,少则七八个人,各队音乐不一,此起彼伏。记者还留意到,在广场舞队伍周边,有两个噪声分贝仪,显示的实时分贝分别为“68”和“70”,均提示“噪声超标”。不过,各广场舞队伍似乎都没有关注到这一点,音乐音量依然持续。有市民直言,“感觉这分贝仪没有起到约束作用。”

  

2月25日晚上8时许,仅滨江公园就有11支队伍在跳广场舞。

  当音乐成噪声则让人恼

  有人跳得欢,有人恼得很。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因为广场舞播放的音乐音量过大、抢占了其他运动项目场地等,广场舞在不少人眼中成了“扰民舞”。

  “楼下的广场舞音乐实在是太吵了,令人难以忍受。”家住江北海伦堡小区二期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家里阳台正好对着市第十六小学门前空地,每到晚上8点,楼下的广场舞噪声让她烦躁不已,“把窗户都关紧能听到外面广场舞音乐,看电视都要调到很大声才能听见。”张女士表示,她理解老人跳广场舞的需求,但是应该适当调低音量,至少不应该影响别人的正常生活。

  为了让楼下的广场舞大妈把声音调小一点,张女士先是向小区物业反映,但物业人员能做的只有劝说,没有什么太明显的效果。后来她也尝试跟广场舞大妈们沟通,希望对方可以把广场舞的音乐调小一些。“跟他们说了之后的那几天声音确实小了一点,可是之后又恢复原样。”张女士说,她因为广场舞噪声问题搞得身心疲惫,但又毫无办法。

  市区紫荆苑的部分居民,也苦广场舞久已。该小区住户黎女士说,小区有多栋楼房挨着下埔滨江公园南门入口,每天早上7点15分左右,就陆续有几拨人在这里跳舞、打拳,一直到10点左右才消停。“他们播放的音乐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正常休息,特别是上夜班回来的人,觉都睡不安稳。”黎女士说,她曾多次向“12345”热线和相关单位反映,甚至打110报警,问题都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真是让人崩溃又无奈。”

  除了广场舞噪声扰民,在本地论坛上,也有一些网友发帖反映大妈占用篮球场跳舞、大妈与玩滑轮的少年争场地等现象,引发众多网友参与讨论。

  记者从惠州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了解到,2022年该热线受理涉及广场舞、广场唱歌、广场活动等噪声污染相关诉求1302宗(投诉1247宗,占比95.78%,咨询55宗,占比4.22%),其中涉及广场舞噪声诉求1072宗,主要反映广场舞音乐过大,夜间及清晨广场舞噪声扰民等问题;涉及广场唱歌及活动诉求169宗,主要反映广场唱歌噪声过大,广场举行活动噪声扰民等问题。

  

滨江公园广场舞队伍周边,有两个噪声分贝仪,显示的实时分贝分别为“68”和“70”,均提示“噪声超标”。

  声音

  加强自律避免扰民,让广场舞跳出“文明范”

  为了规范我市广场舞活动管理,促进广场舞活动健康发展,营造和谐、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近日《惠州市广场舞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出台,并将于3月12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办法》明确,广场舞活动是指利用城市广场、公园、文化体育场馆户外场地、街道两侧开阔地带等户外公共场所,使用音响器材开展的以排舞、有氧健身操、搏击操、啦啦操、健身腰鼓、健身秧歌等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健身娱乐活动。同时,该《办法》还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其中最受关注的有两点:一是广场舞队伍要实名登记,由公共场所管理者对本管理区域区内广场舞组织或广场舞队伍进行登记;二是广场舞扰民最高可罚2万元,明确广场舞活动产生噪声的行政处罚由城管执法部门来实施。

  对于这一新规,市民充满期待。“真是太好了,广场舞扰民真得好好管管了,希望这个办法能够真正落实到实处,让跳舞的人能开心跳,不跳舞的人能享受该有的安宁生活。”市民蓝先生说。

  “跳广场舞没有问题,关键是不要扰民。”市民张先生表示,他认为广场舞队伍实名制登记有助于加强广场舞活动的自治管理,建议可以成立广场舞协会等文化体育社会组织,发挥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功能和作用,“其实只要广场舞队伍自觉把音量调低一些,时间和地点选好,不要吵到别人,应该可以做到‘双赢’的。”

  “作为一项全民健身活动,广场舞活动在惠州有广泛的基础,但也的确存在一些扰民的现象。”惠州市广场舞排舞协会会长欧阳晨曦参与了《办法》出台前的听证会,并提出了关于规范广场舞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和音量等方面的建议。这些建议,来自于该协会成立8年来的实践经验。

  欧阳晨曦介绍,该协会有30多支广场舞队伍,会员五六百人以上。“我们要求各队伍早上不要太早开始跳舞,晚上跳舞时间不要超过9点,地点最好选择离住宅区有一定距离的公园广场,音量不能太大,避免扰民。”欧阳晨曦说,“下来,将会组织各领队认真学习《办法》,让广场舞跳出‘文明范’。”

  采访中,不少跳广场舞的市民对《办法》的出台实施都表示支持。记者在市区东平公园走访时了解到,有几位阿姨原本是在小区外围打柔力球的,从《惠州日报》等媒体的报道上得知《办法》出台后,为了尽量不打扰到其他居民生活休息,大家就把训练的地点搬到了公园里,“即便是在公园锻炼,我们也会注意控制音量,避免噪声对游园市民造成影响。”

  部门说法

  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

  正尝试建立活动团体负责人微信联系群

  早在2021年,我市就在市区东江公园、滨江公园进行试点,通过建立登记制度、安装噪声检测设备、加强联合执法等措施,有效规范广场舞等公园广场群体性文娱活动管理。

  记者从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了解到,为监测和提醒广场活动噪声控制,该中心管辖部分公园绿地安装了31个噪声分贝仪,分布在东江公园、东江沙公园、滨江公园、市民公园、金山湖公园、百萃园、北湖公园、新湖公园、鹅潭公园、文星公园、河南岸公园、成语公园、南山公园、东平公园、鹿江公园、大云寺绿地、西湖南湖绿地。借助噪声分贝仪等科技手段,提醒广场活动人员自觉控制音量,遵守游园秩序,目前效果良好。

  “为倡导文明和谐的游园环境,我们也积极协调公安、城管、社区等属地职能部门,经常性开展巡逻检查,管控音乐音量、规范活动秩序。”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在《办法》出台实施之前,该中心已对部分活动团体多且频繁的公园进行全面摸底,登记团体活动信息,确定负责人,签订活动承诺书。“目前我们正尝试建立活动团体负责人微信联系群,及时传达有关政策文件精神,及时帮助解决合理诉求。”

  接下来,他们将积极宣传新实施《办法》,持续加强日常宣传教育,逐渐把活体团体被动接受管理转变为主动自觉维护活动秩序,不断营造共建共享的游园环境。

  市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对拒不整改者将严格执法

  市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办法》,对于广场舞噪声的管理,主要是落实各方责任:一是广场舞领队的责任,要对其队员进行管理,遵守管理规定,确保不超过规定音量;二是场地属地管理的责任,公共场所管理者负责对本场地上广场舞活动的管理工作,明确管理规定、活动场地和时间,并登记广场舞队情况,劝阻并制止音量过大等违反管理秩序的行为;三是城管执法部门的监督执法责任,要制定管理规定,组织巡查,处理群众投诉,对于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依法处理;对不服从管理、对抗执法的,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从前两年的管控情况来看,大部分跳广场舞的群众只要提醒都会立即改正,但也有个别不听劝阻的。”该负责说,“遇到不听劝阻、拒不整改的,就要严格执法。”

  该负责人表示,《办法》明确了以后广场舞活动产生噪声的行政处罚由城管执法部门来实施,处罚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二条之规定。该规定提到,对违反规定的相关行为,“由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说服教育,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对个人可以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他山之石

  1、针对部分居民在公园跳广场舞扰民问题,北京海淀区园林绿化局在长春健身园、燕清体育文化公园等安装定向传播声音的“隔音罩”。隔音罩由木制外壳和隔音棉组成,将公园游客娱乐用的音响和扩音器放置其中,即可聚拢声音,使声音不再多方向扩散,即正面的声音不受影响,侧和后方的音量却大大降低。这不仅减少了噪声扰民的情况,也可以使两支队伍之间不会互相干扰,利于公园游客和谐相处。

  2、上海市闵行区浦锦街道在广场绿地安装“广场舞噪声扰民自动感知系统”,除了分贝仪外,还配有探头、喇叭和警报灯。广场上的分贝仪一旦检测现场噪声超过65分贝、且持续超过10秒,就会发出语音播报,提醒“注意音量”,同时会有一条警报推送到街道城运中心,提请社区管理者关注处置。

  3、佛山“智慧舞场系统”采用定向声技术,可以实现设备前方30度夹角、40平方米范围内的有效声音传播,超过该范围的音量会逐渐降低。该系统外观为艺术立杆,在立杆顶部集成扩音设备,中部有一个嵌入式多功能触控屏提供给用户操作使用。广场舞爱好者只要在微信小程序“智慧舞场管理系统”申请建立舞队或者加入舞队,在系统管理员后台审核通过后,扫描设备上的二维码启动设备,即可自由播放音乐,并在设定范围内调节音量。

  统筹: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采写: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 陈春惠 香金群 实习生欧斐婷

  图片/视频: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

编辑: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