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惠州靶向纠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分级分类专项监督 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是否存在‘隐形审批’问题?”“政府部门公布的工业项目办事指南、审批流程、收费标准、承诺时限与实际操作是否一致?”“各级党政机关干部及公职人员与贵企业的政商交往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四风’问题?”连日来,惠州市纪委监委有关领导带领相关职能部门,深入走访工业园区和相关重点企业,现场了解影响企业发展的“中梗阻”问题,以务实举措强监督、解难题、促担当,全力护航优化营商环境。
这是我市开展专项监督,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一个缩影。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去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有关部署要求,聚焦优化营商环境、“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等领域,分级分类开展专项整治,把专项整治与政治监督、日常监督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坚决惩治群众身边“蝇贪”,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营商环境“中梗阻”问题专题调研组走访相关企业。
聚焦高质量
开展建设领域专项整治,推动项目建设加速跑
“你好!为着力推动解决工业项目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现市纪委监委面向全市制造类企业发放调查问卷,为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建言献策……”今年4月,市纪委监委通过电子二维码向全市工业企业发放《2023年惠州市营商环境工业项目建设领域满意度调查问卷》,截至目前,共收回问卷近800份。同时深入职能部门和相关企业开展调研座谈,详细了解我市工业项目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广泛听取提速增效的意见和建议。
优化营商环境是关系“国之大者”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去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实施制造业当家战略、加快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目标要求,开展损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以强有力的监督执纪问责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政效能,助力惠州高质量发展。今年3月份,根据省纪委监委工作要求,惠州市纪委监委制定《贯彻落实<关于开展优化营商环境领域监督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任务分工》,同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印发《市纪委监委关于深化营商环境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聚焦工业项目建设领域“小切口”开展专项整治。
该专项整治紧紧围绕项目遴选、项目供地、工程审批、竣工验收等环节,通过督促解决企业诉求、严肃查处损害营商环境腐败和作风问题、监督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推动建立同城同标、全城通办、能快则快的项目建设提速政策体系和全过程监管体系,助力我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必须聚焦企业发展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定向发力,帮助企业打通堵点、痛点、难点,全力提升服务效能。”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表示,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聚焦效能提升,推动靶向治理。通过广泛收集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深入排查项目建设中审批难、用地难、验收难、办证难等堵点难点,及时回应企业合理诉求,进一步厘清部门职责,推动实现精简审批环节、统一审批流程、规范审批清单、提高审批效率的目的。
为精准发现制约企业发展、项目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惠东县纪委监委专门印发工作方案,建立班子成员挂点联系服务18家重点企业工作制度,通过走访相关企业,及时了解掌握市场主体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找准地方和部门责任落实短板。如针对某企业反映的兴建员工食堂审批难问题,县纪委监委责成相关职能部门增设“绿色通道”、优化“一次性告知”,及时跟进协调解决企业诉求。今年以来,县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到企业走访22次,发现问题13个,现场督促抓好整改落实,让行政执法更有温度,行政审批程序更加优化,跑出服务“加速度”。
“对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实行‘零容忍’,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积极营造亲商重商优商环境,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坚持“室组地”联动,严肃查处违规审批、吃拿卡要、政务服务效率低、漠视企业合理诉求等突出“四风”问题,以及贪污贿赂、权力寻租、利益勾兑等涉企腐败问题,坚决追究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
“接下来,我们还将深化标本兼治,加大对损害营商环境典型问题的通报曝光力度,加强以案促改,着力破解损害营商环境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构建‘审批+管理+监督’一体化长效机制。”该负责人说。
市纪检监察系统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监督检查。
做实深监督
聚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整治群众身边“微腐败”
“重新签订合同后,这块地的租金每月增长6233元,2023年预计增加村集体收入74796元。”博罗县柏塘镇黄塘村书记向监督站工作人员开心地说道。
原来,黄塘村监督站在开展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专项监督中,发现该村一份租赁合同存在租金明显偏低的问题。在镇纪委的监督推动下,该村提前终止原合同并重新进行招标。如今,与柏塘镇黄塘村一样,博罗县村组共一次性挽回村组集体损失约2834万元。
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微”在基层、“危”及民心。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策部署,我市紧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印发《关于开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领域监督的实施方案》,深入开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领域监督。
“我们实行‘清单式’监督,细化了38项监督任务,并督促相关责任部门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提高监督实效,我市提出了“压实监督责任”“确定重点关注镇村”“巩固提升提级监督工作成效”“实行领导包案制度”“加强沟通协调和请示报告”等5项工作要求,推动专项监督落实落细取得成效。
深入开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领域监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重点。我市聚焦破解村级权力监督“远、弱、难”问题,开展村(社区)集体“三资”领域提级监督,推动监督下沉、监督落地,使监督触角向村(社区)一线延伸、向乡村振兴前沿贴近。
前不久,惠阳区三和街道监督站在发现某村小组拟将出租合同已到期的厂房以13元/平方米的出租价进行招租后,在街道纪委监督推动下,及时教育引导该村小组干部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进行交易,最终推动该厂房以18.9元/平方米的价格完成交易,预计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20万元。
“针对提级监督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跟进专项治理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综合治本效果,实现‘惩、治、防’一体推进。”该负责人表示,通过扎实推进村级集体“三资”提级监督,打造村(社区)精品监督站,确保村(社区)持续健康发展,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源头滋生“微腐败”的土壤被持续铲除,村干部越来越规矩了,“三资”管理越来越规范了,村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情况专项监督,巩固提升农村“三资”提级监督试点工作成效。截至今年5月,全市农村集体资金累计增加4708.77万元,并全部纳入“三资”平台规范管理。
市纪检监察系统工作人员到公租房住户家中开展走访调研。
紧盯民生事
整治公共租赁住房领域突出问题,让公租房成为“公平房”
“公租房的申请、审核、审批是如何开展的?是否定期清查复核租赁条件?”近日,惠城区纪委监委有关人员到区住建局,对公共租赁住房管理使用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惠城区纪委监委聚焦公租房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开展专项监督,并成立了工作专班,重点整治公共租赁住房审批流程、使用监管、廉政风险、资金使用等环节可能发生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经初步排查,目前发现571户家庭存在转租(出借)公租房、不配合监督检查、欠租、未参加年审等涉嫌违规行为。
“通过全方位宣传和整治,已有部分承租户主动申请退房,震慑效应初步显现。”惠城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开展排查整治,做到全覆盖,使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重点人员时刻绷紧廉洁自律之弦。同时,通过专项整治行动不断约束“自由裁量权”,消除廉政风险点,切实提升行政审批效能、压缩权力寻租空间。
针对出租屋量多体大、统筹管理难这个民生痛点难点问题,仲恺高新区创新开展“红色出租屋”党建工作,着力破解出租屋基层治理难题,做到“哪里是人民群众的关注点,整治问题就落到哪里,目标方向就指向哪里”,以破解难题的实效凝聚民心。
仲恺高新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通过在村(社区)出租屋集中的片区或网格成立党组织,在出租屋密集区建立独立的党群服务站,为出租屋打造“红色物业中心”,以党建引领疏通基层的痛点堵点,填补了出租屋党建工作的空白领域。自实施以来,已解决租客问题、困难493件,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而公租房是面向低收入、外来务工、住房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出租的社会保障性住房,是一项惠民政策。
为确保惠民政策真正落实落地,市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开展公共租赁住房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今年4月,专门印发《市纪委监委关于开展公共租赁住房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以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为出发点,深入整治公共租赁住房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监督推动惠民利民政策落实落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推动我市住房民生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专项整治,严肃查处腐败和不正之风。”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专项整治紧盯审批、分配、清退、补贴发放等关键环节,严肃查处公共租赁住房管理中存在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弄虚作假等作风问题,以及滥用职权、吃拿卡要、优亲厚友、利益交换等腐败问题,切实维护公共租赁住房管理秩序。
据统计,截至5月底,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公共租赁住房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8起,立案8人。
“我们将持续加大专项监督检查力度,切实维护公租房保障制度的严肃性和公平性,真正把公共租赁住房这项民生工程、阳光工程落到实处,增强住房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该负责人表示。
仲恺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
做细做实监督 护航乡村振兴
“目前,与安龙共建项目具体进展如何?是否存在卡点问题?相关资金使用是否及时向区党工委报告?”近日,仲恺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乡村振兴监督调研小组飞往贵州安龙县,聚焦东西部协作资金使用情况开展延伸监督。
“此次行程为期3天,我们以随机抽查方式查看了两地共建项目、东西部协作资金项目等10个现场。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了一些风险问题。结束后,我们第一时间向区党工委作了报告。”调研督导组负责同志介绍。
为做细做实专项监督,前期,区纪检监察工委收集近三年来仲恺与安龙扶贫资金四方面细分14个大项目20个小项目,严格对照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总体目标,明确项目名称、投资金额、建设时间、资金使用明细等内容,梳理出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的廉政风险点,确保监督有的放矢。
助力乡村振兴,有效监督是关键。今年以来,该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乡村振兴工作中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环节,梳理出项目建设、三资管理、人居环境整治等监督检查任务清单,提出具体要求,划出工作重点,建立区、镇(街道)、村监督站三级监督网络,持续推动监督下沉、监督落地,打通乡村振兴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该区处置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20条,立案1人,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15人,形成了“检查、核实、移交”的有效防控链。
惠州日报记者袁畅 通讯员张秀 阮诗岚
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纪检监察工委:
以“小支点”撬动“大监督”
在惠霞(惠湾)高速公路重大项目建设中,大亚湾开发区充分发挥监督站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的作用,通过“小支点”来撬动“大监督”。
针对征拆补偿容易滋生腐败问题,该区纪检监察工委聚焦霞涌街道霞涌村用地征拆补偿工作的难点堵点,组织开展廉政宣传教育,由街道纪工委和霞涌村监督站第一时间对村“两委”干部开展谈心谈话,督促村委、村民小组及时向村民全面公开补偿相关文件及细则,督促村干部廉洁履职、秉公用权。
同时,就征地拆迁过程中存在的测量纠纷、拆迁款发放等村民关心的问题及时深入一线开展监督,认真分析研判可能存在的廉洁风险,切实保障村民的切身利益,让村民实实在在感受到基层监督的正向效应。
在某村民小组整体征地搬迁过程中,某村民要求果木按每亩10万元标准进行补偿,远远超过规定的补偿标准。项目推进工作一度受阻。该村监督站一方面督促要求动迁组严格按规定做好征地拆迁补偿工作,监督跟进补偿款依法依规发放;另一方面积极协助霞涌村委会入户走访,耐心细致做好对村民的政策解释工作,助推大项目征地搬迁工作顺利推进。
“重大项目建设事关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监督站要继续发挥‘前哨’作用,以有效监督确保在项目建设征地拆迁工作顺利推进的同时,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大亚湾开发区纪检监察机关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全区纪检监察机关将继续紧盯重大项目建设,做好监督关口前移,确保高效推进、廉洁运行、优质完成。
惠州日报记者袁畅 通讯员刘林升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袁畅 通讯员余雪春 李翠平 彭君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