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报记者探访惠东大亚湾应急庇护场所群众安置情况

原标题:

惠报记者探访惠东大亚湾应急庇护场所群众安置情况
庇护点为幼儿准备了尿不湿

  在惠东县港口灾害庇护中心,前来避风的群众感觉很安心;在大亚湾霞涌第一小学的课室里,吃过午饭的安置群众有的在午休,有的在悄悄聊天……9月1日,台风“苏拉”逼近,惠州日报记者探访惠东县和大亚湾开发区应急庇护场所看到:虽然外面风雨加大,应急庇护场所里应急物资准备充足,妥善保障了安置群众的基本需求。

霞涌街道共有四个应急庇护场所,分别是霞新村应急避难场所(霞新村委会活动中心)、坜下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坜下居委会办公楼)、 大亚湾第二中学应急避难场所、霞涌街道第一小学应急辟难场所。

  惠东县安置群众

  “庇护中心很干净很安全”

  9月1日下午3时许,随着惠东港口进入台风“苏拉”10级风圈,靠海的大澳村风雨交加。相比室外的恶劣天气,设在大澳村委会内的惠东县港口灾害庇护中心内却是平和有序。

  “每年遇到台风我都来庇护中心,这里很干净,感觉很安全。”年逾五旬的刘荣运是贵州人,在大澳村以打鱼为生,租住村里的老瓦房。为了安全,在村干部动员下,他当天下午吃过午饭就来到庇护中心。

  据了解,该庇护中心有两个房间,每个房间各摆放有25张上下铺,共50个床位,席子、被褥等整齐摆放。房间里还设有冲凉房、卫生间和无线网络,安置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都能满足。

  随着风雨渐大,前来庇护中心安置的群众渐渐多起来,庇护中心内也热闹起来,大家互相问好并聊起了天。庇护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为了保障安置群众安全避风,村里准备了充足的水、方便面、八宝粥等应急物资。

  据了解,惠东全县共设置有317个应急避难场所。截至9月1日晚7时,全县安全转移群众31756人。

霞涌第一小学庇护点,随父母一起转移安置的小女孩在游戏。匡湘鄂摄

  大亚湾安置群众

  “有工作人员照顾很安心”

  “你喜欢吃什么,我给你拿……”9月1日8时30分,在大亚湾阳光假日酒店,前一天从澳头街道东升村撤离到此的群众开始吃早餐,现场气氛融洽。村民徐文蝶说:“政府准备了多种多样的早餐供我们选择,孩子们住得也很习惯。”

  大亚湾澳头东升村是一个海岛渔村,为防御台风“苏拉”,大亚湾区有关部门及村委会于8月31日起组织村民撤离到大亚湾阳光假日酒店和维也纳酒店临时安置。目前,两家酒店共安置660多名群众。

  “今年年初才来这里打工,没想到会遇到这么大的台风。”在西区街道横畲村临时紧急庇护所,安置群众杨开福说,他在西区一工地上打工,住在临时工棚里。台风来临前两天,村干部通过排查,帮他转移到庇护所安置,让他觉得很安心。

  9月1日下午1时多,大亚湾霞涌风雨渐大,大亚湾霞涌应急庇护点——霞涌第一小学校园里风声很大。学校二楼的几间课室很安静,透过窗帘往里看,刚刚吃过午饭的安置群众有的已躺下午休,有的则陪着孩子小声地做游戏。

  安置群众的课室旁边就是物资储备室,保障工作组的工作人员忙着登记造册或准备物资。为确保庇护点转移群众的安全和生活,霞涌街道办联合卫生服务中心、派出所组成工作队24小时驻点值守。

  霞涌第一小学庇护点工作人员刘思琪介绍,转移群众从8月31日晚6时陆续入住,截至9月1日下午1时,该庇护点已接收150多名转移群众,分别安置在8间课室,一日三餐由现场工作人员派发。此外,庇护点还准备了充足的牛奶、方便面、水等应急物资。转移群众中有几个一岁左右的孩子,保障工作组也特地准备了尿不湿。“我们8月31日晚上过来的,这里各方面都有工作人员照顾,很安心。”安置群众李先生说。

  8月31日,大亚湾区公布了23个室内应急庇护场所,其中澳头街道7个、霞涌街道4个、西区街道11个、区级1个。截至9月1日13时,全区应转移人数17993人,已全部转移。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欧阳德辉 黄旭新 蔡伟健 通讯员丁玉林

编辑:小丽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