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户存款破纪录 “超额储蓄”引关注

  你最近爱存钱吗?近日,词条“真的要开始存钱了”“为什么一定要学会存钱”等频频登上微博热搜。央行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报告也显示,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新增额的一半。

  惠州市民存钱的热情同样高涨,截至3月末,我市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突破九千亿元大关,住户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5.8%。记者走访发现,一边是大家存钱热情不减,另一边,则是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不差钱”,多家中小银行纷纷发布公告,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

越来越多市民倾向于存钱。 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摄

  市民存钱热情高涨

  惠州市本外币存款增速连续4个月上升

  储蓄一直是国人偏爱的打理资产的方式之一。去年以来,居民存款的大幅增长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住户存款新增17.84万亿元,比上一年多增了7.9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进入2023年,这一数据还在攀升。央行数据显示,今年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创下单月历史新高。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2.81万亿元,同比多增270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7926亿元。

  惠州居民的“存钱罐”也突突地鼓了起来。记者从人民银行惠州市中心支行了解到,截至3月末,我市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9334.3亿元,突破九千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4.8%,增速较去年同期高8.8个百分点,存款增速连续4个月上升,同比增速居全省第四;比年初增加937.7亿元,同比多增616.5亿元,比年初增速11.2%,居全省第一。

  从存款结构特点来看,各部门存款同比均多增,住户及非金融企业部门存款增长均以定期为主。其中住户存款保持稳定增长,住户存款余额3989.4亿元,同比增长15.8%,比年初增加236.7亿元,同比多增36.7亿元。住户存款中的住户定期及其他存款余额1985.8亿元,比年初增加193.3亿元,同比多增22.6亿元,占比住户存款增量的70.2%;同比增长23.8%,高于各项存款增速9.0个百分点。

  全市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3286.9亿元,同比增长8.4%,比去年同期高4.7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300.3亿元,同比多增204.3亿元;其中活期存款比年初减少16.8亿元,同比少减40.5亿元;定期及其他存款比年初增加317.1亿元,同比多增163.7亿元,比年初增长15.9%。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曹婧博士表示,本轮“超额储蓄”准确地说是“超额存款”,根源在于居民收入预期不稳和风险偏好下降。“首先,收入下降导致消费收缩,储蓄相应增加。其次,储蓄包括存款、房产、股票、理财等多种形式,疫情的‘疤痕效应’和理财赎回潮等一系列风险事件使得居民风险偏好明显下行,房产、股票、理财等高风险资产配置意愿下降,存款被动高增。资产缩水(主因是房价回落)和预期转弱造成居民资产负债表受损,‘超额存款’成为居民实现资产负债表再平衡的一种方式。”曹婧表示。

  “去年年底,理财市场客户大量赎回,资金向存款市场流动,因此各项存款平稳增长。”我市业内人士认为,市民存款增长反映出,在收入不确定性增强、消费需求受到压制、理财市场波动较大的背景下,居民储蓄意愿较强。

  年轻人消费更趋理性

  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六成

  住户存款增加其实有迹可循。记者随机采访多位市民了解到,不少市民重拾父母辈“存钱”的传统,有的是受市场行情影响转换投资方向,有的则是为将来打算。值得关注的是,过去年轻人基本都是“月光”,花钱大手大脚,不仅存不了钱,甚至很多时候还会“举债”消费,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启“报复性”存款,刮起了“存钱上瘾”的旋风。

  “去年基金亏太多了,心里不是个滋味。我现在有多余的钱都会存在活期账户,如果有大额存单,利率合适也会考虑。”惠州白领小蔡告诉记者,他是2020年前后开始接触理财的,刚开始的时候赚了点钱,加大本金投入后,却亏得他寝食难安,去年4月,小蔡的基金账户浮亏达到30%。“投资变成赌博,风险实在太大,不如老老实实存款保住本金。”

  “85后”周女士则是被去年的理财产品“伤”到了。“去年买理财产品亏了,虽然不多就几百块,但是心有余悸。现在,感觉还是买大额存单、国债这类产品更稳妥点。”

  “即将组建一个新的家庭,以后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得开源节流,省着点花。”陈裕已经和女朋友谈婚论嫁,为了未来开始规划存钱计划。

  消费趋于理性,也推波助澜了存款创新高的发生。“之前喝挂耳咖啡,现已换成速溶咖啡。”工作5年的李小姐说,从2022年中开始“报复性”存钱,“最直观的变化是不再超前消费了,以前几百的口红、衣服看中就买,周末聚会旅游,现在会自我控制,更精打细算,最大限度买自己最喜欢最合适最有性价比的产品,一年算下来还真存了不少钱,满满的安全感。”李小姐说,自己的储蓄方式是超过5位数了就定存一笔,不太纠结利率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保住本金,培养存钱的习惯。

  在社交媒体上,“真的要开始存钱了”“父母辈为什么能存得住钱”等话题也屡次登上热搜,存钱,正逐渐成为年轻人关注的焦点。

  来自央行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也进一步证明了大家的存款意愿。该报告显示,在消费、储蓄和投资意愿中,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接近六成。不过,数据显示,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8.8%,比上季增加3.3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3.2%,比上季增加0.5个百分点。

  银行“不差钱”

  长期存款产品利率稳中有降

  一面是大家想存钱,一面是银行“不差钱”。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6家国有大行及7家已公布2022年年报的股份制银行吸收客户存款合计超150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16.67万亿元,增速达到12.4%,创下历年新高。如果按照总人口14亿来计算,相当于去年国内每人多存了1.2万元。

  在此背景下,银行存款利率不断下调,4月以来,多家中小银行纷纷发布公告,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涉及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不同期限调整幅度不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等多家银行则早在去年就下调了存款利率,大额存单等相关存款产品的利率也是应声下降。

  调整后的存款利率形成了清晰的三个梯队。以一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为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大型国有银行利率为1.65%;以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等为代表的股份制银行利率为1.85%;而广东华兴银行、广东南粤银行等为代表城商行则分别为2.025%和2.0%。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认为,从各类银行存款利率来看,除了3个月期,其他期限定存平均利率均是城商行领先,其次是农商行、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各期限平均利率均垫底。

  从利率走势来看,今年银行普通定存、大额存单均呈现出长期利率稳中有降的趋势。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3月,银行定期存款1年、2年、3年期利率均下跌,跌幅分别为0.3BP、0.4BP、2.1BP。3月,大额存单共发行657只,其中,1年、2年、3年、5年期利率分别为2.262%、2.798%、3.27%和3.572%,较上个月分别下跌0.1BP、0.7BP、5.9BP、2.4BP。

  在此情况下,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从长期看,市场无风险利率下降是大势所趋。“2023年,随着宏观经济恢复和有效融资需求回升,银行体系对资金需求量将有所增加,存款利率有望保持基本稳定。”董希淼表示,对居民个人而言,如果资产配置中中长期存款较多,那么收益率可能有所下降,居民应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追求稳健的收益,在存款之外可以适当配置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及货币基金等。”

  银行从业人士建议,对于有储蓄需求的市民来说,可以选择长期的理财产品,例如通过大额存款、保险、国债等来锁定长期收益。而对于部分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可以适当增加配置权益类资产,以定投的方式长期投资,伴随着市场周期,或将得到不错的收益回报。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