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力争年内8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标准

原标题:

  我市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

  力争年内8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标准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4月19日上午,惠州综合广播《行风热线面对面》节目邀请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合作联社、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市公路事务中心等4个单位有关负责人做客直播室,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推城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与听众进行交流互动。

  端牢饭碗

  采取六项措施确保粮食安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2022年,我市超额完成省下达粮食播种面积169.8万亩、大豆播种面积1.97万亩和粮食产量61.51万吨的目标任务,2次受到省通报表扬。

  “今年我市将采取六项措施确保粮食安全。”市委农办常务副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乡村振兴局常务副局长朱燕含介绍,我市将严格抓好粮食生产,落实党政同责;落实各项惠农强农补贴政策;全力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撂荒耕地整治;推进粮食生产产业化、机械化;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和适用技术;强化农资保供稳价等。今年全市将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69.8万亩、粮食总产量61.51万吨,完成大豆播种面积2万亩、油料播种面积25.78万亩的生产任务。

  化肥、农药等重要农业生产资料的稳定供应,特别是农资的质量和价格,将直接影响到全市粮食安全的保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市供销合作联社党组成员、副主任蓝新奎介绍,为确保今年的农业生产不误农时,市供销社坚持“淡储旺供、稳定市场、平抑价格、让利农民”的理念,紧扣春耕备耕关键环节,全力以赴抓好化肥、农药等农资保供稳价工作。

  据统计,春耕期间,全市供销系统化肥可调度供应约7万吨、农药可调度供应约2千吨、农膜可调度供应约1千吨,约占我市春耕生产农资需求的95%,基本能满足春耕生产需求。同时为避免出现春耕期间主要农资品种价格快速上涨、市场供应大幅波动,市供销社通过落实农资储备与货源保供,在2022~2023年度农资储备15000吨任务的基础上,统筹各县(区)供销社及农资企业自主落实化肥储备近2万吨、农药储备近2千吨,防止农资供应断档、货源脱销。

  今年春耕以来,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组织编写发放了春耕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并抢抓农时、深入一线,扎实做好技术指导工作。“我们创建了粮食安全农技先锋岗,市、县、镇300多名农技党员集中上岗,深入田间地头加强良种良法良机的推广,开展农情调查和病虫监测等,为春耕春种保驾护航。”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陈锦良介绍,接下来还将充分运用粮食安全农技先锋岗的工作机制,加强苗情、虫情、墒情和农情调查,全面掌握水稻等粮食作物生长情况,及时指导农民采取有效技术措施,为早造粮食丰收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

  百千万工程

  聚焦三个方面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惠州市关于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方案》近期出台。“我们加强系统谋划,已牵头制定《2023年惠州市‘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专班重点工作要点》,明确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朱燕含介绍,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是乡村振兴专班牵头单位,将聚焦三个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人居环境整治,“清单化”推进巩固优化,持续提升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力争年内全市8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标准。二是聚焦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着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确保年内义务教育标准化、村卫生站规范化全覆盖,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不低于55%。三是聚焦乡村产业,实施乡村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形成“1+N”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构建国家、省、市产业平台梯次发展格局等,把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我们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主动融入全市‘三农’工作大局,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努力为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陈锦良介绍,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将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让更多农民用好品种、好技术、好农机种出好粮食,获得好收成。深入推进农技服务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我们近年加大美丽农村路建设,通过高标准开展‘最美农村路’推选活动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市公路事务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周晓介绍,“四好农村路”不单单是保障通行的交通设施,还可以串联起沿线产业园、红色文化、人文旅游、生态康养等产业,盘活乡村资源,带动一系列路衍经济,不断助力我市“百千万工程”建设。接下来到“十四五”末,每年将评选10条“最美农村路”,打造一批“可学习观摩、可复制借鉴、可示范引领”的美丽农村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力量。

  基础支撑

  打造“数字供销”,建好管好“幸福路”

  近年农产品电商愈发火热,农民受益不少,我市如何发展好农村电商,让更多农户实现增收?

  蓝新奎介绍,2022年,市供销社紧抓数字化、信息化机遇,加快推进“数字供销”试点建设,依托省数字供销云平台,加快打造涵盖市县镇村四级的数字公共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系统。目前平台已开发出框架,包括信息互通系统、农资交易系统、电商交易系统、金融信贷系统等四个模块,现在正在对接银行整理设计相关业务端口,做好了相关模块的接入,预计今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

  据悉,我市数字供销主要通过自主研发创建网上商城,整合供销社系统完整的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网络,为农民解决买难卖难问题,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农村公路怎样建好、管好受到网友关注。市公路事务中心统计,全市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11268公里,全市所有乡镇全部实现通双车道三级以上公路,1043个行政村、100人以上自然村全部实现通四级以上路面硬化路,基本形成了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通达补充的农村公路路网体系。

  “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先行引领和服务支撑作用。”周晓介绍,今年我市计划实施单改双214公里、路网连接88公里、安防工程253公里、美丽农村路151公里、危桥改造30座。目前各项工作正在顺利推进中。同时,实施农村公路“路长制”是加强农村公路管理的重要抓手,我市将通过压实县、镇、村三级一把手责任,把农村公路管好。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编辑:小丽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