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划!惠州未来两年拟批售新房21万套

  楼市纾困,住房市场正加速调整,备受期待的惠州市住房规划指引终于公布了。

  近日,记者从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了解到,由该局牵头编制的《惠州市住房发展规划(2023—2025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已正式发布并公开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有意见的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可在8月24日前向该局提出。

  该规划意见稿指出,在未来两年内,惠州市拟批准预售新建商品住房21万套左右,招拍挂供应住宅用地265公顷左右;新增筹建公共租赁住房560套,发放租赁补贴1173户,新增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不少于16000套(间),力争达到21000套(间);住房公积金新开户职工人数34.25万人,住房公积金新增缴存额170.86亿元,切实有效地保障各阶层市民在惠安居。

  据悉,“十四五”时期是惠州市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快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的战略机遇期。聚焦住房事业,行业发展肩负着增进民生福祉,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居住需求,聚焦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服务城市建设、支撑产业发展的新使命新任务。

  惠州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在维持市场稳定和防范化解风险的基础上,重点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推动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稳定地价、房价和预期,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意见稿》介绍,在2019-2022年,全市市累计批准预售新建商品住房(不含“三旧”改造)49.64万套,发放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0.35万户,筹集建设人才安居住房0.27万套,招拍挂供应住宅用地607.30公顷,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与全省39.2平方米的平均水平持平。与此同时,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老旧小区改造、建筑节能应用、宜居小区营造等方面多维发展,城市住房市场运行良好。

  展望未来,该意见稿指出住房市场挑战和机遇并存。一方面,房地产大起后大落、经济贡献率低、住房保障覆盖面有限;另一方面区域发展格局重构、产业转型升级赋能、人口人才持续流入,以及城市自然生态资源禀赋和文旅资源基础,都给未来市场提供了破局思路。

  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惠州住房市场将坚持房住不炒,民生优先;以服务产业和盘活存量为主,深度融入湾区协同发展,城际协同、纵深多元发展。到2025年,惠州市住房供应与区域发展、人口结构、产业布局更加匹配,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更加均衡,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得到有效支持,不断夯实“高端有市场、中端有支持、低端有保障”的住房体系,住有宜居,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足、幸福感可持续、安全感有保障。

  关注:惠州住房规划实施路径

  在商品房市场领域,计划2023-2025年,全市批准预售新建商品住房21万套左右,招拍挂供应住宅用地265公顷左右,统筹市场供需关系,全力推进房地产“软着陆”。

  在住房保障层面,2023-2025年,惠州市新增筹建公共租赁住房560套,发放租赁补贴1173户,新增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不少于1.6万套(间),力争达到2.1万套(间);住房公积金新开户职工人数34.25万人,住房公积金新增缴存额170.86亿元,推进住房保障扩面提质,惠及更多新市民、青年人。

  与此同时,全面落实保障性租赁住房资金支持。2023-2025年,全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筹建财政资金力争投入3.77亿元,其中中央2.23亿元、省1.13亿元、市县0.4亿元。

  在居住品质提升环节,2023-2025年,惠州市计划新开工住宅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100%,新增城镇老旧小区改造300个。不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打造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示范区,提高居住品质。

  此外,全面探索开展都市圈城际住房合作模式,探索与深圳建立以“轨道交通+产业园区+人才小镇+公共配套”为要素的都市圈城际住房合作模式,沿区域性高铁、城际铁路、轨道周边发展TOD居住单元,建设多个占地1-2平方公里的配套齐全的大型安居社区,优化人才住房在城市群的空间布局,实现资源互补与功能融合,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链接:市民可在8月24日前提意见

  当前,《惠州市住房发展规划(2023—2025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已在惠州市人民政府官网、惠州市住建局官网发布,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可在8月24日之前提出书面修改意见和建议。以下为提意见途径:

  1、信函方式将意见邮寄至: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江北校园东路34号房产交易大厦: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住房保障科(710室)收,并在信封上注明“《惠州市住房发展规划(2023-2025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反馈意见”字样。

  2、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送至:hzzjjzfk@huizhou.gov.cn

  【文字】南方+记者 张峰 通讯员 罗杰

  【摄影】王昌辉

编辑: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