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骨科走出特色发展之路

原标题

把人文关怀融入骨科诊疗全过程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骨科走出特色发展之路

  医学是科学的,也是人文的。随着时代发展,医疗服务的内涵不断丰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不仅意味着高超的医技,更意味着患者就医体验的提升,获得感和满意度增加。近年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骨科团队全力打造人文与技术相融合的专业骨科阵地,建立了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在做精、做专、做强骨科诊疗的同时,给患者打造有人文温度的就医体验。

  该院骨科开设于20世纪70年代,是医院重点学科之一,致力于打造专业化、现代化、规模化的学科。科室在服务患者的全过程融入人文关怀,提升患者就医体验,走出了一条独具人文特色的发展之路。在“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理念下,推进快速康复进程,为骨伤患者打开了一扇温情之门。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骨科团队。

  医技攻关

  在惠州率先应用PFNA内固定术

  2022年4月,一名103岁的老年患者在该院完成了股骨全长髓内钉手术,这是骨科团队在麻醉科协作下,突破高龄手术“禁区”的又一成功病例。老人术后第二天就可以坐起来吃东西,下肢也可以适当进行活动。而此次手术的主刀医生,正是在9年前为该患者做过PFNA内固定手术的骨科主任陈天实。

  “随着高龄骨伤、骨病患者逐渐增多,高龄老人的手术也屡见不鲜,我们每年都有近百岁老人的骨折手术,术后都恢复良好。”陈天实介绍,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骨科以手术治疗为主,在四肢骨折、脊柱与关节创伤等方面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开展的多项高难度手术填补了博罗县骨科领域的空白,并且在惠州率先应用微创PFNA内固定技术治疗骨折,实现了我市在该领域零的突破。

  作为该院骨科负责人,陈天实曾受医院委派赴上海进修,2009年,他学习了国内外先进的手术经验和规范操作流程并将这些宝贵经验带回惠州。在他“传帮带”的影响下,科室诊疗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从2010年起,科室独立完成了医院第一例脊柱开放手术、关节置换术等多项手术。

  骨科医生就像人体骨骼工程师,手术无外乎切除、修复、重建。随着专科化建设提升,该院骨科团队在四肢创伤性骨折手术、骨盆骨折手术、髋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镜手术、脊柱椎体成形术方面积累了娴熟的经验,已开展手术项目达200项,每年实施手术1000台至1200台,其中相对大型手术达到400多台。

  为了让规范的诊治手段覆盖到基层,在县紧密型医共体框架下,骨科团队通过专家下沉开展手术、病例分析、培训授课等形式对基层卫生院进行帮扶,提升基层骨科诊疗水平,助力骨伤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做好手术。

已出院的患者为骨科团队送来锦旗以表感谢。

  科技引领

  微创技术广泛应用于骨伤诊疗

  2022年2月15日,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一名刚做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七旬老人,苏醒后竟然可以自主下地走出手术室。回忆起手术的过程,陈天实记忆犹新。他介绍,传统的髋关节置换手术切口大多在后方,长度接近10~15cm,而老人的手术采用髋关节直接前方通道微创入路(Anterior Path DAA),切口仅6cm,且手术入路没有侵害到他的肌肉组织。与此同时,考虑到患者年迈,医生采用低浓度的药量进行麻醉,并全身性辅助麻醉,使老人手术后即刻就可苏醒,肌肉力量快速得到恢复。

  DAA的中文意思是“直接前方入路”,手术切口位置隐蔽,内在损伤小。陈天实介绍,DAA手术入路,近两年在国内日趋成熟。这个手术在惠州地区博罗骨科开展得比较早,陈天实团队早在2017年就开始了这个项目。不过术后病人,尤其是高龄老人即刻下地自由行走的情况,在他职业生涯中尚属首例,在惠州地区也实属罕见。

  随着骨科发展渐入微创时代,外科医生在不停寻找完美的手术切口,这种切口必须隐蔽、短小,既不损伤其他组织,又有充分的手术空间。近年来,该院骨科团队在椎间孔镜、关节镜、3D打印等技术的辅助下,已常规开展各项髋膝关节置换、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等微创手术,开拓了医院微创骨科发展的新领域,更荣获广东省首台斑羚系统Anterior Path微创入路纪念奖。

  3D打印技术辅助下膝关节置换手术、介入室X光透视下经皮穿刺胸5椎体成形术、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术(PRP治疗术)……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骨科团队的钻研下,微创诊疗手段广泛应用于骨伤诊疗,既提高了手术精准度,也让各类骨伤患者满足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治疗期盼,尤其是老年骨伤患者不再需要忍受久卧养伤。在骨科医学的道路上,迈开的微创这一“小”步,却是对患者人文关爱的一大步。

该院骨科收到的部分锦旗。

  “3-2-3”模式

  创建博罗首个骨科无痛病房

  疼痛几乎伴随着每一位骨科患者,伤筋动骨带来的痛感,给身心带来折磨。如何对患者疼痛进行早期干预,降低他们住院期间疼痛感受,加速术后康复,是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骨科探索的焦点。对此,科室在快速康复模式和多学科协作实践的前提下,深度细化管理模式,联合麻醉科、临床药学室的力量,创新性践行“疼痛综合管理模式”,建立全县首个骨科无痛病房。

  “疼痛综合管理模式”,简称为“3-2-3”模式,“3”指三个协作,即骨科病房、麻醉科、临床药学室加强联动协作;“2”指两个干预,包括术前疼痛干预,术后ERAS无痛管理;“3”指三个目标,即医护主动提前无痛管理、患者围术期体感度提升、间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3-2-3”模式下,该院骨科将建立科学的疼痛评估体系,对中、重度疼痛患者,联合麻醉科、临床药学室,提前进行疼痛干预,个体化用药,力求将患者痛感下降,术后有效控制疼痛。让患者在相对舒适的前提下,进行良好早期功能锻炼,加速康复进程,切实提升患者就医感受。

  今年4月3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麻醉疼痛门诊正式开诊,这也是博罗县首个麻醉疼痛门诊。聚焦困扰患者已久的慢性术后痛,骨科团队将依托骨科无痛病房,加强与麻醉疼痛门诊的强强联合,完善慢性疼痛管理,为骨科患者带来更专业的麻醉和护理服务。

  该院“3-2-3”模式及无痛病房的建立实现了医院在相关领域“零”的突破,也开创了博罗地区医疗机构的先河,骨科团队一如既往做精做细,致力于把成功的经验推广到各基层卫生院。

  贴心照护

  重视患者围手术期全过程

  要想伤筋动骨好得快,必须加强术后护理和康复锻炼。该院将骨科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融为一体,完善医护一体化流程,为患者快速康复及改善预后创造了条件,人文关怀贯穿在患者围手术期的点点滴滴。

  据悉,一些高危骨科患者术后,专科护士会以护理技术就高风险因素展开干预: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每天协助患者行VTE的基础预防;为预防术后压疮和肺部感染,每天落实Q2h翻身拍背、听呼吸音、行肺部功能锻炼;为增强营养预防误吸,行吞咽功能评估、指导进食技巧等。曾有高龄患者术后一度意识不清、生命体征不稳定甚至出现谵妄,都在护士的高质量护理下渡过难关,最终康复出院。

  骨科病房还是全院第一个“阳光病房”。为盘活有限的床位资源,科室率先人性化试行阳光床位调配、跨区调配收治病人,服务模式由“病人跟着医生走”转变为“医生跟着病人走”,有力缓解“住院难”。

  为体现对患者围手术期的全方位关怀,骨科已形成了术前、术中、术后全流程的围术手期闭环管理。实践证明,减少围手术期的生理与心理创伤应激,减少术后并发症,可有效实现加速康复。从医院角度,减少患者住院天数,有利于充分盘活病床和医护资源。而对患者而言,最大的好处是不适感减少了,住院时间缩短了,医疗费用负担减轻了。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患者的认可和支持既是鼓舞,更是鞭策。展望未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骨科团队将全力打造技术精进、人文温暖的骨科阵地,用心用情承担起一方百姓的健康责任。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李春凤

  通讯员张璐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