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歌舞”与惠州的那些事儿

  4月26日,在惠东巽寮第九届妈祖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英歌舞表演节目火出圈了。

  这一节目看似秧歌舞,又不像秧歌舞,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英歌舞流行于粤东地区沿海一带,在当地妈祖庙的节庆活动常能看到它的身影。这次它在惠州受到热烈的欢迎,除了两地的妈祖节日以及地缘关系,还缘由它与惠州之间的新故事与老故事。

  葛洪记载成“英歌舞”缘起之一

  这次火出圈的英歌舞队伍来自普宁新池内,负责该舞队领队的李俊茂介绍,英歌舞取材于《水浒传》中梁山108将攻打大名府的过程。英歌队常以36人为演出队伍编制,当地也有72人的演出队伍编制,对应于《水浒传》中的人物。

惠东巽寮第九届妈祖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英歌舞表演节目火出圈。

  英歌队的人数编制,适合于《水浒传》中的“三十六天罡”或“七十二地煞”。根据在惠州罗浮山修道的葛洪《抱朴子》记载,天罡是指北斗柄的三颗星。古人通过观察天罡的方位来认识物候,在东汉魏伯阳所著《参同契》就有“八月麦生,天罡据酉”说法。天罡与“八月麦生”有关,是古代农民提前了解农业生产过程的天文信息。

  古人通过观察北斗星来认识物候,逐渐与六六大顺的吉利数字联系起来,又与五行思想结合演变出七十二,发展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在道教传说中,北斗星丛中有36个天罡星和72个地煞星,每个星住着一个天神。在明清道教画像里,天罡、地煞大都是慈眉善目的老神仙。天罡作为与“八月麦生”相关的星辰,葛洪在《抱朴子》进一步指出天罡星与驱疫术相关。关于36天罡星、72地煞星的传说逐渐被民间所关注,并与傩舞结合成英歌舞的雏形,满足老百姓祈求风调雨顺的愿望。

  傩舞在惠州的文化遗迹

  古人认为水涝是阴气过盛,旱灾是阳气过盛,所以傩舞在适当的时节进行禳阳气或禳阴气,祈求风调雨顺。随着36天罡星、72地煞星的文化元素加入,傩舞的队伍有了36人、72人的编制,傩舞表演者扮演着天罡星或地煞星,表演一种驱疫气的仪式。与农事的结合,傩舞发展出秧歌舞。《潮汕民俗大典》提到了英歌舞的起源,有一种就是从秧歌舞发展而来,这刚好印证了英歌舞与农业习俗的关系很密切。

市级非遗项目惠东梁化蓝氏集艺馆斗牛狮展演。

  傩舞表演者在古代往往都是由残疾人(“狂夫”)担当,表演时以皮革为面具,在眼睛周围饰以一圈黄金,看起来很丑陋或可笑。中山大学教授康保成认为,这一假面具与戏曲中丑角的脸谱接近。36天罡星、72地煞星从而被降低了身份,成为一种以丑为美的形象。英歌舞的表演者需画脸谱出场,这一种脸谱与傩舞的面具很相似,《潮汕民俗大典》因此认为它由古代傩舞演变而来。惠东梁化蓝氏集艺馆斗牛狮是惠州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也属于傩舞的一类,表演者戴上扮演沙僧、猴子的假面具,也给人一种滑稽可笑的印象。

  英歌舞在惠州的知音人

  傩舞队伍中36天罡星、72地煞星的丑角形象,在《水浒传》开篇第一章,成为了被镇锁在“伏魔之殿”的魔王。故事中,这些魔王从被洪太尉放走后,成为了出身卑贱的梁山108将,是对傩舞队伍中“帅百隶而时难”的写照。傩舞表演者的以丑为美、出身卑贱的特征,为《水浒传》故事人物塑造所吸收。

位于惠州水口的水浒图书馆藏“小人书”。

  市面上流行版本的《水浒传》中,108将发起了农民起义,与统治王朝抗争,最后又被朝廷招安。惠州水浒图书馆创办人洪福指出,“梅氏《古本水浒传》,梁山好汉不受招安,是水浒故事的另一个版本”。《水浒传》存在一个招安的版本,和一个抗争到底的版本,正符合于傩的仪式分担禳阴气、禳阳气的功能。《水浒传》与傩舞、农业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民间对于《水浒传》十分痴迷,英歌舞表演《水浒传》故事只是冰山一角,洪福回忆小时候的经历说,“以前大家争看《水浒传》小人书很常见,甚至纸牌、火柴盒都印着水浒人物,连大人行酒令也不离水浒。”

水浒图书馆藏水浒书籍。

  洪福的水浒情结很浓,2002年春节他来到惠州,开始有意识地在地摊、二手书店收集有关《水浒传》的旧书。日积月累,他收藏水浒书籍多达一万多本,2018年在惠州水口创办了水浒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阅读。2022年,水浒图书馆所在地方被评为惠州市最美“惠享文化空间”。今年4月23日-5月3日,惠城区图书馆主办“家有藏书抵万金 水浒系列藏书展”,水浒图书馆成为该展的出品单位,负责提供作为展品的书籍,其中有多套《水浒传》珍贵孤本。

  “《水浒传》吸引公众的不仅仅是里面的情节故事,还因为里面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洪福除了作为一名水浒图书的藏书家,还是水浒文化的研究者。他在整理撰写《水浒传》在广东省的历史足迹时,发现了英歌舞与水浒传的密切关系,并指出它们的源头之一为道教文化。同时他还从《水浒传》中提取了“36”与“72”两个富有道教文化意义的数字,创办了36位惠州名人主题书展与72位华夏好少年的主题书展,赋能惠州历史文化与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播。

  文图 惠报全媒体记者 曾镜明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