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赛集团:坚守工业四十载 竞逐一流跨百年

原标题:

  德赛集团致力打造深受客户信赖的国际一流企业

  坚守工业四十载 竞逐一流跨百年

  1间1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2张办公桌,5万元“借款”。40年前,圆通桥旁,一家名叫惠阳地区工业发展总公司的“小公司”成立了。殊不知,命运的齿轮从此开始转动……

  40年后,这家已经更名为德赛集团的企业,一跃成为年销售收入超400亿元的大型电子信息企业集团,拥有德赛电池、德赛西威两家百亿级上市公司,跻身中国制造企业500强。

  1983-2023,在开拓中进取,在创新中发展,在转型中壮大,德赛集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扎根惠州、走向世界,成为惠州工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参与者、见证者和贡献者,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坚守工业四十载,竞逐一流跨百年。站在成立40周年的新起点,德赛集团心有高标,满怀信心定下未来十年的新目标:到2033年,年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智能汽车电子、新能源电池两大核心产业跻身国际国内一流,矢志打造“百年老店”,成为深受客户信赖的国际一流企业。

 

 德赛西威惠南工业园。 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哈鹏 摄

  勇创多个“第一”

  一家企业与一座城市的共同成长

  一家公司担起一个地区工业发展的重任,放眼国内外,都是极其特别的存在。

  从惠阳地区工业发展总公司到惠州市工业发展总公司,再到如今的德赛集团,变的是企业名称,不变的是德赛集团与惠州这座城市共同成长的奋进历程。

  从成立之日起,惠州“以城之名”为德赛冠名,40年时间里,德赛以勇创多个“第一”、首创的优秀业绩,不负惠州这座城市的重托。

  ——1983年到1992年,第一个十年。1986年,德赛第一次“嫁接”国际资本香港金山集团,与香港金山集团签署了第一个合作项目,这也是惠州招商引资的第一项成果。

  在此期间,惠州更是开创了一个全国都没有先例的“三不要”政策(不要户口、档案、粮油本),还陆续引进了包括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等高校应届毕业生在内的全国各地人才来到惠州,奠定了德赛和惠州工业基础。

  ——1993年到2002年,第二个十年。德赛确立“两个开发”战略,发展自主产业,打造自主品牌。1995年,德赛无绳电话机荣获国家科委举办的首届“中国高新技术成果暨新产品交易博览会”金奖,无绳录音电话成为当时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2003年到2012年,第三个十年。德赛产业从ToC业务转向ToB业务,面向重要的中高端客户。2004年,德赛电池通过借壳上市,德赛拥有了第一家上市公司。2010年,德赛反向收购了合资企业西门子威迪欧70%的外方股份,开创了汽车电子产业中我国本土企业收购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外方全部股份的先河。2011年,“基于GPS语音导航技术的车载音频处理装置”专利获得国家专利金奖,成为中国汽车电子行业首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2013年到2023年,第四个十年。德赛集团战略聚焦智能汽车电子和新能源电池两大核心产业,加大研发投入。德赛智能汽车电子产业位居全国第一,发展势头强劲,多次在竞争中胜过国际大厂。新能源电池产业走在国内前列,消费类电池业务位居前三,快速布局新型储能、SIP系统级封装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4个十年,多个第一、首创、金奖。从“办实业、打基础”到引进“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再到大项目带动、创新驱动;从“外引内联、两头在外”“筑巢引凤、借船出海”到“内外并举”,惠州工业发展的每一个脉络,都烙下德赛集团深深的印记,助力惠州从一个“以粮为纲”的农业城市,跻身“万亿工业大市”。

  勇担重任、勇争第一的故事还在延续。当前,惠州正坚持制造业当家,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2+1”现代产业集群。作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型储能产业的“链主”企业,德赛集团旗下德赛西威、德赛电池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以大带小、相互协同,共同推动惠州“2+1”现代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德赛智慧出行体验馆。

  聚焦战略“主航道”

  一颗初心与一群人坚守制造业的奋斗

  8月17日,德赛西威公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德赛西威实现营业收入87.24亿元,同比增长36.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7亿元,同比增长16.47%。其中,智能驾驶业务表现尤为亮眼,在去年订单爆发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德赛西威智能驾驶业务仍大增86.38%。

  这家成立于1986年,当时名为中欧电子工业有限公司的德赛集团的合资公司,经过37年持续不断的研发创新,深度聚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网联服务三大领域的高效融合,已经成为国际领先的移动出行科技公司之一。

  这是当前德赛集团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2022年,德赛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19.7亿元,同比增长了26.5%,利税42.6亿元,同比增长了31%。对比疫情前的2019年,德赛集团的销售收入增长了50%,利润增长了130%。

  时代浪潮滚滚向前,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德赛集团能取得现在的成绩,离不开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几代德赛人共同的接续奋斗和努力。”德赛集团董事长、总裁姜捷感慨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1983年,时任惠阳地区行署副专员林树森推动成立惠阳地区工业发展总公司,并于1986年亲自带队引进香港金山集团、荷兰飞利浦、日本信和,成立了德赛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中欧、信华、柏惠、百汇四家合资企业。原本是机关干部的李欣出任第一任总经理,从一间1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2张办公桌,借款5万元,开始了最早的创业。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时任总裁蔡吉粦从通讯产品入手,开始自主创业,创建了德赛自己的品牌。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时任总裁许光迅速开拓了德赛通讯、德赛视听、德赛电池三个产业齐头并进的市场局面,到2002年,德赛自主产业的销售额已达五六个亿的规模。

  2001年末,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姜捷手中。通过聚焦智能汽车电子、新能源电池两大战略“主航道”,德赛集团加大研发力度,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建立完善的员工激励机制,广纳天下英才,打造出德赛电池、德赛西威两大百亿级上市公司,持续在全国、全球市场开疆拓土。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德赛集团的发展离不开实业报国的一颗初心和一群德赛人对制造业的坚守。从最开始地委直属机关抽调“下海”的5个人,到现在拥有2万名员工,一批又一批德赛人参与和见证了惠州制造业从“起家”到“当家”的壮阔历程。

  人才是第一资源。姜捷介绍,“目前,德赛的2万名员工中研发人员超过5000人,占到员工总人数的25%,相当于4个人里面就有1个研发人员。今年,又有355名大学毕业生加入德赛集团大家庭。”

德赛电池自动化车间。

  打造“百年老店”

  一个新起点与2000亿的梦想启航

  手机、平板电脑、无人机、扫地机器人等电子产品的电池,汽车上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系统……40年来,德赛集团坚韧进取,低调地“隐身”幕后,却与人们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十年风雨兼程,四十年砥砺奋进。站在成立40周年的历史新起点上,德赛集团的目标是什么?

  “德赛集团的奋斗目标是2033年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智能汽车电子产业进入国际一流、全球第一阵列,新能源电池产业不仅在消费类锂电领域,包括储能电池、SIP系统级封装等新领域要做到国内领先、挺进全国第一方阵。做‘百年老店’,成为深受客户信赖的国际一流企业,我们有使命、有信心、有决心。”面向下一个十年,姜捷信心满满。

  为实现这一目标,近年来,德赛集团坚定战略投入,秉持长期主义的思维,坚定做正确的事和需要时间积累的事,用坚持的力量构筑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新一轮“百亿工程”加速推进。德赛集团在技术研发、固定资产等方面的投入全面提速提效。德赛电池长沙储能电芯一期、德赛西威惠南工业园二期、德赛矽镨潼湖工业园一期等项目陆续动工、投产,蓄积未来发展强劲势能。

  ——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构筑新的竞争优势。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作为一家创新型企业,德赛集团持续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网联服务、储能电池、SIP系统级封装等关键领域突破关键技术,不断推动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快速迭代突破。

  ——积极推进国际化布局,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德赛集团把国际化布局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地设立销售机构,在新加坡、德国建立研发中心,在德国、越南建立制造基地,正在布局墨西哥、印度制造基地。抓住制造业转型的本质,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以软件、数据赋能和驱动全价值链的卓越运营提升经营决策水平。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发展的第一竞争力。40年来,德赛集团形成了“奋斗文化、诚信文化、协同文化、创新文化、绩效文化”的企业文化。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向未来,德赛集团正坚定地朝着下一个十年的2000亿目标迈进,打造“百年老店”,成为深受客户信赖的国际一流企业。

  高端对话

  德赛集团董事长、总裁姜捷:

  “扎根惠州,为惠州发展 作贡献我们责无旁贷”

  

德赛集团董事长、总裁姜捷。

  时光回溯,1988年的夏天,圆通桥旁,一个略显青涩的年轻人来到惠州市工业发展总公司报到,他就是刚刚大学毕业的姜捷。从在中欧电子办公室处理行政、国内事务,到被选派去日本兵库县进修学习,从独当一面分管普通电话机业务,到掌舵整个德赛集团,35年来,德赛是姜捷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唯一一份工作。

  “35年来,惠州真的是变化巨大,现在变成了一个非常有魅力、有活力的城市,我很喜欢,来了惠州就坚定留了下来。”姜捷坦言,惠州是一个干事创业的好地方。“德赛一定要扎根惠州,这是饮水思源的问题,也是一种责任担当和情怀。目前,我们90%以上的产能都在惠州。当然,为了全球化竞争的需要也会布局其他国家和城市,但我们一定会扎根惠州,加大投资布局,我们对惠州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惠州日报记者:回首德赛集团40年取得的成绩,非常不容易。在你眼中,德赛是一个怎样的企业?

  姜捷:首先,德赛是个好企业,是一个有责任、有良知、进取上进的好企业。其次,德赛是在电子信息行业里有竞争力的高科技制造企业。虽然我们生产的不是家喻户晓的消费类终端产品,但我们为全球知名企业、行业巨头提供产品和技术,这些企业对产品的品质和技术要求更高。最后,德赛是一家创新型企业,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在智能驾驶、新能源电池等多个领域走在行业前列。

  惠州日报记者:德赛如何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带动惠州产业的发展?

  姜捷:最近,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第一批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名单,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全省只有广汽集团和德赛西威两家企业。在惠州市的新能源储能产业上,德赛电池也是“链主”之一,说明我们充分发挥了“龙头”作用。

  德赛电池、德赛西威的供应商很多就在我们惠州,这不单单意味着一个市场、一个订单,还包括共同推动技术进步、协同管理、降本增效等,让整个产业更有竞争力。我们通过技术创新,把自己做大做强的同时,带动一批企业共同成长,达到1+1>2的效果。德赛坚持扎根惠州,为惠州发展作贡献我们责无旁贷。我们一定会努力,为壮大惠州经济多作贡献。

  惠州日报记者:过去40年的时间,德赛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未来靠什么赢得下一个10年的竞争?

  姜捷:首先是战略定位和战略谋划,把握战略方向,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优势领域发展,深耕核心产业,这是我们事业取得成功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第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科技创新。创新是企业竞争的永恒主题,只有技术去超越去领先,才能够带动企业不断向前。将来我们会吸引全球更多优秀的人才加盟,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和部署,强化综合竞争力,建立起更宽、更深的护城河。

  第三是激励机制。德赛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有了一个好的国企改革机制和激励机制,让我们能够更多地凝聚精英人才。一个好的机制、平台,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是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企业文化建设非常重要。德赛“勤勉诚信、开放共享、创新高效”的价值观和“奋斗文化、诚信文化、协同文化、创新文化、绩效文化”五个文化,极大地促进了全体德赛人拼搏奋斗和持续向上。

  第五是长期的管理创新。我们要经常去学习,顺应环境、形势的变化,与时俱进地对战略进行检讨,对产业布局进行考量。在管理中要不断有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工具的应用,提升企业管理的效益、效率等。再一个是加快推进国际化、数字化。虽然现在我们面临逆全球化的浪潮,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我们还是要坚定地去开放,去拥抱世界,坚定地“走出去”。

  本版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谢宝树 袁畅

 
编辑:小丽