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残联坚持党建引领聚力扶残助残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

    保障更有力 生活更安心

    市残联坚持党建引领聚力扶残助残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第33次全国助残日期间,全市残联系统紧紧围绕“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主题,组织开展惠州市第二届“最美残疾人”“最美助残人”发布仪式、残疾人专场招聘会、辅具进校园等系列扶残助残活动,将助残日拓展为助残月,营造良好的扶残助残氛围。

  兜牢兜稳民生底线,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残疾人“两项补贴”实现“应补尽补”,0~8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现“应救尽救”,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与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实现“应改尽改”;各项指标排名全省前列,其中,新增就业完成率、康复服务率排名全省第一,辅具适配率、就业培训完成率排名全省第二,残疾人总体就业率排名全省第三……2022年,我市残疾人各项工作交出亮眼成绩单。

  数据的背后,是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彰显着社会各界对残疾人工作的大力支持,凝聚着各级残联组织和全市残疾人工作者的真情付出。

  2022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残联的具体指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积极参与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惠州市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市残联”)坚持党建引领,大力推进“惠残助残·双岗双亮”党建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为落脚点,主动作为、倾情聚力,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惠州扶残助残氛围浓厚。这是志愿者走进康园中心与残友们互动,送去关爱和温暖。

  用心用情筑牢残疾人民生底线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

  截至4月底,全市共有持证残疾人68086人。为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我市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各项惠残政策落地落实,着力解决一系列重点民生问题。

  70岁的叶宏顺是一名肢体残疾人,也是一名独居老人,由于年事已高,无法外出务工。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年来,残联部门一直对他关爱有加,每个月领取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缓解了生活压力。

  在我市,类似叶宏顺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近年来,市残联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各项惠残政策落地落细,妥善解决了一系列重点民生问题。据统计,2022年,我市累计发放“两项补贴”1.74亿元。其中,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4412.45万元,惠及20021人,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3亿元,惠及44663人,做到“应补尽补”。16277名残疾人享有最低生活保障,资助40390名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医保、36573名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做到“应保尽保”。对1670名在康复机构训练的残疾儿童开展康复救助,救助金达1845.33万元,做到“应救尽救”。完成112户因自然灾害造成新出现的危房改造,完成253户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做到“应改尽改”。

  多措并举助力残疾人就业增收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帮助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融入社会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2023年惠州市“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全国助残日残疾人供需招聘会等多场招聘会先后举办,70家单位参加现场招聘,提供包括客服专员、仓管员、工程师等23个招聘工种,193人现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为促进残疾人就业,我市创新开展残疾人集中就业模式,持续拓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扶持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多渠道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残联培训,帮我打开了生活的另外一扇窗。”视障残疾人刘丽玉谈起市残联组织开展的盲人按摩培训,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今年38岁的刘丽玉因视网膜色素变性恶化,导致左眼只有光感,右眼视力仅为0.01。“自从眼睛看不见后,我感到迷茫又自卑。”刘丽玉说,经过几年调整,才慢慢接受这一现实,并尝试改变自己。去年6月,她收到残联开展视障人士免费按摩培训的通知,第一时间报了名,经过两个多月的培训,她学会了技能,也顺利找到了工作,重新找回了自信。

  和刘丽玉一样,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通过就业培训学到一技之长,过上了更加幸福的生活。据统计,2022年,全市新增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完成培训1839人次,完成城乡残疾人新增就业5368名,全市累计有19658名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实现就业,就业率达55.64%。全市建立80个社区康园中心,为1700多名精神、智力、重度肢体和其他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辅助就业、技能训练、日间照料、康复功能训练、康乐文体等服务。

  为抓牢残疾人就业工作,我市出台《惠州市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提出2022~2024年将实现全市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3600人以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200人次以上。

  提标扩面优化残疾人康复服务

  5年前,李米(化名)迎来期盼已久的孩子,可孩子7个多月不会翻身、8个多月还不会坐、一顿米糊要吃两个小时……经过各种检查,终于找到了原因,孩子患有皮特-霍普金斯综合征——这是一种可能由基因突变引发的罕见病。夫妻俩只好辞了工作,带孩子到全国各地寻医问药,几年的求医之路给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去年她给女儿办了残疾人证,进入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接受免费康复训练,大大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

  康复是广大残疾人最直接、最迫切、最现实的需求。近年来,我市不断增加公办康复机构学位,引导发展民办康复机构,提高辅具适配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大龄儿童及成人适应性训练和支持性服务。

  据统计,截至目前,市残联主办主管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定点机构38家,其中公办机构6家,民办机构32家,配有康复专业技术老师659名,其中获得省级以上康复培训证书的497名。在经费保障方面,在公办定点康复机构参加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费用全免;在民办定点康复机构参加全日制康复训练的0~6岁惠州户籍儿童,每人每月享受2800元的康复救助。对于部分选择非全日制融合训练的0~6岁儿童和需延长康复训练期的7~8岁儿童,我市积极做好托底保障,由市、县(区)财政资金给予救助,民办机构每人每月分别可享受1000元(0~6岁)和600元(7~8岁)的康复救助。

  去年,我市共有28480名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残疾人康复服务率100%,全省排名第一;2534名残疾人得到辅具适配服务,辅具适配率99.92%,全省排名第二。各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超过98%,残疾儿童入园率超过85%,全市残疾人高中阶段实现免费教育。

  2023年实施“四大重点工程”

  今年市残联将继续聚焦残疾人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实施“四大重点工程”,促进惠州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让广大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实施党建引领业务发展提效工程。大力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以党建引领残联业务工作发展,争取走在全省前列。

  实施康复机构建设管理提质工程。2023年底,儿童康复机构制度更加完善,康复水平整体提高,康复服务更加公平,机构管理更加规范;积极推进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市、县两级残疾人康复设施全覆盖,形成专业化康复网络。

  实施残疾人就业增收提档工程。年度新增就业1200人以上,新增培训1400人次以上,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持续提升,残疾人就业更充分更高质量。

  实施县(区)专门协会注册提速工程。用3年时间完成5个县(区)五大专门协会注册工作。今年力争完成8个协会注册。

  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 
  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 李松权

编辑:小丽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