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云会会节开新篇!惠报·东江之恋活化利用东坡寓惠人文遗产

原标题

惠报·东江之恋活化利用东坡寓惠人文遗产

千古爱情佳话 情定东江之恋

  近日,由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惠州市博物馆主办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惠州市博物馆藏苏东坡文献史料特展”全国巡展第一站在常州拉开序幕,掀起了一股东坡寓惠文化热。其中清朝朱耷与王素的绘画作品《东坡朝云图》颇引人注目,让人想起苏东坡寓惠的情景:家奴皆散去,唯独朝云相随。

  “朝云”寄托着苏东坡为民请命的情怀

  朱耷在《东坡朝云图》左上角题写了苏东坡《朝云诗》,结尾一句“不作巫阳云雨仙”,切中“王朝云”的名字,以巫山云雨故事中的神女指代王朝云。在《雨中花慢·嫩脸羞蛾》《南歌子》两篇词中,苏东坡写给爱妾王朝云,同样也提到巫山神女。

  秦观在《南歌子·赠东坡侍妾朝云》提到“何期容易下巫阳,只恐使君前世是襄王”,把苏东坡与王朝云说成巫山神女与楚襄王。苏东坡在同题《南歌子》中呼应了秦观的说法,他并不伪饰王朝云的出身,以前身是巫山神女,后来下凡到人间,巧妙地化解了灵魂与肉身之间的冲突。

  宋熙宁七年,王朝云开始跟随苏东坡,后来苏东坡一路在密州、徐州、湖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多地任职,均在当地为民祈雨,这在其相关祈雨诗文中可见一斑。苏东坡欣然将王朝云前身比拟为巫山神女,不无有为民请命的情怀。

  接地气的“朝云会会节”

  苏东坡绍圣元年十月二日初到惠州,同年十一月写的《朝云诗》,希望王朝云“不作巫阳云雨仙”,表达了“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情感。王朝云逝世后,苏东坡在悼念王朝云的词《雨中花慢·嫩脸羞蛾》中,提到王朝云“因甚化作行云,却返巫阳”,难以接受王朝云与他仙尘相隔的事实。苏东坡在《雨中花慢·嫩脸羞蛾》将他与王朝云的关系比喻为“鸾凰”,“凰”即雌凤。“绿毛幺凤”是产于岭南“罗浮凤”,在词中希望王朝云再一次由仙界下凡。梅花与绿毛幺凤的关系,正好对应仙界与凡间,是巫山神女下凡的另一种表述。

  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五,适逢王朝云诞辰,惠州民间会举行“朝云会会节”,清代的惠州名士江逢辰有“士女倾城补种花”诗句,记述了当时做“朝云会会节”时补种梅花的盛况。这让人想起《西江月·梅花》的意境,梅花可以引来象征王朝云由仙界下凡的“绿毛幺凤”。在惠州民间,流传有王朝云还魂的故事,纪念王朝云的六如亭又称之为“还魂亭”。

  虽然种梅花的盛况在历史时空中已模糊,朝云诞与花结缘却仍然保留在很多惠州人的记忆中。惠州市东坡文化协会顾问刘汉新从小在惠州西湖边长大,他听自己的女性长辈回忆,在朝云诞这一天,她们就会三三两两相约去朝云墓献上一束花。

  东江之恋已举办活动超百场

  今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东坡寓惠”特色文化内涵。5月16日,市政协举行“请你来协商”活动,围绕“深入挖掘东坡寓惠人文遗产的历史贡献”主题,开展协商议政。市作家协会主席陈雪建议,增强东坡人文遗产与市民游客的互动,让其“活起来、动起来”,有良好的互动,才能聚人气、出圈。“朝云会会节”与东坡文化,与“朝云墓”、西湖等“苏迹”有着密切关系,是惠州人与东坡人文遗产互动的文化实践。

  近年来,惠报·东江之恋作为惠州品牌婚恋平台,为惠州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员工搭建了一个优质的交友平台。在市总工会、共青团市委、市妇联的指导下,惠报·东江之恋已举办活动超百场,促成超百对男女青年步入婚姻殿堂,为惠州高质量发展留住人才。 

东江之恋活动现场。

  惠州日报社编委、惠州文史专家严艺超建议,要更多地站在年轻人的角度去考虑东坡寓惠人文遗产的活化利用,“以后相关人文遗产活化工程、活化项目,可以多征集年轻人的意见,多听听年轻一代的想法,让历史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惠州年轻人或通过视频公众号,或从身边朋友了解等途径,参与惠报·东江之恋活动有数万人。惠州有着“朝云会会节”的传统习俗,也有着苏东坡王朝云爱情故事的浪漫氛围,东江之恋活动的举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郎坐船来妾船尾”“羡他生死托才人”。东坡寓惠人文遗产要如何活化利用,惠报·东江之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曾镜明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